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沒錯,為什麼要覺得抱歉:放下假內疚,擺脫自責的習慣,練習與自己和解 | 拾書所

你沒錯,為什麼要覺得抱歉:放下假內疚,擺脫自責的習慣,練習與自己和解

$ 284 元 原價 360
明明沒做錯什麼,卻總是先檢討自己;
還是有時會感到害怕,覺得自己「不該太幸福」?
你的內疚背後,隱藏了什麼?

致對別人很好,卻對自己不太好的你

「我不應該這麼晚還吃宵夜,我覺得很內疚。」
「他離開我是不是因為我哪裡沒做好?我覺得很內疚。」
「爸媽覺得我不夠孝順,我覺得很內疚。」
「孩子成績不好是因為我沒教好,我覺得很內疚。」

這些在你內心的小小聲音,讓你總是怪罪自己;
但是,你沒錯,為什麼要覺得抱歉?

 假內疚是導致你受困的源頭
薇拉莉.波頓是一名暢銷作家及人生教練(Life coach),
她在協助許多女性客戶改善工作或個人生活的過程中,
發現各種身分、各年齡層的女性,都曾有過一種感受──內疚(guilt)。

內疚,是一種因為犯錯而產生彌補行為的自我反省機制,
但是,往往在生活中更常出現的是「假內疚」,
一種你並沒有真的做錯事卻感到內疚的感受。
假內疚會主導你的思考和行為,觸發自動反應,
傳遞重複訊息:「我不夠好、我做得不夠多、我做得不對」。

真內疚能幫助你調整錯誤的行為,
但假內疚只會讓你怪罪自己、過度補償,而且要永遠為此負責。
假內疚,其實就是讓你陷入困境的原因。

 結合教練學、正向心理學和書寫,找出內疚的源頭
因此,作者研發出一套結合教練學和正向心理學的寫作法:剝洋蔥(PEEL),
對內疚進行層層剖析,找出導致內疚的深層信念,並且產生轉變。
她不僅運用在自己身上,也引導許多客戶們得以突破困境。

 找出內疚觸發點:「是什麼觸發了我的內疚感?」
→我因為出差不能陪伴孩子、把孩子送去給別人照顧,讓我覺得很內疚。

 審視你的想法:「我對自己說了什麼?」
→我應該要多陪伴孩子;我不是個好媽媽;我不應該把工作擺在家人面前。

 把謊言換成真相:「更正確的想法是什麼?」
→除了出差之外,我其實有足夠陪伴孩子的時間;我能夠在工作和個人生活之間取得平衡。

 列出你的證據:「什麼樣的行為、價值觀或證據支持這個想法?」
→無論再忙,我和孩子都有固定的睡前時光;好的親子關係更重視陪伴品質,而非時間長短。

 擺脫內疚的各種方法
 列出你的內疚清單,區分「真內疚」和「假內疚」
 出現內疚情緒時,怎麼對自己提出質疑?
 用「剝洋蔥寫作法」擺脫假內疚;用「六A」處理真內疚
 種導致內疚的思考模式;五種讓你感到內疚的期望
 辨別被情緒勒索的九個跡象

只要持續練習,總有一天,
我們都能迎來「沒有內疚」的輕盈人生。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