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旅人:深入台灣20條故道,在走路與獨處中探索島嶼記憶,與自己對話 | 拾書所

徒步旅人:深入台灣20條故道,在走路與獨處中探索島嶼記憶,與自己對話

$ 379 元 原價 480
《尋找台灣特有種旅行》作者邱一新
十多年來探訪台灣古道山旅紀行

「為什麼要去冒險呢?」
「群山在召喚,我能不出發嗎?」

帶你走在島嶼地圖之外,徒步一條少有人走的路
徜徉在專屬於山行者的時空,找回人生的節奏

 

「我猶如一位不合時宜的旅人,
明明活在現代,卻老是想往已經消失的過去走,
追尋島嶼記憶,關注那些被忽略的歷史軌跡,再從歷史脈絡回溯當下,
反思島嶼的歷史閾境,走著走著,不免也回望自己的生命閾境,
故道因此成了貫穿本書的『閾境之路』。」——邱一新

當世俗成就不再迷惑你,你要如何為生命找到意義?

作者一路走來都是雜沓城市中的白領上班族,然而這十餘年來他每逢閒暇,便一身輕裝將自己丟進僻靜的山林,走進台灣各地角落,展開另一種旅行。他追尋美、日學者行腳島間田野的採集足跡;腳踏手作古道穿行於紅檜森林;入山傾聽泰雅獵人滿載生命體驗的薩伐旅。他驚喜亦感嘆於路上無數被遺忘的歷史軌跡,卻也在一個個化外之境意外收穫了療癒。

「看似杳無人煙的山林,遍布先民和自然學者的足跡,擴大我們對那個時代更多理解和想像,然後回頭去尋找那些被遺忘的存在。」

他沿路感受親切的山聲與氣味。一邊品嚐稜線上農家的日常野味,在夜半鳥獸的合鳴聲中酣然入睡;曾在險坡峭壁間猶疑著步伐,卻也在雪山上安頓了人生的挫折。這是專屬於山行者與古道間的親密關係。

透過閱讀和想像,古道成為你的時光隧道。

作者博覽古今,對於植況地貌、常民風情的描寫,以及引述之山史地誌文字,讀來令人心神嚮往。讓讀者也想依循作者的腳步,探幽尋訪古道的真實風景,站在島嶼的記憶深處,諦聽腳下的歷史跫音。

  「古道探索是一把打開台灣寶藏的鑰匙,引領我進入過去未曾關注的自然觀察和台灣歷史兩個場域。我個人知識世界的空白地帶,讓我重新審視島嶼的位置和未來。」

 徒步山行本身就是一種目的。
當你如旅人般出走踏查、記錄、定位,
地方也將因為你而有了意義。

 

【名家推薦】

ǁ 專文推薦    劉克襄(作家、自然觀察家)
ǁ 熱情推薦
王文華(「夢想學校」創辦人)
王迦嵐(健行筆記創辦人)
江秀真(台灣福爾摩莎山域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
李偉文(作家、牙醫師、 環保志工)
沈方正(老爺酒店集團執行長)
吳雲天(台灣山岳雜誌專案總監)
侯文詠(作家)
徐如林(自然文學作家)
徐銘謙(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副執行長)
陳永森(國立屏東大學校長)
雪羊視界
詹偉雄(作家)
(依姓氏筆畫排序)

 

ǁ 他從衣服到根部都跟山在一起          
我是先當邱一新的「山友」,然後才成為他的「讀者」。
我們爬過三次山:象山、七星山、棲蘭神木。那年三月去棲蘭,我怕冷,包得像粽子,他卻連帽子都沒戴。瀟灑,來自他懂山。去象山那次,我充分感受到他有多懂。他指著一棵厚實茂密的樹,告訴我那是「美國花生」。他撿起地上的果實要給我吃,我不敢。他就咖滋咖滋地吃起來。他懂山,到了腸胃的地步。
象山回來後,我讀了他的《我是丐幫旅行家》,學到怎樣逛黑市。又讀了他的《人生的旅行存摺》,跟他一起去智利詩人聶魯達的故居,重溫那句「愛人,我們在一起,從衣服直到根部皆在一起。」
這本《徒步旅人》,讓我重溫當年跟他爬山的感覺。一新從「衣服到根部」,都跟山在一起:歷史、文化、風土、植物,什麼都懂。有他同遊,平面的景點立體了,而靜止的風景,有了時間的縱深。
讀完書後,我直覺是想請一新帶我去這些地方。想了幾天後,卻覺得更好的方式是帶著這本書自己上路,然後回來告訴他:一新,我終於吃了「美國花生」,很難吃耶!
——王文華(「夢想學校」創辦人)

