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冷戰.蔣介石:解密檔案中消失的台灣史1949-1988 | 拾書所

台海.冷戰.蔣介石:解密檔案中消失的台灣史1949-1988

$ 285 元 原價 360
內容簡介
從兩岸秘密特使到自製核武秘辛
橫跨東南亞與印度的秘密行動
四十年冷戰檔案解密
看台灣如何在美蘇強權夾縫中尋求自主性
《台海冷戰檔案解密》利用美國政府及台灣方面的解密檔案,重新描繪出台灣在冷戰年代中的特殊定位。
冷戰時期美、中、台三邊的互動關係,遠比過去所認知的要來得更加詭譎複雜;隨著中、外官方解密檔案大量開放,如今可以知悉,亞洲冷戰場域中的蔣介石,絕非僅只扮演著由美國所領導之「自由世界」陣營裡,凡事仰仗美國鼻息、惟華府是瞻的馬前卒。相反地,國民黨政府為了台灣自身戰略生存與安全利益考量,在中南半島與其他東南亞地區,曾廣泛且積極地介入各地的軍事衝突,設法輸出其自身「反共」經驗與意識形態,以確保並強化其在國際地位與台灣內部政權統治上的合法性與正當性。
回顧歷史,國民黨政府在「海峽兩岸」以外其他亞洲冷戰場域中的作為,有些是配合美國政府的整體亞洲策略而行事,然而其中更有不少行動,乃是蔣介石甘冒惹惱華府決策者之風險,不惜與美國「老大哥」背道而馳。
另一方面,冷戰時期的國共與兩岸關係,也絕非敵我意識分明,毫無往來。在西藏問題之類的重大議題上,台北與北京所持的立場,遠比台北與華府等西方國家陣營之間的態度,要來得更加接近;而國民黨與共產黨之間也屢屢在重大事件發生時,保持著祕密聯繫管道。
冷戰時期裡的這類國共接觸,往往不為美國所喜,華府的情報與外交當局,甚至對台北橫加阻撓施壓,而蔣介石則試圖利用這些兩岸祕密接觸來反向操作,設法轉化成為台灣向美國爭取更多資源的籌碼;尤有甚者,冷戰時期的兩岸密使往來,還牽連著當時國民黨內部微妙的權力競爭關係。讀者在「台灣祕密研發核武」此章也將清楚觀察到,美國如何在高度現實利害考量下,以最嚴厲的立場與手段,來對待其在亞洲、乃至全球冷戰場域中最堅強的盟邦──台灣
 
目次
序言
台灣版序
第一章 冷戰邊緣─美國與冷戰初期的中國邊疆
第二章 蔣介石與朝鮮戰爭關係探源
第三章 冷戰初期的「第三勢力」與台灣的「敵後工作」
第四章 第一次台海危機、「白團」與台、美軍事關係
第五章 蔣介石與1962年台海危機
第六章 冷戰與兩岸密使
第七章 冷戰與西藏問題
第八章 冷戰與台灣、印度之間的「祕密外交」
第九章 冷戰與台灣在東南亞各國的祕密活動
第十章 台灣研發核武祕辛
結論
徵引書目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