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
從劍橋大學畢業之前,Ashley就收到好幾份錄取通知。其中有兩個機會特別吸引她。Ashley可以到瑞士去,進入全世界最大的製造商,開啟她的職業生涯,或者進入歐洲排名第一的商學院就讀。無論選擇哪一條路,她就業後的起薪都至少有十萬美元左右。Ashley深思熟慮後,決定接受瑞士的那份工作,如此一來就能儘快實現夢想中的理想生活。一年後,Ashley厭倦了在蘇黎世朝九晚五的日子,她說蘇黎世不過是「一座歐洲小鎮」,於是,她跳槽到另一間日本公司,被派駐到設在新加坡的分公司上班。Ashley的薪水遠遠超過她前一份工作,她在新加坡要支付的稅金也比較低,而且公司給她的福利待遇比日本總公司的同事還要優渥。當我問她未來有何打算,Ashley把齊肩的長髮撥到一旁,雙臂交叉抱在胸前想了想,她說自己可以留在目前的公司繼續升遷,或是跳槽到另一家公司爭取更優渥的薪水。「要不然」,她信心滿滿地笑著說,「也有可能到美國哈佛或華頓商學院讀個MBA。」
Ashley完成劍橋大學學業的同一年,在地球的另一端,劉向祖從南京大學的一流系所畢業。大四期間,劉向祖思考畢業後的出路。他收到幾家公司的邀約(歸功於自己就讀的科系和產業之間的緊密聯繫),並錄取了中國兩家頂尖大學的博士班。經過一番考慮,劉向祖決定繼續攻讀博士學位,希望將來能夠創業。為了累積人脈,他決定到北京讀博士,而且馬上就成為指導教授委託研究案的重要一員。劉向祖創建自己的領英(LinkedIn)帳號後,旋即獲得一份顧問工作,開始為一家在中國投資數十億美元的美商工作。向祖身材高大、黝黑、結實。他與大多數年輕人不同,全身散發自信,談吐成熟穩重,有大將之風。雖然二十四歲的他還是個博士生,但他的收入已經躋身中國城市收入的前百分之十,也經常出席涉及商業機密的商務會議,或是與重要人士私下談話。向祖還開著一輛嶄新的黑色奧迪轎車上下學。由於渴望進一步瞭解國際市場,他還打算在畢業前申請到美國參加為期一年的交換計畫。
Ashley和向祖都是新一代的全球菁英。正如許多和他們一樣的菁英同儕,他們都畢業於世界各地的頂尖大學,躋身國際大企業,亟欲建立自己的金融帝國。這群年輕人含著金湯匙出生,接受世界一流的教育、生活舒適無虞,往後也很可能過著富裕的生活。隨著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這群在中國出生和長大的菁英青年引起許多關注。在電影《瘋狂亞洲富豪》(Crazy Rich Asians, 2018)和《公主我最大》(Ultra Rich Asian Girls, 2014-15)等影視節目中,呈現出來的中國菁英青年形象,超乎西方觀眾的想像。他們進入美國校園讀書,竟帶動了豪華汽車的銷量,他們支付的學費是歐洲私立學校的重要收入來源。中國新一代菁英深受矚目,反映全球財富正流向中國。中國已成為美國國債最大的持有者,也是億萬富翁人數第二多的國家。全球四十歲以下白手起家最富有的億萬富豪,前十名之中有四位是中國人,只有三位是美國人。中國買家正在收購美國和歐洲的企業,包括奇異電器(GE Appliance)和富豪汽車(Volvo)。這些買家滿手現金,就算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時代,人們也認為就是他們炒作房地產,才造成房市價格上揚。探討中國崛起的相關書籍越來越多,《當中國統治世界》(When China Rules the World)等書已成為全球暢銷書。此外,我們也經常看到「改變全球產業的中國大企業」或「中國浪潮主宰全球經濟」這一類的新聞標題,似乎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和中國菁英將引領全球經濟的發展。
