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無知」的壁壘 | 拾書所

突破「無知」的壁壘

$ 237 元 原價 300
斯里蘭卡上座部佛教長老
蘇曼那沙拉Alubomulle Sumanasara

解剖學者
養老孟司Yoro Takeshi

「真正的自己」根本不存在!
找出『愚蠢之壁』和『無知之壁』的共通點,
然後跨越『「自我」的這道牆』!!

無法立刻解決的問題之所以會逐漸擴大,就是因為我們的內心產生了「自我錯覺」這樣的病症。――這個時候該怎麼辦?
解剖學者與原始佛教長老所實踐的脫離「自我」能活得輕鬆愉快的智慧!

解剖學家養老孟司著作《愚蠢之壁》內容當中大膽指出了「大腦會將不想知道的資訊給遮蔽」的這個事實,新作品《「自我」之壁》中,則提出了「探詢『自我』是無用行為」的看法。本書以深入探討這道「牆壁」為主題,記錄下與原始佛教的蘇曼那沙拉長老之間的對話。主持人釋徹宗以流暢的提問來彰顯出解剖學者眼中的「愚蠢」,以及佛教的「無知」之間的共通點,並獲得智者意見上的一致性,那就是「真正的自己」根本不存在!

本書中的養老教授提出了我們所認知的「世界」,以及我們所依附存的「自我」,其實都是相當脆弱的存在,以這樣的方式來說明現代人容易掉入的陷阱。而且我們對於「個體」的認知輪廓,也比想像中來得要模糊許多,這個部分每個人都會有所差異,因為會受限於自己所認定的規則。所謂的「個體原本就是屬於不存在的主觀想法,要是沒有發現到這個事實,近代自我就無法發揮它的作用」,就是將大腦與身體的構造給拆開來一一檢視。
另一方面,蘇曼那沙拉長老則是從佛教基礎論調當中的「事情的發展因為無法順著己意而產生煩惱」,來探討這樣的「想法」真面目為何,而且是從何而生,這樣的「想法」又是在怎樣的過程中發揮作用,這其中是否存在無法掌控的「想法」領域,若是調整「想法」,那麼煩惱是否也能夠被調整,想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又該如何利用我們的身體來過著怎樣的生活,以這樣的論點來展開對談。蘇曼那沙拉長老的談話內容相當簡潔有力,相當深入人心。他選擇不去提及日本佛教說法中有爭議的部分,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說明佛道。這應該能夠讓讀者重新認識到「佛教具備高度的智慧」,以及「佛教具備以身心機制為基礎的實踐性」。其中的智慧與實踐性就是指「近代自我成立以前的體系化」,應該很容易從中感受到極大的可能性存在。
而本書中隨處可見的其中一個論點就是「近代自我很棘手」。因為沒有了「近代自我」,就無法去適應現代社會。一旦克服了近代前的數個問題,那麼就能夠確立近代自我,因為我們無法回到近代自我以前的那個時代。對現代人而言,近代的「自我確立」仍舊會是現今的一大課題。只不過我們在某個時間點,卻發現了近代自我所會衍生出的問題。我認為這或許代表人類開始有所自覺,而且也會是個分歧點。而本書則是在認清近代自我所產生弊害的形勢下所撰寫出的內容。
「兩人有智慧地以諷刺口吻來展現出非凡的幽默感,並提及共通的虛無觀點、到哪裡都能生存的身體慣性的論述。連我這個身心都極為貧乏的人,僅僅只是在一旁聽著兩人的對話,就已經完全能夠感受到兩人所散發出的魅力。」-釋 徹宗

第一章 「自我」的這道牆
第二章 「死之壁」與「社會之壁」
第三章 「自我」的解剖學
第四章 「轉換」為克服的訣竅
第五章 有智慧的信仰能讓人成長

目錄:
作為前言 釋 徹宗 …………3

第一章 「自我」的這道牆 …………13
解剖學者的「愚蠢」與佛教的「無知」
意識是在行為之後出現
五戒①不殺生:勿殺生
五戒②不偷盜:勿竊盜
五戒③不邪淫:勿做出邪念舉動
五戒④不妄語:勿說謊
五戒⑤不飲酒:勿碰酒精、毒品等會降低智力的東西
沒有那個情緒就不會付諸行動
人類首次的科學發展
愚蠢之壁=自我的框架
知識的三階段界限
「接受」這件事
守著自我所帶來的煩惱
自我的世界一旦僵化,就是在往後退
不存在「真正的自己」
遇到困難拋下「自我」會輕鬆許多

第二章 「死之壁」與「社會之壁」 …………59
「我」與「死亡」以及「喪禮」
「死亡」是為了「活著」而存在
「我不會死」是大腦的前提
因文化差異對遺體產生不同感受
日本封閉社會所面臨的腦死問題
結論是腦死並非死亡
不討論人工流產議題的社會之壁
第三章 「自我」的解剖學 …………93
自我的創造方式
「我」是海市蜃樓
由大腦決定「自我」
覺得自己是最好的
腦中的地圖決定自我的範圍
靈魂出竅為自我的原型
將平常的兩個「自己」一體化
並非「與世界的一體化」
天才能夠控制大腦機能
生物學的「自我」和社會性的「自我」
修行可控制身體的機能

