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詳注限量精裝本) | 拾書所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詳注限量精裝本)

$ 395 元 原價 500
沒有尼采,你看不到庫柏力克的〈2001太空漫遊〉〈發條橘子〉和〈奇愛博士〉;
沒有「超人」思想,〈鬥陣俱樂部〉〈駭客任務〉〈蝙蝠俠〉〈黑暗騎士〉就失去了主題;
即便是〈銀翼殺手〉〈心靈捕手〉〈楚門的世界〉〈藍絲絨〉〈神鬼認證系列〉〈前進高棉〉〈謀殺綠腳趾〉……都深埋著尼采的意念。

請聽,查拉圖斯特拉怎麼說!

耶穌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
查拉圖斯特拉說:「上帝已死,人類當成為超人。」

新約聖經中的耶穌,成為肉身的神,來到世間對眾人傳遞天國的福音。
孤獨的查拉圖斯特拉也下了山,想把光帶入人世,而他傳遞的會是什麼「福音」?

「瞧,我是教你們做超人!
人是應被超越的。你們為了超越自己,做過什麼事呢?
不要相信那些跟你們侈談超脫塵世的人,人類的幸福,應當是肯定生存本身!」

動物是道德的奴隸,超人是道德的主人。至於人,是聯結在動物與超人之間的一根繩索──懸在深淵上的繩索。
走過去是危險的,停在半空中是危險的,回頭看是危險的,戰慄而停步是危險的。
但人之所以偉大,乃在於他是橋樑而不是目的;人之所以可愛,乃在於他是過渡。

查拉圖斯特拉為了拯救過去屬於動物的人們,也為了肯定走向超人未來的人們,他干犯神怒而滅亡,他甘願因現在的人們而滅亡。

人們說尼采瘋了,但一個深知自己被視為瘋子的人,是真瘋嗎?尼采就是查拉圖斯特拉,他看到了繁華頂峰的人類文明,正隨時準備墜入深淵,等待絕地的反轉。而他的任務,就是啟動這爆炸性的翻轉。
他是先知。
而先知是孤獨的。
先知總被視為瘋子。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乃集尼采重要思想之大成,透過哲學家查拉圖斯特拉的流浪及教導,以「永遠回歸」、「上帝已死」及「超人」來闡述並回答這個問題。人的生命是既是無限迴圈,神又早已離開,人的一切活動和生存意義就要自行掌握和創造。命運無可抗拒,擺脫了神的人類要如何獨自面對這悲劇式的處境?人應擺脫動物(猿猴)的狀態,以態度和意志來決定自身存在的意義,從人類的過渡階段,走向超人。

目錄
譯者前言
繁體中文版導讀(劉滄龍)

第一部
查拉圖斯特拉的前言
查拉圖斯特拉的說教
三段變化
道德的講座
背後世界論者
輕視肉體者
快樂的熱情和痛苦的熱情
蒼白的犯罪者
讀和寫
山上的樹
死亡的說教者
戰鬥與戰士
新的偶像
市場的蒼蠅
貞潔
朋友
一千個目標和一個目標

愛鄰
創造者的道路
年老的和年輕的女人
毒蛇的咬傷
孩子和結婚
自願的死
贈予的道德

第二部
拿著鏡子的小孩
在幸福的島嶼上
同情者
教士們
有道德的人
賤民
塔蘭圖拉毒蛛
著名的哲人
夜歌
舞蹈之歌
墳墓之歌
超越自己
崇高的人們
文化之國
無玷的認識
學者
詩人
重大的事件
預言者
拯救
處世之道
最寂靜的時刻

第三部
浪遊者
幻影和謎
違背意願的幸福
日出之前
變小的道德
在橄欖山上
走開
背教者
還鄉
三件惡行
重壓之魔
古老的法版和新的法版
康復者
偉大的渴望
另一曲舞蹈之歌
七個印

第四部
蜂蜜供品
求救的叫聲
跟君王們對話
螞蟥
魔術師
失業
極醜的人
自願的乞丐
影子
正午
歡迎會
晚餐
高人
憂鬱之歌
學問
在沙漠的女兒們中間
覺醒
驢子節
醉歌
預兆

譯後記


導讀

閱讀尼采的理由——成為你自己
文╱劉滄龍(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副教授)

尼采之所以如此與眾不同,不是天賦異稟,也不是刻意追求特立獨行,而是忠於自我。
其實,每個人生來都是與眾不同的,但是我們卻因為害怕孤獨、害怕失去他人肯定,最終失去了自我。一個人不能肯定自我,不論獲致多大的成功,最後都只是虛浮的空中樓閣。

我們為什麼無法自我肯定?何以無法建立自己的價值尺度並依此決定自己的生活方式?尼采給我們的示範是,唯有忠於自己的自由精神,才能自主、坦蕩、無畏地聽從內在的聲音,建立堅實的信念,進而打造自己、超越自己、創造價值。唯有看重自己的人,才能受人尊重,才能明白人的尊嚴與價值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我們閱讀尼采的理由,或許就如尼采自己所說,不是為了追隨他,而是要追隨自己。作為自由獨立的精神典範,尼采的思想可說是當代的精神標記。歐洲自啟蒙運動以來所追求的獨立自主、自由精神,在尼采身上達到顛峰,而且啟發了二十世紀各種前衞思潮,至今動力未減。

上帝已死,人類該走向何方?

