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嶼無戰事:不願面對的和平假象 | 拾書所

島嶼無戰事:不願面對的和平假象

$ 340 元 原價 430
作為一個政治實體,
台灣比多數人想像的更為強韌
即便面對了強敵的,請問稿子野心,在國際上也缺乏實質盟友
卻依然努力為自己找尋出路

本書是外籍資深記者及軍事專家寇謐將歷時十年採訪而成的分析
闡明海峽兩岸的困境,並為台灣未來走向 指出一條可行的道路

台灣比一般人所想的更有凝聚力和堅韌。因此,雖然因為中國的崛起看來似乎無法阻擋,以及美國力量出現逐漸衰退的跡象,而讓很多觀察家感到沮喪,或因此宣稱台灣前途不妙,但對於台灣能夠以一個自由社會狀態生存下去的前景,作者對此卻抱持樂觀態度。

本書試圖解釋,為什麼台灣比人們想像的更為堅韌。本書也要尋求化解一些錯誤的觀念:台灣可以被讓渡給中國,或者,台灣正在邁向無法避免的投降之路。作者作為一個在台灣深耕多年的記者,深信台灣的二千三百萬人應該能夠決定他們自己的前途,但由於中國的壓力和國際情勢的複雜,使得他們經常被剝奪了這樣的權力。  

隨著民進重新執政的可能性越來越高,很多觀察家已經警告說,台灣海峽真的有再度出現緊張情勢的危險。本書打算破除這些迷思,並且主張,台灣最近的發展將會迫使掌權者(不管是誰)在與中國交手時,採取更為「中間(溫和)」和謹慎的路線。換句話說,甚至即使中國國民黨在這場選舉中獲勝,它的候選人也不可能答應讓中國獲得在馬英九總統八年改善關係後所希望得到的那樣的好處。

本書分成四個部分。第一部(第一章到第三章)討論到,國外的一些知識分子、經濟和地緣政治勢力如何結合起來,共謀限制我們對台灣當代社會的了解,以及這樣的對台灣缺乏認識,如何對台灣的未來構成很大的危險。
第二部(第四章到第八章)探討台灣的民主,分別探討民主對台灣提供的保護,以及面臨的內部與外來挑戰。這一部分也會討論台灣公民社會最近的發展,包括太陽花運動和它之前的一些前導組織和團體,以及這種再度冒出頭來的社會運動,是如何從民族主義和對台灣的認同感的這些新觀念裡發展出來,然後再回過來助長這些新觀念。
第三部(第九章到第十三章)轉而探討台灣和中國未來發生衝突的可能性,而這主要是因為兩者之間的不同之處造成的結果,這些歧異包括社會、政治制度,和大眾的期待,而且,要感謝最近台灣的政治發展,以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強硬路線,而使得兩岸之間的這些差異變得更為明顯。這也顯示,香港自從一九九七年回歸中國之後的發展,可以被當作是對台灣的一個例子和警告,將來萬一台灣被中國併吞的話,就可以用來預測台灣未來的前途,而這也會強化台灣人內部對統一的反對聲浪。
第四部(第十四章到第十六章)則把焦點轉向未來,並且主張說,維持一個自由民主的台灣,有益於區域和全球穩定,以及為什麼姑息中國只會使所有人面對的情勢更形惡化。這一部分在結尾時會提出一連串的建議,指出台灣應該如何改善其生存的機會。

目錄:
導讀
前言
第一部 一個習以為常的假象
第一章:孤兒與被遺忘
第二章:陳水扁「麻煩製造者」,馬英九「和平製造者」
第三章:用誰的條件制定和平?
第二部 台灣的民主防火牆
第四章:民主鐘擺
第五章:中國對台灣民主的攻擊
第六章:香港:礦坑裡的金絲雀
第七章:跨越紅線:太陽花現象
第八章:公民民族主義,堅忍,法統
第三部 和平或衝突?
第九章:沒有回頭路:台灣要什麼 vs 北京的期待
第十章:中國替自己設下的陷阱
第十一章:必然性的迷思
第十二章:戰爭是唯一選項?
第十三章:二○一六年選舉:重返不確定
第四部 台灣為什麼攸關重要
第十四章 最後一個自由的庇護所
第十五章 拋棄台灣是件何其愚昧的事
第十六章 台灣能做什麼?

結語
致謝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