劉以鬯:我無意寫歷史小說,卻有意給香港歷史加一個注釋。
香港是天堂,也是地獄。
香港是一齣戲,誰也分不清它是喜劇還是悲劇。
香港的社會秩序像摔得粉碎的瓦瓶,有人企圖重組碎片。
小市民好像坐在小船上,在驚浪駭濤的怒海中掙扎,稍不留神,小船就會傾覆。
《島與半島》寫於一九七三年,這一年遭逢香港股市史上最慘重的股災,恆生指數於一年內大跌超過九成,導致數以萬計的市民破產。經濟重創、石油危機、限水限電、物價飛漲、失業、治安惡化,讓這一年的香港從天堂滑落到地獄。而在媒體的煽動下,民眾的恐慌加劇,也出現瘋搶物資的亂象。劉以鬯透過描繪主角沙凡一家的日常生活,為觀眾提供了一扇窺視這座城市的窗戶,呈現了七○年代下的香港社會。
本書是劉以鬯一九七三年至一九七五年在《星島晚報》上連載的作品,至一九九三年才在香港出版,原書有六十多萬字,成書時,劉以鬯大刀刪去五十多萬字,成為更精練的版本,本書也是首次在台灣出版。
香港是天堂,也是地獄。
香港是一齣戲,誰也分不清它是喜劇還是悲劇。
香港的社會秩序像摔得粉碎的瓦瓶,有人企圖重組碎片。
小市民好像坐在小船上,在驚浪駭濤的怒海中掙扎,稍不留神,小船就會傾覆。
《島與半島》寫於一九七三年,這一年遭逢香港股市史上最慘重的股災,恆生指數於一年內大跌超過九成,導致數以萬計的市民破產。經濟重創、石油危機、限水限電、物價飛漲、失業、治安惡化,讓這一年的香港從天堂滑落到地獄。而在媒體的煽動下,民眾的恐慌加劇,也出現瘋搶物資的亂象。劉以鬯透過描繪主角沙凡一家的日常生活,為觀眾提供了一扇窺視這座城市的窗戶,呈現了七○年代下的香港社會。
本書是劉以鬯一九七三年至一九七五年在《星島晚報》上連載的作品,至一九九三年才在香港出版,原書有六十多萬字,成書時,劉以鬯大刀刪去五十多萬字,成為更精練的版本,本書也是首次在台灣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