爛漫直率的獨白,宛如音符般躍動,
奏出他短暫卻閃亮的生命之歌。
本書選自「音樂神童」莫札特在他短暫的人生中與友人、親人間的往返書信。信中毫無掩飾的筆觸與口吻,揭露出了莫札特自己對於音樂藝術、家國情操,乃至道德信仰等人生觀。這些書信片段如同一張張泛黃照片,拼湊出了他細膩、豐富的性格與情感,更充分透露出他才華橫溢、天真爛漫、不按牌理出牌等特質。
「只需一張白紙讓我把旋律寫下,一首新曲便可誕生。」──莫札特
對莫札特而言,音樂如人,人如音樂,兩者密不可分。因此,他總能從生活見聞中得到感動,將之轉化為創作熱情,挹注到匠心獨具的美妙旋律當中。書中所選的私人信件不只真實描繪出一位古典時期音樂家的處境及十八世紀的社會光景,提供了讀者一窺音樂發展的珍貴線索,更重要的,這些字句無疑也展現了一位儘管生命短暫、卻仍散發萬丈光芒的藝術家呈現在音符之外的純真靈魂。
目錄
I.編序
II.莫札特書信選
篇1・工作上的零散思緒
篇2・關於歌劇
篇3・音樂教學
篇4・對演奏有所感
篇5・意見與批評
篇6・評論他人
篇7・德意志人沃夫岡
篇8・自尊與名譽
篇9・奮鬥與努力
篇10・家國與四方
篇11・愛與友誼
篇12・處世智慧
篇13・苦難折磨
篇14・道德觀
篇15・宗教信仰
試閱文字
• 「如果一個人天賦異秉,使得他渴望表現而且飽受折磨,那這種天分就一定會展露出來,不需自我懷疑。要知道,這種事書本無法教給你什麼。你的耳朵、頭腦和心就是你的學校。如果這些都有了,那就拿起你的筆把它寫下來,之後再去請教內行人的意見。」
——莫札特寫給一個有音樂天賦、並前來向他請教作曲方法的男孩
•「旋律是音樂的精華。我會把歌唱家比喻成優秀的賽駒,而對位法作曲家則是老驛馬。所以聽我一勸,別畫蛇添足。謹記一句義大利古諺語「Chi s a più, meno sa」,意思是「學得越多,懂得越少」。
——一七八六年,寫給英格蘭男高音麥可.凱利(Michael Kelly),回覆他關於是否該學習對位法的提問。
•「有關流行與否,請別擔心;我歌劇裡的音樂什麼樣的人都能聽,除了耳朵長繭的人。」
——慕尼黑,一七八○年十二月十六日,寫給父親。雷歐波德曾擔憂莫札特的音樂對一般人來說難以親近,他在十二月十一日曾寫道:「我建議你在寫作時不僅要考慮音樂愛好者,也要考慮那些本來不聽的人。你知道一百個無知的人中總有十位真正的行家,所以別忘了何謂流行,讓耳朵長繭的人也願意湊耳聽聽。」
•「曲終時會是一片鬧哄哄,但這是一幕告終時必要的效果,越嘈雜越好, 越簡潔越理想,如此一來人們才不會吝於給出掌聲。」
—維也納,一七八一年九月二十六日,寫給父親。這裡說的壓軸指的是《後宮誘逃》第一幕的三重奏。
• 「一般來說,小時候從沒嚐過棍子滋味、或挨老師一頓罵的人,長大後總以為能單憑才華與性情在藝術上為所欲為。有些人表現出眾,但永遠只能隨著人們的想法,毫無己見;另有一些人確有己見,卻不懂得如何發揮。你就是這樣。」
——一七八九年寫給好友的信中,對一首交響曲的批評。
•「以演奏技巧而言里希特先生彈得很好,不過,您很快就會聽到那粗糙、費力、毫無情感滋味的琴音。他是世上最好相處的人之一,全無虛榮的姿態。當我彈奏給他聽,他總盯著我的手指,有天他說:「天啊!我終日虐待自己、練得汗流浹背,卻始終得不到掌聲; 但對你來說,朋友啊,這根本像是兒戲!」「沒錯,」我說:「我只是事先勤練,以免被你瞧見我力不從心的模樣。」
——維也納,一七八四年四月二十八日,寫給在薩爾茲堡的父親。里希特這位莫札特推薦給父親的鋼琴家,也正前往該處舉辦演奏會。
奏出他短暫卻閃亮的生命之歌。
