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導人進入文學核心」的最佳日本文學史專論!
知名學者翻譯家鄭清茂另一重要譯作!
小西甚一主張把日本文學史分為三個世代:
古代是日本式的俗、中世是中華式的雅、近代是西洋式的俗
以「雅」、「俗」為文藝史的基本表現理念或意識
考察兩者交錯互動而形成的世代區分。
有異於一般日本文學史依政權所在地的歷史時代區分法,小西甚一的《日本文學史》主張應依內在於文藝本身而能制約文藝發展的本質,即以「雅」與「俗」為文藝史的基本表現理念或意識,考察兩者交錯互動而形成的世代區分。
「雅」代表嚮往既成形式的態度,斤斤於追求古典「完美」的境界;「俗」則屬於尚未開拓的世界,無所謂「完美」或既成的固定姿式,卻含有「無限」的可能動向。
基於這種雅俗的表現理念,小西甚一把日本文學史分為三個世代:古代是日本式的俗、中世是中華式的雅、近代是西洋式的俗。期間含有雅俗共存或混合的過渡時期。全書在論述過程中,每每從世界文學的觀點,採取比較文學的方法。闡幽顯微,提出了許多獨到的見解。哥倫比亞大學日本文學名譽教授唐納德‧靳(Donald Keene)說,這是一本「導人進入文學核心」的書。
《日本文學史》是小西甚一的文學史著作。最初是作者根據1952至1953年間在東京教育大學講授日本文學史課程的講義整理成書,1953年由弘文堂出版。後於1993年由講談社再次出版。小西甚一在〈序〉中說,本書並非要對日本文學史進行書志般的解說或傳記性的考證,而是要嘗試「對文藝現象本身的展望」,以把握日本文學史的主題。在展望文藝現象的主題時,小西甚一採取了比較文學的立場,把日本文學放到「世界」中。所謂「世界」,就是明治以前的日本與東方──特別是中國文化的交流史;明治以後,則是與西方文藝的關係。
本書雖題為《日本文學史》,但小西甚一論述的對象並不僅限於狹義的Literature,而是作為更廣範圍的「文藝史」來展開。作者闡明本書的立場之一在於文藝內部,從而賦予文藝的展開以秩序,因此採用了文藝表現的理念來劃分史的區間。具體而言,將「雅」與「俗」作為文藝史上基本的表現理念,兩者互相交錯,形成了各個世代。這裡所說的「雅」與「俗」,是以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嚮往的「永恆」為對象,分別對應到藝術世界的「雅」與「俗」。「雅」即「完成」,其表現是已經完全成形了的、為眾人所推崇的形式,而「俗」即「無限」,是尚未開拓出來的、並不具備固定的形式,荒涼而又質樸。以此標準簡而言之,古代是5世紀至8世紀左右,中世約從9世紀至19世紀中期,近代約為19世紀後半到現在。
目次
序
譯者序
序說
第一章 古代
一 萌芽時代
二 古代國家的成立及其文藝
三 萬葉世紀
四 古代拾遺
第二章 中世第一期
一 漢詩文的隆盛與和歌的新風
二 散文的發達
三 拾遺時代與白詩
四 女流文藝的全盛期
五 歌壇的分裂與統一
六 院政時期的散文作品
七 歌謠及演藝
第三章 中世第二期
一 歌壇的再分裂
二 傳統散文與新興散文
三 以能樂為中心的演藝
四 連歌的隆替
五 當期末業的散文
第四章 中世第三期
一 俳諧的興隆與芭蕉
二 浮世草子與西鶴
三 淨?璃的新風與近松
四 逃避精神
五 俳諧的現實游離
六 戲作文藝
七 歌舞伎的展開
第五章 近代
一 近代的歷史地位
二 啟蒙時代
三 擬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
四 自然主義的流派
五 主智思潮及其支流
結語
年表索引
解說 唐納德‧靳(Donald Keene)
跋
作者序(節錄)