同時,中國也使用其財富在媒體、科技和教育等領域施展影響力。當西方新聞媒體機構正面臨預算縮減,中國的國營(黨營)媒體卻繼續加碼,提高他們在倫敦和紐約等全球分社的薪資。另一方面,中國技術飛快發展,迎頭趕上美國,並與美國爭奪人工智慧的主導地位。此外,中國的高等教育也蓬勃發展,而美國卻在二〇〇八年金融風暴後,取得終身聘的教授人數逐漸減少。現在中國大學足以跟美國大學爭奪師資,中國的大學經常宣傳自己具備最先進的設備,並且提出高於美國平均水準的薪資條件。中國大學在國際排名競爭也有所斬獲:根據二〇二一年《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的排名,清華大學(中國兩所頂尖大學之一)不僅是亞洲排名第一的大學,也是世界排名前二十的大學。
有人說中國新一代的年輕菁英在無意中成為國家的代理人,幫助中國征服世界。雖然這些臆測都是無法證實的陰謀論,但中國的青年菁英正在證明自己是世界上最優秀的人才之一。根據「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畫」(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的科學和數學的競賽成績,中國學生的表現超越其他國家的學生。PISA的報告也顯示,即使是中國貧困家庭的學生,也比OECD其他國家的底層學生表現得更好。學校的教職員之間經常出現的話題,是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申請美國的研究所,而且他們的GRE成績還超越那些以英語為母語的申請者。這群表現優秀的中國學生正以前所未見的速度登上世界舞台。在美國、加拿大和澳洲大學的國際學生當中,中國學生是人數最多的一群,大約占外國學生的三分之一。英國政府的統計顯示,中國留學生在英國的總人數,超過排名第二到第六名的留學生人數總和。有些接受留學生的國家,如美國,已經緊縮移民政策,並穩定減少發放學生簽證的數量。然而,許多中國學生即便知道簽證名額減少這件事,卻毫不擔心,認為自己在美國學習和以後就業的計畫不會受到阻礙。
大量的指標都顯示中國年輕菁英正一步一步主導全球經濟。他們究竟是如何辦到的呢?像Ashley和向祖這樣有資源有優勢的學生,如何不止在國內、而甚至在國際上嶄露頭角?這就是本書要分析的主題:年輕菁英在面對全球競爭時,如何複製菁英地位。這過程背後往往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但卻非常重要。具體來說,中國年輕菁英的故事,突顯從國際角度研究階級複製的必要性。菁英通常被認為是在國內具有強大影響力的小團體。然而,隨著社會的相互聯繫越來越緊密,資源和人員的跨界流動也日益頻繁。在全球化的時代,菁英遊走各大洲,居住在不同的國家,並在他們所到之處積累人脈和財富。儘管他們的國籍不同,但菁英就讀相似的大學、參加同樣的實習,並且相互提拔,建立朋友圈。考慮這一段複雜的過程,就不再是在自己國家境內有影響力的小團體。反之,他們四海之內皆兄弟,追求類似的生活方式、工作和目標,基本上不受政治或國界的限制。因此,探討中國的年輕菁英如何加入新一代的全球菁英行列,對於地位複製的問題,能夠帶來更多的啟發。
本書的資料來自於我長期累積的民族誌以及訪談記錄,我研究的對象是北京社會經濟菁英階層的學生、家長以及老師。我對二十八名菁英學生進行的追蹤調查是從他們高二和高三開始,調查時間長達七年(二〇一二年至二〇一九年)。我記錄他們在人生重要轉折的生命軌跡,從中學到大學畢業,再進入研究所,或者進入中國、美國、歐洲和世界各地的職場。