尼采身後已一百多年,他的自由思想是否仍有尚未深掘的礦藏值得繼續開採?《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Also Sprach Zarathustra)這部著作有何獨特性?提出了什麼思想?對於現實生活有何具體啟發?

尼采的書寫與生活,以獨特的方式重新定義了哲學,他翻轉了歐洲的精神與價值傳統,而且甚至要「重估一切價值」。歐洲傳統出了什麼問題?為什麼要翻轉?要往什麼方向翻轉乃至重新確立價值標準?

尼采所提出的巨大問題與回應方案,3 2 7 6 3 ; &# 2 5 8 9 8 ; &# 2 0 1 0 2 ; &# 3 5 1 9 9 ; &# 2 6 0 4 1 ; &# 2 4 6 0 5 ; &# 2 4 8 1 9 ; &# 1 9 9 9 0 ; &# 3 0 0 2 8 ; &# 6 5 2 9 2 ; &# 2 9 9 7 8 ; &# 3 3 2 6 7 ; &# 2 3 5 6 5 ; &# 2 7 4 7 2 ; &# 2 7 9 5 4 ; &# 2 0 1 0 8 ; &# 2 1 3 1 3 ; &# 1 9 9 9 0 ; &# 3 2 0 0 0 ; &# 1 9 9 7 8 ; &# 2 1 3 2 2 ; &# 3 3 8 6 5 ; &# 3 0 3 4 0 ; &# 2 7 5 1 1 ; &# 2 1 4 9 0 ; &# 2 9 9 8 6 ; &# 2 9 9 8 3 ; &# 2 4 0 4 0 ; &# 2 2 8 2 3 ; &# 2 4 4 3 3 ; &# 3 8 9 1 1 ; &# 1 2 2 9 0 ; &# 2 0 1 8 2 ; &# 3 5 4 6 9 ; &# 2 8 8 5 8 ; &# 6 5 2 9 2 ; &# 2 0 1 5 4 ; &# 3 9 0 0 6 ; &# 2 5 9 9 1 ; &# 2 6 1 2 6 ; &# 3 0 3 3 1 ; &# 1 9 9 7 8 ; &# 3 2 3 2 1 ; &# 3 3 7 7 5 ; &# 3 0 3 4 0 ; &# 3 8 9 1 4 ; &# 2 4 0 2 0 ; &# 6 5 2 9 2 ; &# 2 1 3 7 1 ; &# 2 1 4 4 8 ; &# 3 8 5 6 8 ; &# 2 6 1 7 8 ; &# 2 8 3 1 0 ; &# 2 0 6 3 3 ; &# 2 2 6 8 4 ; &# 2 0 8 3 7 ; &# 2 8 1 4 5 ; &# 2 8 1 4 9 ; &# 1 2 2 9 0 ; &# 3 6 8 8 9 ; &# 2 0 4 9 1 ; &# 1 9 9 9 0 ; &# 3 0 0 2 8 ; &# 2 4 0 5 0 ; &# 3 2 1 4 7 ; &# 3 6 2 0 8 ; &# 2 1 0 4 0 ; &# 3 4 3 9 5 ; &# 2 8 9 6 1 ; &# 2 0 0 2 7 ; &# 3 2 6 8 1 ; &# 3 0 3 4 0 ; &# 3 0 4 3 3 ; &# 3 8 9 5 7 ; &# 6 5 2 9 2 ; &# 2 7 4 9 1 ; &# 3 1 5 6 1 ; &# 2 4 4 5 3 ; &# 1 9 9 6 8 ; &# 2 7 4 2 5 ; &# 3 2 0 8 5 ; &# 2 2 3 2 0 ; &# 2 1 4 5 3 ; &# 3 6 6 8 1 ; &# 6 5 2 9 2 ; &# 3 2 7 8 0 ; &# 2 0 1 8 2 ; &# 3 0 3 4 0 ; &# 2 4 6 0 5 ; &# 2 4 8 1 9 ; &# 2 3 6 0 1 ; &# 2 6 1 5 9 ; &# 2 4 3 4 1 ; &# 2 0 4 4 9 ; &# 6 5 2 9 2 ; &# 2 8 8 5 8 ; &# 3 0 3 4 0 ; &# 2 3 6 0 1 ; &# 2 6 1 5 9 ; &# 2 1 8 5 5 ; &# 2 1 2 0 5 ; &# 2 7 4 9 2 ; &# 1 9 9 6 8 ; &# 2 9 1 9 0 ; &# 2 8 8 5 6 ; &# 2 4 6 1 5 ; &# 3 2 7 6 3 ; &# 3 6 6 8 1 ; &# 1 2 2 9 0 ; b r / > b r / > &# 2 6 5 9 7 ; &# 2 5 2 8 9 ; &# 2 2 2 9 4 ; &# 2 6 0 3 1 ; &# 2 9 3 0 5 ; &# 2 5 2 8 9 ; &# 3 5 4 9 8 ; &# 6 5 3 0 6 ; &# 1 2 3 0 0 ; &# 1 9 9 7 8 ; &# 2 4 0 9 3 ; &# 2 4 0 5 0 ; &# 2 7 5 1 5 ; &# 1 2 2 9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