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自選集:對於這個世界,我這樣想 | 拾書所

愛因斯坦自選集:對於這個世界,我這樣想

$ 356 元 原價 450
愛因斯坦親自編選散文集,中文全譯本首度問世。

專文導讀:史丹佛大學物理系終身副教授 郭兆林
權威翻譯:第五屆吳大猷科普獎翻譯佳作得主 郭兆林、周念縈


「在生命盛會中,真正有價值的東西並不是政治上的國家,而是有創造性、有感情的個體與人格。唯有個人,才能有高尚卓越的創造。」
──愛因斯坦

本書出版於一九五四年,即愛因斯坦與世長辭的前一年,當時他已受世人肯定為人類史上最富創造力的一位知識巨擘。在他本人親自參與挑選下,本書收錄了其一生最重要的一百二十一篇散文,包括從研究生涯早期直到生命尾聲的投書、信件與演講稿,除了對相對論等科學貢獻的闡述之外,更涵蓋了其對於關鍵人文議題的探索與真知。儘管與愛因斯坦科學成就相關的著作不計其數,卻極少如同本書,賦予傳奇光芒背後的天才最全面且深刻的描繪。

本書共分為五篇。第一篇〈觀念與意見〉呈現了愛因斯坦對個人道德良知、社會責任、思想自由、宗教情懷、古典文學等各方面人文議題的獨到見解,以及他與居禮夫人、甘地等名人之間的交流;在第二篇〈論政治、政府與和平主義〉中,親身經歷兩次世界大戰與美蘇冷戰的他,展現了誠摯的人道關懷,沉痛抗議納粹、集權主義、軍備競賽對世人福祉的危害;猶太認同、以色列建國、猶太教的本質等相關議題構成了〈論猶太人〉;希特勒掌權之後,愛因斯坦對納粹政權的批判構成了〈論德國〉;在最後一篇〈對科學的貢獻〉中,我們可以領略這位與牛頓齊名的偉大物理學家,對科學哲學以及相對論、量子力學、重力理論等二十世紀初重大科學突破的思考。

無論針對科學或一般世俗的問題,愛因斯坦都能直探事物核心,以平易中見真誠的筆調,充分展現他身為二十世紀最富智慧思想家的高度。

目錄
第一部分:觀念與意見
1. 失落的天堂
2. 對美國的第一印象
3. 致美國婦女同胞
4. 我眼中的世界
5. 生命的意義
6. 一個人的真正價值
7. 善與惡
8. 論財富
9. 社會和個人
10. 新聞記者
11. 祝賀一名評論家
12. 致日本學童
13. 時間膠囊之信
14. 談羅素的知識論
15. 數學家的心靈
16. 國家和個人良知
17. 致李奧貝克的獻詞

關於自由
18. 論學術自由
19. 法西斯主義和科學
20. 論自由
21. 獲羅德 & 泰勒獎感言
22. 現代審問制度
23. 人權

論宗教
24. 宗教與科學
25. 科學的宗教精神
26. 科學與宗教
27. 宗教與科學能不能和平共處?
28. 道德文化的必要
29. 達伏斯的大學課程
30. 教師和學生
31. 教育和教育工作者
32. 教育與世界和平
33. 論教育
34. 論古典文學
35. 保證人類的未來
36. 培養獨立思考的教育

談朋友
37. 林寇斯
38. 向蕭伯納致敬
39. 祝賀柏林納七十歲壽誕
40. 洛倫茲對國際合作使命的貢獻
41. 洛倫茲悼文
42. 創造家洛倫茲的為人
43. 悼居禮夫人
44. 聖雄甘地
45. 悼念普朗克
46. 向科恩致敬

第二部分:論政治、政府與和平主義
47. 科學的國際主義
48. 告別信
49. 知識分子合作研究院
50. 對世界經濟危機的思考
51. 生產和購買力
52. 生產力和勞動力
53. 學生裁軍會議談話
54. 論一九三二年裁軍會議
55. 論美國與一九三二年裁軍會議
56. 裁軍問題
57. 仲裁
58. 致佛洛伊德
59. 和平
60. 和平主義者的問題
61. 義務役兵制
62. 婦女與戰爭
63. 致和平之友的三封信
64. 積極的和平主義
65. 歐洲時局觀察
66. 德國和法國
67. 文化與繁榮
68. 少數族群
69. 時代的繼承者
70. 贏了戰爭,卻輸掉和平
71. 原子戰爭或和平
72. 軍國主義思想
73. 致蘇聯科學家公開信
74. 「世界一家」得獎感言
75. 給知識分子的信息
76. 為什麼要社會主義?
77. 國家安全
78. 追求和平
79. 「文化是世界互信互諒的基礎」
80. 消除戰爭威脅
81. 文化衰落的症狀

第三部分:論猶太人
82. 致國務院長赫爾派克博士的一封信
83. 致一名阿拉伯人的信
84. 猶太社會
85. 重建巴勒斯坦之我見
86. 巴勒斯坦建設團
87. 猶太再興
88. 基督教和猶太教
89. 猶太人的理想
90. 「猶太觀點」是否存在?
91. 反猶太主義和年輕學子
92. 對猶太復國運動的責任
93. 為什麼他們仇恨猶太人?
94. 歐洲猶太人何去何從
95. 以色列的猶太人

