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進慶文選:我的抵抗與學問 (兩冊) | 拾書所

劉進慶文選:我的抵抗與學問 (兩冊)

$ 487 元 原價 700
2015年是劉進慶教授逝世十周年。本書是為紀念劉進慶教授而特意編輯出版的論著文選。本書所收著作,以能夠體現劉進慶教授一生「抵抗」與「學問」之軌跡的文章為主。一方面力求反映劉進慶的理論成果,另一方面儘量反映他所經歷的重大事件。本書所收劉進慶著作可分三類:(1)劉進慶親自以漢語書寫或漢譯的許多論文,(2)此次首次公開發表的劉進慶內部文稿,以及(3)此前從未漢譯的數篇論文。由他人所漢譯並已發表的劉進慶日語著作,或已收錄在《人間台灣政治經濟叢刊》等專書中的漢語論文,本書均不收錄。

《劉進慶文選》上卷目錄

許介鱗=憶劉進慶兄的人生哲學
    ──抵抗與學問(Resistance and Learning) ╱I
陳仁端=寄予劉進慶文選 ╱V
曾健民=一頁還未翻過去的歷史╱IX
林啟洋=弔 劉進慶學長、同志╱XIII

編輯凡例╱I

六十年代旅日台灣留學生的反政治迫害運動
劉進慶致蔣經國信╱3
(1967年11月29日 未公開手稿)
劉進慶致宋越倫信╱5
(不早於1968年8月 未公開手稿)
劉顏事件備忘錄╱7
(1972年8月 《暖流》)
關於陳中統事件 ╱13
(1972年8月 《暖流》)

七十年代留日台灣學生的政治集結與統獨分化
一九七二年有關台灣問題之內外情勢的展望 ╱21
(1972年1月15日 台灣問題研究會成立後首次演講會)
附錄:劉進慶的發言大綱 ╱24
從個人的經驗談到台連會當前的問題 ╱26
(1972年12月25日 《台生報》)

〔資料I〕劉進慶與台灣問題研究會╱30
台灣問題研究會成立沿革╱30
(1972年1月15日 《改造》)
台灣問題研究會會刊《改造》第一號節選╱32
(1972年1月30日 《改造》)
〔資料II〕台灣問題研究會對於
〔資料II〕島內外「革新保台」運動的見解╱37
國是建議書╱38
(1971年12月25日 留日學生五團體)
關於島內兩份「國是」聲明的報導╱39
(1972年1月30日 《改造》,留日學生五團體)
在日學生團體共同發表〈國是建議書〉╱40
(1972年2月27日 留日學生五團體)

談〈國是建議書〉與〈國是諍言〉╱41
(1972年3月1日 《改造》,台灣問題研究會)
東西留日同學交流記╱42
(1972年3月1日 《改造》,台灣問題研究會)
國民大會與封建性法統: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43
(1972年4月2日 《改造》,台灣問題研究會)
〔資料III〕台灣問題研究會對於
〔資料III〕東亞各「分斷國家」的看法╱46
從南北朝鮮的和談公報
談台灣問題解決之途徑╱46
(1972年7月15日 《改造》,台灣問題研究會)
〔資料IV〕劉進慶與保釣運動
釣魚台列嶼問題研究會成立宣言╱50
(1972年6月25日 《改造》)

劉進慶與七十年代在日中國統一運動
從台灣雜誌看邱永漢╱55
(1974年9月 《洪流》)
附錄:邱永漢是帝國主義者嗎?╱60

〔資料I〕《洪流》與中國統一促進會╱61
《洪流》發刊詞╱61
(1972年10月)
呼籲:
愛國留日學生聯合起來!
成立「中國留日同學會」╱62
(1972年10月 本刊同人)
台灣人與祖國╱64
(1972年10月 李小東)
現階段留日學生應有的基本認識╱69
(1972年10月 淡水河)
台灣人民的前途是非常光明的╱77
(1972年12月 本誌評論員)
中國統一促進會會章╱79
(1973年 內部文稿)
寫在《洪流》復刊之前╱83
(1974年9月)
〔資料II〕旅日僑生的大陸見聞╱86
汪義正的大陸見聞報告╱86
(1973年11月4日 《台生報》)
〔資料III〕回憶70年代在日統運╱95
林啟洋回憶錄(節選)╱95
(2007年11月)
從70年代台灣留日學生
反獨促統運動談起(節選)╱99
(2001年7月 林啟洋)

台灣經濟的基本性質
從中樞衛星關係的觀點看台灣政治經濟的演變和展望╱103
(1983年8月10日 香山會議)
附錄:劉進慶回憶「香山會議」╱125
從歷史觀點探討台灣經濟成長問題╱135
(1987年11月 《台灣學術研究會誌》)
附錄:發起成立台灣學術研究會趣旨書╱153
台灣資本主義性格的探討與國家權力╱154
(1994年3月26日 台灣社會科學研究會)
附錄:台灣社會科學研究會章程前言╱163
台灣資本主義特性與未來走向
──國際比較研究(節錄)╱164
(1994至1995年 《台灣研究》)
恐怖政治下的搜刮經濟與其反動性格╱171
(1997年2月23日 東亞冷戰與國家恐怖主義研討會)

