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女孩 | 拾書所

黑女孩

$ 237 元 原價 300
大人塑造出來的世界,充滿敵意和計較,
畢竟跟黑女孩想要看到的不同。

知名法國插畫家《小傷疤》、《綿羊王路易一世》繪者 奧利維耶.塔列克
暨法國知名漫畫出版社藝術總監 尚-克里斯多夫.卡謬
一首共同獻給青春的詩

我想做個黑女孩,但我不能……
瑪莉亞自小住在巴西里約的富人區,和母親相依為命,每天放學時,門口盡是來接同學的黑人女傭,而她的黑人母親總是在工作,讓瑪莉亞一個人回家。有一天,她在自家樓下,遇上一個和她年齡相仿、在街頭叫賣花生的男孩塔奇諾,但母親卻不讓她和他有任何接觸。

十三歲的生日派對上,同學們對在她家製作出美味點心的「黑保母」好奇;某日,母親帶她去從未去過的貧民窟參加一場告別式,會場上的人都認識她,而她卻對他們一無所知,而且還在那巧遇塔奇諾;跟塔奇諾偷偷成為好友後的某一天,自稱是瑪莉亞阿姨的女子,竟拿著她送給塔奇諾的護身符項鍊,及為他寫的一首詩突然登門造訪……。

我一步步往外走,卻發現自己如此無知……
為什麼來參加生日派對的朋友,以為媽媽是我家的女傭?
我從來不知道我有舅舅、阿姨、外婆……而且為什麼他們都住在貧民窟?
塔奇諾會音樂又會跳舞,媽媽卻不准我跟他玩,還因此禁我足……

「人生就是這樣!我就像這顆水果,失去了我的根,可是裡面美味可口。」
瑪莉亞的母親,為了讓女兒擁有更好的未來,極力遠離自己的過去,有如失了根的水果,而瑪莉亞卻在陰錯陽差下,開始尋根。和母親想隱瞞的過去越靠越近,最後,在瑪莉亞試著走出黑白分明的分界時,卻嚐到童年尾聲的微微苦味。

是否膚色便決定了人的命運?
一段由親情、友情與愛情交織而成的感人物語
一個深度刻劃巴西人情風貌,引領我們反思混種殖民文化的絕佳好書

暖心推薦(按姓名筆畫排列)
☆演員     海倫清桃
☆親職專欄作家  陳安儀
☆暢銷親子書作家 彭菊仙
☆親職專欄作家  蘇明進

推薦序
吉貝托.吉爾(世界知名音樂家、歌手與作曲家,曾於2003~2008年間擔任巴西文化部長)

獨特的社會結構,使今日的巴西受到世界許多國家的重視,它是媒體感興趣的報導題材、學院裡的研究主題、政治思想的實驗室、藝術創作的靈感和人民所讚賞的對象。這個多種族、多元文化的社會,在歐洲殖民歷史的大框架下成形,並往大框架外發展,人們要是對後殖民和後工業文化感興趣,更會對巴西的未來有遠大期待。巴西在現代舊共和政府與民主化運動,以及公民社會轉型的無政府自發主義之間,已成功取得了一個關鍵、合宜的平衡,二十一世紀的巴西如同一個未曾出現過的文明之子,它擁有新的人文形貌,或許,更貼切地說,如今的巴西是一個有利於後人文主義發展的時代。

我們都知道,法國受這個實驗文明吸引,這就是巴西,錯綜混雜且獨特,從殖民時代初期一直到今日皆是如此。在我國歷史上,曾經有過幾次動盪時刻,而法國總是願意展開雙臂、接納我們,這已然說明了巴西文化的吸引力。相較其他國家,法國本身的文化已如此豐富並影響現代文化甚鉅,然而,它始終關注著這個承襲自美洲非裔與印第安人歷史文化的地區。巴西的特色,令它向來能在法國找到觀察者。

現在,向法語讀者展現的《黑女孩》,即是一個「混種」作品,標誌著巴西式的多種族生活,它將由此為法國和全世界所認識。本書其中一位作者,自己就是在法國這片講究生命本體論的土地上,試著融合並延續巴西的血肉與靈魂。這本書在本質上也同時是「現代文學-漫畫-法國╱巴西敘事」的混種類型。若是拓寬「混種」一詞的詞意,這個由各個家庭交織而成的一個大家族的卡利歐卡(carioque)1故事,也同時說明了一個想像中的「混種」敘事:一個為多元種族、宗教與文化而生的家族之女。

故事裡的主角其實就是在巴西路上來來往往的人們,從他們被發現的那一刻直到今日都是。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