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于歸來,南匈奴文化遺存考察:依附東漢×劉淵建國×胡漢融合 | 拾書所

單于歸來,南匈奴文化遺存考察:依附東漢×劉淵建國×胡漢融合

$ 236 元 原價 299
匈奴,曾經在史書留下濃墨一筆,其勇猛好戰令人聞之色變,
甚至連漢帝國都得禮讓三分,派遣公主和親以換取和平,
這樣一個馳騁大漠南北的草原部族,為何突然就消失了?

西元48年,匈奴分裂,南匈奴在內蒙古建立政權,依附東漢;
西元304年,單于劉淵建立前趙、推翻晉朝,開啟五胡十六國時代。
本書結合實地考察和嚴謹史料,再現當年強大剽悍的南匈奴風采!

▎蔡文姬不是左賢王愛妃,甚至沒有正式名分?

  文姬歸漢的故事家喻戶曉,與左賢王的婚姻也被後人改寫為浪漫戲曲,認為蔡琰雖為匈奴人所擒,然因才情甚高,受到左賢王的尊敬與禮遇——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陳留董祀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學有才辯,又妙於音律。適河東衛仲道。夫亡無子,歸寧於家。興平中,天下喪亂,文姬為胡騎所獲,沒於南匈奴左賢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與邕善,痛其無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贖之,而重嫁於祀……」(《後漢書》卷八四〈列女傳.董祀妻傳〉)

  文姬沒於左賢王,有二子。史書未記其名。此二子胡漢混血,為左賢王庶子。時文姬並未獲得後人附會所謂王妃身分。
  有觀點認為從贖字看,文姬在左賢王帳內女眷中的地位也是不高的。從〈悲憤詩〉兩首和〈胡笳十八拍〉文字中也可看到文姬生活困苦的情形。匈奴習俗,女人和象徵財富的牲畜、珍寶等類似,均為主人擁有的資產。曹操用金璧贖之也是可以理解的。

▎山明水秀的寧武天池,數代帝王均駐足於此

◎民族融合幕後推手:北魏孝文帝
  「天池,在縣北燕京山上。周回八里,陽旱不耗。陰霖不溢。故老言,嘗有人乘車,風飄墮池。有人獲車輪於桑乾泉。後魏孝文帝以金珠穿魚七頭放此池,後亦於桑乾泉得之。隋煬帝嘗於池南置宮,每夜風雨吹破,宮竟不得成。今池側有祠,謂之天池祠。」(《元和郡縣圖志》卷十四〈河東道三〉)

◎北齊政權奠基者:高歡
  「(天平)四年,高祖幸汾陽之天池,於池邊得一石。上有隱起,其文曰『六王三川』。高祖獨帳中問之,此文字何義。對曰:『六者是大王之字,王者當王有天下。此乃大王符瑞受命之徵。既於天池得此石,可謂天意命王也,吉不可言。」(《北齊書》卷四二〈陽休之傳〉)

〔本書特色〕
本書是作者多年來考察南匈奴,將田野調查與文獻考證結合的一部專題文集,具有相當高的學術價值。作者走訪諸多歷史文化遺存,包括左國城、龍子祠、劉家嶂、寧武天池、嵐縣等,以田野調查與文獻互證為基礎,幫助讀者更好地掌握中國民族融合的複雜過程,並且深入、系統地了解南匈奴的發展脈絡。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