兩岸經貿交流與台灣前途
台灣的經濟結構與一國兩制╱203
(1986年8月11日 台灣同學會)
兩岸政經關係與和平統一╱210
(1994年8月2日 第四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
兩岸經貿前進的十年 兩岸合作光明的前景
──從台灣經濟觀點說起╱228
(1997年7月29日 第六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
邁向二十一世紀兩岸經貿一體化的展望╱242
(1998年8月5日 第七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
/ > &# 3 8 4 6 8 ; &# 3 7 6 3 6 ; &# 6 5 3 0 6 ; &# 2 0 0 1 3 ; &# 2 2 2 8 3 ; &# 3 1 5 3 2 ; &# 1 9 9 7 7 ; &# 2 7 4 2 5 ; &# 2 4 6 0 5 ; &# 2 4 8 1 9 ; &# 3 5 2 9 9 ; &# 2 5 9 1 8 ; &# 2 3 5 6 5 ; &# 3 2 1 4 7 ; &# 2 8 6 3 9 ; &# 3 0 3 4 0 ; &# 2 4 4 3 3 ; &# 3 8 9 1 1 ; &# 9 5 8 5 ; &# 5 0 ; &# 5 3 ; &# 5 6 ; b r / > &# 2 0 1 2 6 ; &# 2 7 9 5 4 ; &# 3 2 1 4 7 ; &# 2 8 6 3 9 ; &# 2 1 3 6 1 ; &# 2 7 2 3 1 ; &# 2 3 5 6 5 ; &# 2 0 8 4 1 ; &# 2 3 7 3 6 ; &# 3 2 1 4 7 ; &# 2 8 6 3 9 ; &# 2 0 0 4 3 ; &# 2 4 4 3 3 ; &# 3 8 9 1 1 ; &# 2 1 6 4 4 ; b r / > &# 2 0 8 4 1 ; &# 2 3 7 3 6 ; &# 3 2 1 4 7 ; &# 3 6 0 3 1 ; &# 2 1 3 3 2 ; &# 2 0 3 1 6 ; &# 2 0 0 4 3 ; &# 2 1 8 5 5 ; &# 3 1 0 3 4 ; &# 9 5 8 5 ; &# 5 0 ; &# 5 4 ; &# 5 5 ; b r / > &# 6 5 2 8 8 ; &# 4 9 ; &# 5 7 ; &# 5 7 ; &# 5 7 ; &# 2 4 1 8 0 ; &# 5 5 ; &# 2 6 3 7 6 ; &# 1 2 2 8 8 ; &# 3 1 5 3 2 ; &# 2 0 8 4 3 ; &# 2 3 6 2 2 ; &# 2 8 0 2 3 ; &# 2 3 8 0 5 ; &# 2 0 8 4 1 ; &# 2 3 7 3 6 ; &# 3 8 3 6 4 ; &# 2 0 4 1 8 ; &# 2 3 4 1 6 ; &# 3 4 8 9 9 ; &# 3 0 7 4 0 ; &# 3 5 3 4 2 ; &# 2 6 3 7 1 ; &# 3 1 5 6 1 ; &# 6 5 2 8 9 ; b r / > &# 2 0 1 2 6 ; &# 2 7 9 5 4 ; &# 3 7 3 2 9 ; &# 3 4 7 0 1 ; &# 2 1 3 6 1 ; &# 2 7 2 3 1 ; &# 2 3 5 6 5 ; &# 3 9 3 2 1 ; &# 2 8 2 0 7 ; &# 3 2 1 4 7 ; &# 2 8 6 3 9 ; &# 3 0 3 4 0 ; &# 2 4 4 3 3 ; &# 3 8 9 1 1 ; &# 9 5 8 5 ; &# 5 0 ; &# 5 5 ; &# 5 6 ; b r / > &# 6 5 2 8 8 ; &# 4 9 ; &# 5 7 ; &# 5 7 ; &# 5 7 ; &# 2 4 1 8 0 ; &# 5 5 ; &# 2 6 3 7 6 ; &# 5 0 ; &# 5 5 ; &# 2 6 0 8 5 ; &# 1 2 2 8 8 ; &# 3 6 3 2 8 ; &# 1 9 9 9 0 ; &# 3 2 0 0 0 ; &# 2 0 1 2 6 ; &# 2 7 9 5 4 ; &# 2 0 1 5 4 ; &# 2 7 6 6 5 ; &# 2 1 4 5 3 ; &# 2 4 0 9 3 ; &# 3 6 9 3 9 ; &# 2 1 2 0 5 ; &# 2 2 2 8 3 ; &# 3 8 5 5 5 ; &# 3 0 7 4 0 ; &# 3 5 3 4 2 ; &# 2 6 3 7 1 ; &# 6 5 2 8 9 ; b r / > &# 3 0 0 7 0 ; &# 2 1 0 6 9 ; &# 2 1 4 8 8 ; &# 2 8 7 7 1 ; &# 3 0 3 4 0 ; &# 3 2 1 4 7 ; &# 2 8 6 3 9 ; &# 2 2 2 5 6 ; &# 2 2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