我認為中國的年輕菁英之所以能夠在全球的菁英大賽中攻城掠地,是因為他們懂得如何成為「學神」,而所謂的學神就是表現特別優異的學生。然而,會讀書並非學神唯一的特色。學神之所以「有如神一般」,在於他們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在學校裡高人一等、出類拔萃,而其他學生,包括「學霸」則要在學習上孜孜不倦。成為學神並不等於成為校園裡最受歡迎的學生,也不等於顯露個人不凡的家世背景,學神也與出眾的外貌或運動長才無關。成為學神表示學生在學校裡位於崇高的地位,同儕認為他天生就是那麼優秀。在日常的互動中,學神是同儕的焦點,享受老師的寵愛和父母的溺愛。重要的是,學神的形成基本上就是菁英階級複製的過程。因為「學神」的定義是(不費吹灰之力)名列前茅,所以學神的資格取決於一流的學業表現。然而,向下流動的威脅就在眼前,因為學神可能會隨時因考試「失常」而墜落凡間。在這方面,來自父母幫助孩子提高成績的各種支援就非常重要,他們的策略常常能夠創造學神,或維護學神的地位。
在本書接下來的章節,我會一一介紹我研究的這群年輕人。這些男女學生在中學畢業時,已經具備各種重要的技能,這些技能形成了一套行為模式,有利於他們在全球社會中再次進行菁英地位的複製。他們已經掌握並駕馭地位等級(status hierarchy),期待同儕和上司依照每個人不同的地位給予不同的待遇,並且當他們遭遇有可能危及地位複製的阻礙時,會向父母尋求協助。這群年輕菁英中學時期在學校和家庭的經歷,實實在在影響著他們長期的發展軌跡。這群學生帶著從前在中學學到的經驗,進入美國(和歐洲)的校園繼續磨練這些與成為菁英有關的技能。隨著他們進入研究所或職場,也會應用他們在中學時期吸取的教訓。那些對校園內的地位體系(status system)有深入瞭解的人,能夠制定策略,讓自己始終名列前茅,或至少避免淪為墊底。他們與同儕和老師日常互動的技巧,之後會運用在處理職場上與同事和上司的關係。家人在重要時刻也發揮關鍵作用。他們還在學校時,父母幫助孩子克服一路上的種種困難,並且以孩子還未具備的全球視野,提供後備方案。畢業後,萬一孩子的職涯發展不甚理想,這些菁英的父母依然擔任後援的角色。
就如同其他國家背景相似的學生,本研究的中國菁英學生是一群面向全球的人。他們都必須和全球菁英人士廣結善緣,透過留學、參加學術交流計畫,或進入國際企業上班,結交各地的菁英。在這群年輕的菁英當中,並非所有人都能在畢業時找到一份薪水優渥的工作。許多人選擇進入金融界,但有一些人則對環境保護、科技或學術等領域充滿熱情。然而,即使是那些成就較低的人所設想的未來,對於中國和其他地方的一般學生來說,也是很令人羨慕的未來。雖然學生在學校裡頭的表現未必決定他們未來的成就,但我會在本書接下來的章節之中說明,那些成為學神的學生所磨練出與菁英地位複製有關的技能,因此,他們的表現會勝過那些功課一般的同學。所以,「學神」在中學學到的技能,可以說在各個社會的職場都非常實用而且無往不利。
二十一世紀的菁英面向國際,以西方社會的標準來看,他們可說是非常富裕。本研究的中國年輕菁英,是中國不平等現象擴張的原因,也是不平等現象的產物,中國是世界上貧富差距最大的國家之一。這樣的社會環境意味著風險更大,因為那些向下流動的人有可能萬劫不復。由於中國的影響力遍及世界,在中國成為菁英也就可能成為國際社會的菁英。國內和國際的不平等越嚴重,對人造成的地位焦慮也就越嚴重,使得菁英父母不得不花大錢投資孩子的教育,保障他們的未來。我們必須注意到這個更廣大的社會趨勢,因此本書探究的中國年輕菁英不只是「善於」人生「大賽」,更是一群想把自己打造成新全球菁英的年輕人。