要在這麼小的小冊子裡,全面地論述日本文學史,絕對是兌現不了的要求。所以我幾乎省略了所有文獻的解說或傳記的考證,而決定專就文藝現象本身試行考察。雖然這是不得已而為之,但也不是完全出於不得已,毋寧說這樣的做法才能深入處理日本文學史的本題。至於有關古寫本的傳承、作品的成立或作家的生卒年代等等,若能加以切實的說明,當然有用;唯其用處只在於追蹤文藝現象本身時,提供基礎的知識而已,不可與文學史的本題混為一談。我所嘗試的考察誠然貧弱不堪,不過將來在完成大規模的文藝現象研究的過程中,如能成為一個標誌,將是無上的榮幸。
我在這本壓縮的小書中,不揣冒昧,還進行了另類的嘗試,就是採用比較文學的觀點。我相信若把日本文學史僅囿於「日本」之內,肯定無法把握真正的姿式;必須置之於「世界」的脈絡中才能獲致通盤的理解,因此騰出不少篇幅加以闡述。雖說是「世界」,對明治以前的日本而言,東洋──特別是中華──就是「世界」的全部。不過,對日華文化交流史的研究仍有待加強。明治以後與西洋文藝的關係,也是如此。比較文學畢竟是還在發展中的研究方法,我所提出的論述一定很不成熟。然而儘管不成熟,比起沒有比較文學的觀點來,總覺得一定更有意義。這就是我敢於嘗試不成熟的7 6 0 4 ; &# 3 6 6 1 1 ; &# 3 0 7 4 0 ; &# 3 1 3 5 0 ; &# 3 0 3 4 0 ; &# 2 1 4 0 7 ; &# 2 2 2 4 0 ; &# 1 2 2 9 0 ; b r / > &# 2 6 3 6 0 ; &# 2 1 5 1 7 ; &# 1 2 2 9 8 ; &# 2 6 0 8 5 ; &# 2 6 4 1 2 ; &# 2 5 9 9 1 ; &# 2 3 4 1 6 ; &# 2 1 4 9 0 ; &# 1 2 2 9 9 ; &# 2 6 1 5 9 ; &# 2 5 3 5 3 ; &# 2 9 0 3 1 ; &# 3 2 2 3 2 ; &# 3 6 6 5 5 ; &# 3 7 0 9 6 ; &# 3 0 3 4 0 ; &# 2 4 8 4 7 ; &# 3 5 2 1 1 ; &# 2 5 1 5 2 ; &# 2 3 4 5 0 ; &# 1 2 2 9 0 ; &# 2 5 1 0 5 ; &# 2 1 4 0 7 ; &# 2 0 3 5 8 ; &# 3 8 9 2 8 ; &# 2 3 4 5 0 ; &# 3 8 9 8 8 ; &# 2 8 8 5 8 ; &# 1 2 2 9 8 ; &# 2 6 0 8 5 ; &# 2 6 4 1 2 ; &# 2 5 9 9 1 ; &# 3 4 2 6 9 ; &# 2 1 4 9 0 ; &# 1 2 2 9 9 ; &# 1 2 2 9 0 ; &# 3 6 8 8 9 ; &# 2 6 1 5 9 ; &# 2 2 2 4 0 ; &# 2 8 8 5 8 ; &# 3 2 7 7 1 ; &# 2 4 9 4 2 ; &# 2 1 0 4 0 ; &# 2 5 2 2 6 ; &# 1 0 8 ; &# 1 0 5 ; &# 1 1 6 ; &# 1 0 1 ; &# 1 1 4 ; &# 9 7 ; &# 1 1 6 ; &# 1 1 7 ; &# 1 1 4 ; &# 3 5 6 9 5 ; &# 2 5 1 0 4 ; &# 1 2 3 0 0 ; &# 2 5 9 9 1 ; &# 2 3 4 1 6 ; &# 1 2 3 0 1 ; &# 6 5 2 9 2 ; &# 2 6 3 7 1 ; &# 2 4 3 4 1 ; &# 3 6 2 1 5 ; &# 3 3 2 8 7 ; &# 1 0 8 ; &# 1 0 5 ; &# 1 1 6 ; &# 1 0 1 ; &# 1 1 4 ; &# 9 7 ; &# 1 1 6 ; &# 1 1 7 ; &# 1 1 4 ; &# 1 1 9 ; &# 1 0 5 ; &# 1 1 5 ; &# 1 1 5 ; &# 1 0 1 ; &# 1 1 0 ; &# 1 1 5 ; &# 9 9 ; &# 1 0 4 ; &# 9 7 ; &# 1 0 2 ; &# 1 1 6 ; &# 2 0 0 4 3 ; &# 3 8 2 9 1 ; &# 