本書選自「音樂神童」莫札特在他短暫的人生中與友人、親人間的往返書信。信中毫無掩飾的筆觸與口吻,揭露出了莫札特自己對於音樂藝術、家國情操,乃至道德信仰等人生觀。這些書信片段如同一張張泛黃照片,拼湊出了他細膩、豐富的性格與情感,更充分透露出他才華橫溢、天真爛漫、不按牌理出牌等特質。
「只需一張白紙讓我把旋律寫下,一首新曲便可誕生。」──莫札特
對莫札特而言,音樂如人,人如音樂,兩者密不可分。因此,他總能從生活見聞中得到感動,將之轉化為創作熱情,挹注到匠心獨具的美妙旋律當中。書中所選的私人信件不只真實描繪出一位古典時期音樂家的處境及十八世紀的社會光景,提供了讀者一窺音樂發展的珍貴線索,更重要的,這些字句無疑也展現了一位儘管生命短暫、卻仍散發萬丈光芒的藝術家呈現在音符之外的純真靈魂。
目錄
I.編序
II.莫札特書信選
篇1・工作上的零散思緒
篇2・關於歌劇
篇3・音樂教學
篇4・對演奏有所感
篇5・意見與批評
篇6・評論他人
篇7・德意志人沃夫岡
篇8・自尊與名譽
篇9・奮鬥與努力
篇10・家國與四方
篇11・愛與友誼
篇12・處世智慧
篇13・苦難折磨
篇14・道德觀
篇15・宗教信仰
試閱文字
• 「如果一個人天賦異秉,使得他渴望表現而且飽受折磨,那這種天分就一定會展露出來,不需自我懷疑。要知道,這種事書本無法教給你什麼。你的耳朵、頭腦和心就是你的學校。如果這些都有了,那就拿起你的筆把它寫下來,之後再去請教內行人的意見。」
——莫札特寫給一個有音樂天賦、並前來向他請教作曲方法的男孩
•「旋律是音樂的精華。我會把歌唱家比喻成優秀的賽駒,而對位法作曲家則是老驛馬。所以聽我一勸,別畫蛇添足。謹記一句義大利古諺語「Chi s a più, meno sa」,意思是「學得越多,懂得越少」。
——一七八六年,寫給英格蘭男高音麥可.凱利(Michael Kelly),回覆他關於是否該學習對位法的提問。
•「有關流行與否,請別擔心;我歌劇裡的音樂什麼樣的人都能聽,除了耳朵長繭的人。」
——慕尼黑,一七八○年十二月十六日,寫給父親。雷歐波德曾擔憂莫札特的音樂對一般人來說難以親近,他在十二月十一日曾寫道:「我建議你在寫作時不僅要考慮音樂愛好者,也要考慮那些本來不聽的人。你知道一百個無知的人中總有十位真正的行家,所以別忘了何謂流行,讓耳朵長繭的人也願意湊耳聽聽。」
•「曲終時會是一片鬧哄哄,但這是一幕告終時必要的效果,越嘈雜越好, 越簡潔越理想,如此一來人們才不會吝於給出掌聲。」
—維也納,一七八一年九月二十六日,寫給父親。這裡說的壓軸指的是《後宮誘逃》第一幕的三重奏。
• 「一般來說,小時候從沒嚐過棍子滋味、或挨老師一頓罵的人,長大後總以為能單憑才華與性情在藝術上為所欲為。有些人表現出眾,但永遠只能隨著人們的想法,毫無己見;另有一些人確有己見,卻不懂得如何發揮。你就是這樣。」
——一七八九年寫給好友的信中,對一首交響曲的批評。
•「以演奏技巧而言里希特先生彈得很好,不過,您很快就會聽到那粗糙、費力、毫無情感滋味的琴音。他是世上最好相處的人之一,全無虛榮的姿態。當我彈奏給他聽,他總盯著我的手指,有天他說:「天啊!我終日虐待自己、練得汗流浹背,卻始終得不到掌聲; 但對你來說,朋友啊,這根本像是兒戲!」「沒錯,」我說:「我只是事先勤練,以免被你瞧見我力不從心的模樣。」
——維也納,一七八四年四月二十八日,寫給在薩爾茲堡的父親。里希特這位莫札特推薦給父親的鋼琴家,也正前往該處舉辦演奏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