從劍橋大學畢業之前,Ashley就收到好幾份錄取通知。其中有兩個機會特別吸引她。Ashley可以到瑞士去,進入全世界最大的製造商,開啟她的職業生涯,或者進入歐洲排名第一的商學院就讀。無論選擇哪一條路,她就業後的起薪都至少有十萬美元左右。Ashley深思熟慮後,決定接受瑞士的那份工作,如此一來就能儘快實現夢想中的理想生活。一年後,Ashley厭倦了在蘇黎世朝九晚五的日子,她說蘇黎世不過是「一座歐洲小鎮」,於是,她跳槽到另一間日本公司,被派駐到設在新加坡的分公司上班。Ashley的薪水遠遠超過她前一份工作,她在新加坡要支付的稅金也比較低,而且公司給她的福利待遇比日本總公司的同事還要優渥。當我問她未來有何打算,Ashley把齊肩的長髮撥到一旁,雙臂交叉抱在胸前想了想,她說自己可以留在目前的公司繼續升遷,或是跳槽到另一家公司爭取更優渥的薪水。「要不然」,她信心滿滿地笑著說,「也有可能到美國哈佛或華頓商學院讀個MBA。」
Ashley完成劍橋大學學業的同一年,在地球的另一端,劉向祖從南京大學的一流系所畢業。大四期間,劉向祖思考畢業後的出路。他收到幾家公司的邀約(歸功於自己就讀的科系和產業之間的緊密聯繫),並錄取了中國兩家頂尖大學的博士班。經過一番考慮,劉向祖決定繼續攻讀博士學位,希望將來能夠創業。為了累積人脈,他決定到北京讀博士,而且馬上就成為指導教授委託研究案的重要一員。劉向祖創建自己的領英(LinkedIn)帳號後,旋即獲得一份顧問工作,開始為一家在中國投資數十億美元的美商工作。向祖身材高大、黝黑、結實。他與大多數年輕人不同,全身散發自信,談吐成熟穩重,有大將之風。雖然二十四歲的他還是個博士生,但他的收入已經躋身中國城市收入的前百分之十,也經常出席涉及商業機密的商務會議,或是與重要人士私下談話。向祖還開著一輛嶄新的黑色奧迪轎車上下學。由於渴望進一步瞭解國際市場,他還打算在畢業前申請到美國參加為期一年的交換計畫。
Ashley和向祖都是新一代的全球菁英。正如許多和他們一樣的菁英同儕,他們都畢業於世界各地的頂尖大學,躋身國際大企業,亟欲建立自己的金融帝國。這群年輕人含著金湯匙出生,接受世界一流的教育、生活舒適無虞,往後也很可能過著富裕的生活。隨著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這群在中國出生和長大的菁英青年引起許多關注。在電影《瘋狂亞洲富豪》(Crazy Rich Asians, 2018)和《公主我最大》(Ultra Rich Asian Girls, 2014-15)等影視節目中,呈現出來的中國菁英青年形象,超乎西方觀眾的想像。他們進入美國校園讀書,竟帶動了豪華汽車的銷量,他們支付的學費是歐洲私立學校的重要收入來源。中國新一代菁英深受矚目,反映全球財富正流向中國。中國已成為美國國債最大的持有者,也是億萬富翁人數第二多的國家。全球四十歲以下白手起家最富有的億萬富豪,前十名之中有四位是中國人,只有三位是美國人。中國買家正在收購美國和歐洲的企業,包括奇異電器(GE Appliance)和富豪汽車(Volvo)。這些買家滿手現金,就算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時代,人們也認為就是他們炒作房地產,才造成房市價格上揚。探討中國崛起的相關書籍越來越多,《當中國統治世界》(When China Rules the World)等書已成為全球暢銷書。此外,我們也經常看到「改變全球產業的中國大企業」或「中國浪潮主宰全球經濟」這一類的新聞標題,似乎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和中國菁英將引領全球經濟的發展。