第四部份:論德國
96. 一九三三年三月聲明
97. 與普魯士科學院之間的書信往返
98. 與巴伐利亞科學院往來信函
99. 回覆參加反對排猶會議之邀請
100. 致華沙猶太人區戰爭英雄

第五部分:對科學的貢獻
導言
101. 理論物理的定則
102. 研究的原理
103. 談相對論
104. 幾何學與日常經驗
105. 相對論
106. 河流蜿蜒的原因以及所謂白爾定律
107. 牛頓力學與其對於理論物理發展的影響
108. 科學的真理
109. 克卜勒
110. 馬克士威對物理真實觀念演化的影響
14 9 ; &# 4 9 ; &# 4 6 ; &# 3 2 ; &# 2 9 7 0 2 ; &# 3 5 5 4 2 ; &# 2 9 2 8 9 ; &# 2 9 7 0 2 ; &# 2 3 4 1 6 ; &# 3 0 3 4 0 ; &# 2 6 0 4 1 ; &# 2 7 8 6 1 ; b r / > &# 4 9 ; &# 4 9 ; &# 5 0 ; &# 4 6 ; &# 3 2 ; &# 3 1 3 5 4 ; &# 3 8 2 9 1 ; &# 1 2 2 8 9 ; &# 2 0 1 9 7 ; &# 2 2 8 2 6 ; &# 2 0 1 9 7 ; &# 2 1 4 5 0 ; &# 2 2 5 8 0 ; &# 3 5 5 4 2 ; &# 3 0 3 4 0 ; &# 2 9 2 8 9 ; &# 2 9 7 0 2 ; &# 2 3 4 1 6 ; b r / > &# 4 9 ; &# 4 9 ; &# 5 1 ; &# 4 6 ; &# 3 2 ; &# 3 1 7 7 7 ; &# 3 6 8 4 8 ; &# 2 4 2 9 1 ; &# 3 2 6 8 1 ; &# 3 0 4 5 6 ; &# 2 3 5 6 5 ; &# 3 5 5 4 2 ; &# 3 0 3 4 0 ; &# 3 6 2 1 5 ; &# 2 8 3 0 4 ; b r / > &# 4 9 ; &# 4 9 ; &# 5 2 ; &# 4 6 ; &# 3 2 ; &# 2 9 2 8 9 ; &# 2 9 7 0 2 ; &# 3 3 2 8 7 ; &# 3 0 4 9 5 ; &# 2 3 5 2 6 ; b r / > &# 4 9 ; &# 4 9 ; &# 5 3 ; &# 4 6 ; &# 3 2 ; &# 2 9 7 0 2 ; &# 3 5 5 4 2 ; &# 2 9 2 8 9 ; &# 2 9 7 0 2 ; &# 3 0 3 4 0 ; &# 2 6 6 8 1 ; &# 2 6 4 1 2 ; b r / > &# 4 9 ; &# 4 9 ; &# 5 4 ; &# 4 6 ; &# 3 2 ; &# 3 1 1 8 5 ; &# 2 3 4 1 6 ; &# 3 0 3 4 0 ; &# 2 0 8 4 9 ; &# 3 6 8 9 0 ; &# 3 5 4 8 6 ; &# 3 5 3 2 8 ; b r / > &# 4 9 ; &# 4 9 ; &# 5 5 ; &# 4 6 ; &# 3 2 ; &# 6 9 ; &# 3 2 ; &# 6 1 ; &# 3 2 ; &# 1 0 9 ; &# 9 9 ; &# 5 0 ; b r / > &# 4 9 ; &# 4 9 ; &# 5 6 ; &# 4 6 ; &# 3 2 ; &# 2 4 2 9 1 ; &# 3 2 6 8 1 ; &# 3 7 3 2 5 ; &# 2 1 1 4 7 ; &# 2 9 7 0 2 ; &# 3 5 5 4 2 ; b r / > &# 4 9 ; &# 4 9 ; &# 5 7 ; &# 4 6 ; &# 3 2 ; &# 3 3 2 6 8 ; &# 3 2 6 8 1 ; &# 2 2 8 2 3 ; &# 2 1 0 3 3 ; &# 3 1 1 8 5 ; &# 2 3 4 1 6 ; &# 2 0 4 1 9 ; &# 3 6 9 1 4 ; &# 2 6 3 7 1 ; &# 3 0 3 4 0 ; &# 3 6 0 3 2 ; &# 2 0 4 4 9 ; b r / > &# 4 9 ; &# 5 0 ; &# 4 8 ; &# 4 6 ; &# 3 2 ; &# 2 1 7 3 3 ; &# 3 0 3 3 3 ; &# 2 3 6 1 2 ; &# 3 6 8 9 3 ; &# 1 9 9 9 0 ; &# 2 2 2 3 5 ; &# 3 0 3 3 4 ; &# 1 9 9 6 8 ; &# 2 1 3 1 3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