3 0 3 4 0 ; &# 2 8 1 5 1 ; &# 2 8 1 0 2 ; &# 6 5 2 9 2 ; &# 2 0 2 9 4 ; &# 2 5 1 0 5 ; &# 2 2 3 1 2 ; &# 3 6 8 8 9 ; &# 2 6 4 1 2 ; &# 2 3 5 6 7 ; &# 2 6 3 6 0 ; &# 2 5 1 5 2 ; &# 3 4 3 8 9 ; &# 2 9 7 0 2 ; &# 3 0 3 4 0 ; &# 2 3 5 6 5 ; &# 3 5 9 3 7 ; &# 6 5 2 9 2 ; &# 2 0 8 5 4 ; &# 2 3 5 2 6 ; &# 2 6 3 7 7 ; &# 1 9 9 8 1 ; &# 2 3 5 6 9 ; &# 3 6 2 2 9 ; &# 2 0 9 8 6 ; &# 2 0 1 0 2 ; &# 2 9 4 3 3 ; &# 3 2 6 8 1 ; &# 3 0 3 4 0 ; &# 1 0 8 ; &# 1 0 5 ; &# 1 1 6 ; &# 1 0 1 ; &# 1 1 4 ; &# 9 7 ; &# 1 1 6 ; &# 1 1 7 ; &# 1 1 4 ; &# 3 0 3 4 0 ; &# 3 1 6 8 4 ; &# 2 2 2 8 5 ; &# 6 5 2 9 2 ; &# 2 5 1 5 2 ; &# 2 0 1 9 7 ; &# 3 5 2 5 8 ; &# 2 4 4 7 1 ; &# 2 0 0 6 3 ; &# 1 9 9 8 1 ; &# 2 4 5 1 7 ; &# 2 2 2 6 6 ; &# 2 2 5 1 9 ; &# 2 6 0 4 4 ; &# 1 2 3 0 0 ; &# 2 5 9 9 1 ; &# 3 4 2 6 9 ; &# 1 2 3 0 1 ; &# 1 9 9 6 8 ; &# 3 5 4 2 2 ; &# 1 2 2 9 0 ; &a
「導人進入文學核心」的最佳日本文學史專論!
知名學者翻譯家鄭清茂另一重要譯作!
小西甚一主張把日本文學史分為三個世代:
古代是日本式的俗、中世是中華式的雅、近代是西洋式的俗
以「雅」、「俗」為文藝史的基本表現理念或意識
考察兩者交錯互動而形成的世代區分。
有異於一般日本文學史依政權所在地的歷史時代區分法,小西甚一的《日本文學史》主張應依內在於文藝本身而能制約文藝發展的本質,即以「雅」與「俗」為文藝史的基本表現理念或意識,考察兩者交錯互動而形成的世代區分。
「雅」代表嚮往既成形式的態度,斤斤於追求古典「完美」的境界;「俗」則屬於尚未開拓的世界,無所謂「完美」或既成的固定姿式,卻含有「無限」的可能動向。
基於這種雅俗的表現理念,小西甚一把日本文學史分為三個世代:古代是日本式的俗、中世是中華式的雅、近代是西洋式的俗。期間含有雅俗共存或混合的過渡時期。全書在論述過程中,每每從世界文學的觀點,採取比較文學的方法。闡幽顯微,提出了許多獨到的見解。哥倫比亞大學日本文學名譽教授唐納德‧靳(Donald Keene)說,這是一本「導人進入文學核心」的書。
《日本文學史》是小西甚一的文學史著作。最初是作者根據1952至1953年間在東京教育大學講授日本文學史課程的講義整理成書,1953年由弘文堂出版。後於1993年由講談社再次出版。小西甚一在〈序〉中說,本書並非要對日本文學史進行書志般的解說或傳記性的考證,而是要嘗試「對文藝現象本身的展望」,以把握日本文學史的主題。在展望文藝現象的主題時,小西甚一採取了比較文學的立場,把日本文學放到「世界」中。所謂「世界」,就是明治以前的日本與東方──特別是中國文化的交流史;明治以後,則是與西方文藝的關係。