ǁ 台灣山林最豐富的風景,不是只有高山的美景,最讓人難忘的莫過於遺留著台灣過往的故事。而這可由找尋古道上的原住民舊社、先民活動開墾的遺跡、日治時期所建設四通八達的廢棄隘勇線、警備道上許許多多的寶藏,那一個個轉彎的後面,一幕幕珍貴的歷史,堆疊而成今日的台灣。
跟著徒步旅人,發現路不僅僅是一條線,而是串起了許多的點,而這每一個點造就了豐富多樣的台灣。
——王迦嵐(健行筆記創辦人) 

ǁ 許多人問我,攀登世界高峰的過程您最喜歡哪一段的景致?毫無疑問:從登山口步行到基地營。海拔約莫三千至五千公尺,由人群走入密林,直到與世隔絕、自我心靈對話,最令我印象深刻、流連忘返。
近年來,國際徒步旅行在疫情後如火如荼展開,如西班牙朝聖之路、日本熊野古道等;相較之下,台灣長距離徒步(山野健行)北、中、南古道更易親近,如書中描述之山海圳國家步道並不亞於其他國家。透過邱一新從自然、人文、歷史、生態至心靈反思,多視角的引領分享,學習慢下腳步,細看咱們福爾摩沙最美樂章。
——江秀真(台灣福爾摩莎山域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

ǁ看得更深,走得更遠
認識一新很久,知道他很能玩、很會走路、很愛山林,自從上次閱讀他的大作《與天使摔跤:尋找愛迪生重新定義自己》,發現紀行居然能與傳記、歷史、科學、地理、宗教緊密結合而大開眼界後,這次有幸提前閱讀《徒步旅人》更是大為驚喜。
古道探索的路上,除了對歷史的凝視,豐富的自然觀察與文化省思背後皆來自大量的閱讀學習、長時間漫行與無數的思考。推薦讀者帶著本書走向台灣,看得更深,走得更遠,然後在家鄉找到真正的自己。
——沈方正(老爺酒店集團執行長)

ǁ 每一個人旅行都有自己偏好的方式。我習慣一去再去,不同的季節、晴天雨天,透過五官感受,尋找及認識在地的生活與文化。我特別鍾愛徒步旅行,事先查閱各種資料,認識在地的居民,耆老還在嗎?生活的文化還保留著嗎?讀了《徒步旅人》之後,我感到欣喜若狂,書中介紹的二十多條古道無不都是台灣最具代表性、各具特色的古道,作者將自身敏銳的觀察與經嚴謹考證的文化脈絡詳盡陳述其中。
讀者太有福氣了!多麼精采又豐富的旅遊文學作品,出發前讀上一篇,就能跟隨書中文字、背上背包,走進最接地氣的台灣。
——吳雲天(台灣山岳雜誌專案總監)

ǁ 近幾年來台灣的古道成為顯學,相關書籍紛紛問市,但沒有一本能像《徒步旅人》揉合了自然觀察、歷史記憶與田野調查,知識含金量這麽高,讀起來卻行雲流水,讓人毫無滯礙地跟上作者的古道探訪腳步。我想這是出身記者的邱一新獨具的資料蒐集與寫作能力。
本書二十條古道都適合一般民眾健行,出發前先看過古道的故事,走起來會更有興味。
——徐如林(自然文學作家)

ǁ 美國作家保羅‧索魯說:「讀書讓我成為旅人,旅行讓我回去讀書。」作者可說是徹底落實此言的老派旅行家。
跟著作者走讀本書路線,篇篇詳盡蒐羅前人書中的吉光片羽,相互印證,彷彿踩踏著前人在不同時間留下的步履印記,藉由作者腦中特有的黑光燈手電筒,將之顯影浮現。
作者像是走讀派的詮釋學家,或現象學大師,透過反覆走讀、啃掘書海,甚至與帶路人、同行者交互激盪,步道的故事因而立體多面,帶有靈魂的深度。
——徐銘謙(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副執行長)

ǁ台灣,這座充滿多元文化、多樣生態、多重地形及旺盛生命力的島嶼,每一條古道與山徑串聯出人與環境間的互動,其上承載的豐富遠超乎一般人的想像。
一新以無窮的觀察與知識積累,將其走過的二十條古道,從歷史、生態、地理環境以至於對人的關懷,透過書寫,生動展現出旅人腳下的古道不僅僅是一條路。以每小時低於三公里的速度,用雙腳慢慢感受,相信您身旁的風景將全然不同。
走吧!路一直都在,就等著你到來。
——陳永森(國立屏東大學校長)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