同時,中國也使用其財富在媒體、科技和教育等領域施展影響力。當西方新聞媒體機構正面臨預算縮減,中國的國營(黨營)媒體卻繼續加碼,提高他們在倫敦和紐約等全球分社的薪資。另一方面,中國技術飛快發展,迎頭趕上美國,並與美國爭奪人工智慧的主導地位。此外,中國的高等教育也蓬勃發展,而美國卻在二〇〇八年金融風暴後,取得終身聘的教授人數逐漸減少。現在中國大學足以跟美國大學爭奪師資,中國的大學經常宣傳自己具備最先進的設備,並且提出高於美國平均水準的薪資條件。中國大學在國際排名競爭也有所斬獲:根據二〇二一年《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的排名,清華大學(中國兩所頂尖大學之一)不僅是亞洲排名第一的大學,也是世界排名前二十的大學。
有人說中國新一代的年輕菁英在無意中成為國家的代理人,幫助中國征服世界。雖然這些臆測都是無法證實的陰謀論,但中國的青年菁英正在證明自己是世界上最優秀的人才之一。根據「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畫」(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的科學和數學的競賽成績,中國學生的表現超越其他國家的學生。PISA的報告也顯示,即使是中國貧困家庭的學生,也比OECD其他國家的底層學生表現得更好。學校的教職員之間經常出現的話題,是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申請美國的研究所,而且他們的GRE成績還超越那些以英語為母語的申請者。這群表現優秀的中國學生正以前所未見的速度登上世界舞台。在美國、加拿大和澳洲大學的國際學生當中,中國學生是人數最多的一群,大約占外國學生的三分之一。英國政府的統計顯示,中國留學生在英國的總人數,超過排名第二到第六名的留學生人數總和。有些接受留學生的國家,如美國,已經緊縮移民政策,並穩定減少發放學生簽證的數量。然而,許多中國學生即便知道簽證名額減少這件事,卻毫不擔心,認為自己在美國學習和以後就業的計畫不會受到阻礙。
大量的指標都顯示中國年輕菁英正一步一步主導全球經濟。他們究竟是如何辦到的呢?像Ashley和向祖這樣有資源有優勢的學生,如何不止在國內、而甚至在國際上嶄露頭角?這就是本書要分析的主題:年輕菁英在面對全球競爭時,如何複製菁英地位。這過程背後往往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但卻非常重要。具體來說,中國年輕菁英的故事,突顯從國際角度研究階級複製的必要性。菁英通常被認為是在國內具有強大影響力的小團體。然而,隨著社會的相互聯繫越來越緊密,資源和人員的跨界流動也日益頻繁。在全球化的時代,菁英遊走各大洲,居住在不同的國家,並在他們所到之處積累人脈和財富。儘管他們的國籍不同,但菁英就讀相似的大學、參加同樣的實習,並且相互提拔,建立朋友圈。考慮這一段複雜的過程,就不再是在自己國家境內有影響力的小團體。反之,他們四海之內皆兄弟,追求類似的生活方式、工作和目標,基本上不受政治或國界的限制。因此,探討中國的年輕菁英如何加入新一代的全球菁英行列,對於地位複製的問題,能夠帶來更多的啟發。
本書的資料來自於我長期累積的民族誌以及訪談記錄,我研究的對象是北京社會經濟菁英階層的學生、家長以及老師。我對二十八名菁英學生進行的追蹤調查是從他們高二和高三開始,調查時間長達七年(二〇一二年至二〇一九年)。我記錄他們在人生重要轉折的生命軌跡,從中學到大學畢業,再進入研究所,或者進入中國、美國、歐洲和世界各地的職場。