本書雖題為《日本文學史》,但小西甚一論述的對象並不僅限於狹義的Literature,而是作為更廣範圍的「文藝史」來展開。作者闡明本書的立場之一在於文藝內部,從而賦予文藝的展開以秩序,因此採用了文藝表現的理念來劃分史的區間。具體而言,將「雅」與「俗」作為文藝史上基本的表現理念,兩者互相交錯,形成了各個世代。這裡所說的「雅」與「俗」,是以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嚮往的「永恆」為對象,分別對應到藝術世界的「雅」與「俗」。「雅」即「完成」,其表現是已經完全成形了的、為眾人所推崇的形式,而「俗」即「無限」,是尚未開拓出來的、並不具備固定的形式,荒涼而又質樸。以此標準簡而言之,古代是5世紀至8世紀左右,中世約從9世紀至19世紀中期,近代約為19世紀後半到現在。
目次
序
譯者序
序說
第一章 古代
一 萌芽時代
二 古代國家的成立及其文藝
三 萬葉世紀
四 古代拾遺
第二章 中世第一期
一 漢詩文的隆盛與和歌的新風
二 散文的發達
三 拾遺時代與白詩
四 女流文藝的全盛期
五 歌壇的分裂與統一
六 院政時期的散文作品
七 歌謠及演藝
第三章 中世第二期
一 歌壇的再分裂
二 傳統散文與新興散文
三 以能樂為中心的演藝
四 連歌的隆替
五 當期末業的散文
第四章 中世第三期
一 俳諧的興隆與芭蕉
二 浮世草子與西鶴
三 淨?璃的新風與近松
四 逃避精神
五 俳諧的現實游離
六 戲作文藝
七 歌舞伎的展開
第五章 近代
一 近代的歷史地位
二 啟蒙時代
三 擬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
四 自然主義的流派
五 主智思潮及其支流
結語
年表索引
解說 唐納德‧靳(Donald Keene)
跋
作者序(節錄)
要在這麼小的小冊子裡,全面地論述日本文學史,絕對是兌現不了的要求。所以我幾乎省略了所有文獻的解說或傳記的考證,而決定專就文藝現象本身試行考察。雖然這是不得已而為之,但也不是完全出於不得已,毋寧說這樣的做法才能深入處理日本文學史的本題。至於有關古寫本的傳承、作品的成立或作家的生卒年代等等,若能加以切實的說明,當然有用;唯其用處只在於追蹤文藝現象本身時,提供基礎的知識而已,不可與文學史的本題混為一談。我所嘗試的考察誠然貧弱不堪,不過將來在完成大規模的文藝現象研究的過程中,如能成為一個標誌,將是無上的榮幸。
我在這本壓縮的小書中,不揣冒昧,還進行了另類的嘗試,就是採用比較文學的觀點。我相信若把日本文學史僅囿於「日本」之內,肯定無法把握真正的姿式;必須置之於「世界」的脈絡中才能獲致通盤的理解,因此騰出不少篇幅加以闡述。雖說是「世界」,對明治以前的日本而言,東洋──特別是中華──就是「世界」的全部。不過,對日華文化交流史的研究仍有待加強。明治以後與西洋文藝的關係,也是如此。比較文學畢竟是還在發展中的研究方法,我所提出的論述一定很不成熟。然而儘管不成熟,比起沒有比較文學的觀點來,總覺得一定更有意義。這就是我敢於嘗試不成熟的7 6 0 4 ; &# 3 6 6 1 1 ; &# 3 0 7 4 0 ; &# 3 1 3 5 0 ; &# 3 0 3 4 0 ; &# 2 1 4 0 7 ; &# 2 2 2 4 0 ; &# 1 2 2 9 0 ; b r / > &# 2 6 3 6 0 ; &# 2 1 5 1 7 ; &# 1 2 2 9 8 ; &# 2 6 0 8 5 ; &# 2 6 4 1 2 ; &# 2 5 9 9 1 ; &# 2 3 4 1 6 ; &# 2 1 4 9 0 ; &# 1 2 2 9 9 ; &# 2 6 1 5 9 ; &# 2 5 3 5 3 ; &# 2 9 0 3 1 ; &# 3 2 2 3 2 ; &# 3 6 6 5 5 ; &# 3 7 0 9 6 ; &# 3 0 3 4 0 ; &# 2 4 8 4 7 ; &# 3 5 2 1 1 ; &# 2 5 1 5 2 ; &# 2 3 4 5 0 ; &# 1 2 2 9 0 ; &# 2 5 1 0 5 ; &# 2 1 4 0 7 ; &# 2 0 3 5 8 ; &# 3 8 9 2 8 ; &# 2 3 4 5 0 ; &# 3 8 9 8 8 ; &# 2 8 8 5 8 ; &# 1 2 2 9 8 ; &# 2 6 0 8 5 ; &# 2 6 4 1 2 ; &# 2 5 9 9 1 ; &# 3 4 2 6 9 ; &# 2 1 4 9 0 ; &# 1 2 2 9 9 ; &# 1 2 2 9 0 ; &# 3 6 8 8 9 ; &# 2 6 1 5 9 ; &# 2 2 2 4 0 ; &# 2 8 8 5 8 ; &# 3 2 7 7 1 ; &# 2 4 9 4 2 ; &# 2 1 0 4 0 ; &# 2 5 2 2 6 ; &# 1 0 8 ; &# 1 0 5 ; &# 1 1 6 ; &# 1 0 1 ; &# 1 1 4 ; &# 9 7 ; &# 1 1 6 ; &# 1 1 7 ; &# 1 1 4 ; &# 3 5 6 9 5 ; &# 2 5 1 0 4 ; &# 1 2 3 0 0 ; &# 2 5 9 9 1 ; &# 2 3 4 1 6 ; &# 1 2 3 0 1 ; &# 6 5 2 9 2 ; &# 2 6 3 7 1 ; &# 2 4 3 4 1 ; &# 3 6 2 1 5 ; &# 3 3 2 8 7 ; &# 1 0 8 ; &# 1 0 5 ; &# 1 1 6 ; &# 1 0 1 ; &# 1 1 4 ; &# 9 7 ; &# 1 1 6 ; &# 1 1 7 ; &# 1 1 4 ; &# 1 1 9 ; &# 1 0 5 ; &# 1 1 5 ; &# 1 1 5 ; &# 1 0 1 ; &# 1 1 0 ; &# 1 1 5 ; &# 9 9 ; &# 1 0 4 ; &# 9 7 ; &# 1 0 2 ; &# 1 1 6 ; &# 2 0 0 4 3 ; &# 3 8 2 9 1 ; &# 3 0 3 4 0 ; &# 2 8 1 5 1 ; &# 2 8 1 0 2 ; &# 6 5 2 9 2 ; &# 2 0 2 9 4 ; &# 2 5 1 0 5 ; &# 2 2 3 1 2 ; &# 3 6 8 8 9 ; &# 2 6 4 1 2 ; &# 2 3 5 6 7 ; &# 2 6 3 6 0 ; &# 2 5 1 5 2 ; &# 3 4 3 8 9 ; &# 2 9 7 0 2 ; &# 3 0 3 4 0 ; &# 2 3 5 6 5 ; &# 3 5 9 3 7 ; &# 6 5 2 9 2 ; &# 2 0 8 5 4 ; &# 2 3 5 2 6 ; &# 2 6 3 7 7 ; &# 1 9 9 8 1 ; &# 2 3 5 6 9 ; &# 3 6 2 2 9 ; &# 2 0 9 8 6 ; &# 2 0 1 0 2 ; &# 2 9 4 3 3 ; &# 3 2 6 8 1 ; &# 3 0 3 4 0 ; &# 1 0 8 ; &# 1 0 5 ; &# 1 1 6 ; &# 1 0 1 ; &# 1 1 4 ; &# 9 7 ; &# 1 1 6 ; &# 1 1 7 ; &# 1 1 4 ; &# 3 0 3 4 0 ; &# 3 1 6 8 4 ; &# 2 2 2 8 5 ; &# 6 5 2 9 2 ; &# 2 5 1 5 2 ; &# 2 0 1 9 7 ; &# 3 5 2 5 8 ; &# 2 4 4 7 1 ; &# 2 0 0 6 3 ; &# 1 9 9 8 1 ; &# 2 4 5 1 7 ; &# 2 2 2 6 6 ; &# 2 2 5 1 9 ; &# 2 6 0 4 4 ; &# 1 2 3 0 0 ; &# 2 5 9 9 1 ; &# 3 4 2 6 9 ; &# 1 2 3 0 1 ; &# 1 9 9 6 8 ; &# 3 5 4 2 2 ; &# 1 2 2 9 0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