我認為中國的年輕菁英之所以能夠在全球的菁英大賽中攻城掠地,是因為他們懂得如何成為「學神」,而所謂的學神就是表現特別優異的學生。然而,會讀書並非學神唯一的特色。學神之所以「有如神一般」,在於他們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在學校裡高人一等、出類拔萃,而其他學生,包括「學霸」則要在學習上孜孜不倦。成為學神並不等於成為校園裡最受歡迎的學生,也不等於顯露個人不凡的家世背景,學神也與出眾的外貌或運動長才無關。成為學神表示學生在學校裡位於崇高的地位,同儕認為他天生就是那麼優秀。在日常的互動中,學神是同儕的焦點,享受老師的寵愛和父母的溺愛。重要的是,學神的形成基本上就是菁英階級複製的過程。因為「學神」的定義是(不費吹灰之力)名列前茅,所以學神的資格取決於一流的學業表現。然而,向下流動的威脅就在眼前,因為學神可能會隨時因考試「失常」而墜落凡間。在這方面,來自父母幫助孩子提高成績的各種支援就非常重要,他們的策略常常能夠創造學神,或維護學神的地位。
在本書接下來的章節,我會一一介紹我研究的這群年輕人。這些男女學生在中學畢業時,已經具備各種重要的技能,這些技能形成了一套行為模式,有利於他們在全球社會中再次進行菁英地位的複製。他們已經掌握並駕馭地位等級(status hierarchy),期待同儕和上司依照每個人不同的地位給予不同的待遇,並且當他們遭遇有可能危及地位複製的阻礙時,會向父母尋求協助。這群年輕菁英中學時期在學校和家庭的經歷,實實在在影響著他們長期的發展軌跡。這群學生帶著從前在中學學到的經驗,進入美國(和歐洲)的校園繼續磨練這些與成為菁英有關的技能。隨著他們進入研究所或職場,也會應用他們在中學時期吸取的教訓。那些對校園內的地位體系(status system)有深入瞭解的人,能夠制定策略,讓自己始終名列前茅,或至少避免淪為墊底。他們與同儕和老師日常互動的技巧,之後會運用在處理職場上與同事和上司的關係。家人在重要時刻也發揮關鍵作用。他們還在學校時,父母幫助孩子克服一路上的種種困難,並且以孩子還未具備的全球視野,提供後備方案。畢業後,萬一孩子的職涯發展不甚理想,這些菁英的父母依然擔任後援的角色。
就如同其他國家背景相似的學生,本研究的中國菁英學生是一群面向全球的人。他們都必須和全球菁英人士廣結善緣,透過留學、參加學術交流計畫,或進入國際企業上班,結交各地的菁英。在這群年輕的菁英當中,並非所有人都能在畢業時找到一份薪水優渥的工作。許多人選擇進入金融界,但有一些人則對環境保護、科技或學術等領域充滿熱情。然而,即使是那些成就較低的人所設想的未來,對於中國和其他地方的一般學生來說,也是很令人羨慕的未來。雖然學生在學校裡頭的表現未必決定他們未來的成就,但我會在本書接下來的章節之中說明,那些成為學神的學生所磨練出與菁英地位複製有關的技能,因此,他們的表現會勝過那些功課一般的同學。所以,「學神」在中學學到的技能,可以說在各個社會的職場都非常實用而且無往不利。
二十一世紀的菁英面向國際,以西方社會的標準來看,他們可說是非常富裕。本研究的中國年輕菁英,是中國不平等現象擴張的原因,也是不平等現象的產物,中國是世界上貧富差距最大的國家之一。這樣的社會環境意味著風險更大,因為那些向下流動的人有可能萬劫不復。由於中國的影響力遍及世界,在中國成為菁英也就可能成為國際社會的菁英。國內和國際的不平等越嚴重,對人造成的地位焦慮也就越嚴重,使得菁英父母不得不花大錢投資孩子的教育,保障他們的未來。我們必須注意到這個更廣大的社會趨勢,因此本書探究的中國年輕菁英不只是「善於」人生「大賽」,更是一群想把自己打造成新全球菁英的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