第四章 「轉換」為克服的訣竅 …………125
瞭解越多就能克服「厭惡感」?
改變以及無法改變「厭惡」心態
討厭對象的情感移轉
要懂得轉換觀點
變換立場是最簡單的事
變成昆蟲苦難就會消失
交換立場相互理解
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

第五章 有智慧的信仰能讓人成長 …; &# 8 2 3 0 ; &# 8 2 3 0 ; &# 8 2 3 0 ; &# 4 9 ; &# 5 2 ; &# 5 7 ; b r / > &# 2 0 1 5 4 ; &# 3 2 3 1 7 ; &# 2 6 1 5 9 ; &# 2 6 3 7 1 ; &# 3 0 4 5 6 ; &# 2 0 4 4 9 ; &# 2 6 5 7 6 ; &# 2 0 4 9 1 ; &# 2 0 1 0 7 ; &# 2 9 2 8 9 ; b r / > &# 2 0 4 4 9 ; &# 2 0 2 0 8 ; &# 2 6 1 5 9 ; &# 2 0 1 5 4 ; &# 2 9 9 8 3 ; &# 3 0 3 4 0 ; &# 2 5 2 0 6 ; &# 2 5 1 6 3 ; b r / > &# 2 0 3 1 5 ; &# 2 5 9 4 5 ; &# 2 6 1 5 9 ; &# 2 9 7 0 2 ; &# 2 4 6 1 5 ; &# 3 0 3 4 0 ; &# 2 5 9 4 5 ; &# 3 5 4 9 6 ; b r / > &# 3 5 5 3 1 ; &# 3 0 4 5 6 ; &# 2 0 4 4 9 ; &# 2 2 9 0 9 ; &# 3 0 3 4 0 ; &# 2 0 4 4 9 ; &# 2 0 2 0 8 ; b r / > &# 2 6 0 8 5 ; &# 2 6 4 1 2 ; &# 2 0 1 5 4 ; &# 2 0 1 7 0 ; &# 2 4 4 6 0 ; &# 3 0 3 4 0 ; &# 2 9 9 8 3 ; &# 2 3 3 8 4 ; &# 2 6 0 4 1 ; &# 2 4 3 3 5 ; &# 6 5 3 1 1 ; b r / > &# 3 5 2 0 1 ; &# 2 0 1 3 9 ; &# 2 7 1 3 8 ; &# 2 1 0 4 0 ; &# 2 0 1 6 0 ; &# 4 0 6 3 6 ; &# 3 1 2 4 3 ; &# 2 4 2 3 0 ; &# 2 5 1 6 5 ; &# 2 6 3 7 1 ; &# 2 8 4 1 5 ; &# 2 4 8 4 7 ; b r / > &# 2 3 5 6 5 ; &# 3 5 5 2 7 ; &# 3 2 0 8 0 ; &# 2 6 4 6 3 ; &# 2 4 4 6 0 ; &# 1 2 2 8 8 ; &# 3 8 4 6 3 ; &# 2 9 2 4 6 ; &# 2 1 2 5 3 ; &# 2 2 9 8 2 ; &# 3 8 6 4 7 ; &# 6 5 2 9 4 ; &# 3 4 3 1 1 ; &# 2 6 3 6 4 ; &# 3 7 0 2 7 ; &# 2 7 8 0 1 ; &# 2 5 2 8 9 ; &# 3 2 ; &# 8 2 3 0 ; &# 8 2 3 0 ; &# 8 2 3 0 ; &# 8 2 3 0 ; &# 4 9 ; &# 5 4 ; &# 5 7 ; b r / > / l i > l i i d = " &# 2 0 3 1 6 ; &# 3 2 7 7 3 ; &# 3 1 7 7 7 ; &# 2 0 1 7 1 ; " c l a s s = " t i t l e " > &# 2 0 3 1 6 ; &# 3 2 7 7 3 ; &# 3 1 7 7 7 ; &# 2 0 1 7 1 ; s v g w i d t h = " 1 6 " h e i g h t = " 1 6 " > p o l y g o n p o i n t s = " 8 , 0 0 , 1 6 1 6 , 1 6 " s t y l e = " f i l l : # f f f ; " / > / s v g > / l i > l i i d = " a u t h o r " c l a s s = " " > &# 1 2 3 0 4 ; &# 2 0 3 1 6 ; &# 3 2 7 7 3 ; &# 3 1 7 7 7 ; &# 2 0 1 7 1 ; &# 1 2 3 0 5 ; b r / > &# 3 4 3 1 1 ; &# 2 6 3 6 4 ; &# 3 7 0 2 7 ; &# 2 7 8 0 1 ; &# 2 5 2 8 9 ; &# 6 5 2 8 8 ; &# 6 5 ; &# 1 0 8 ; &# 1 1 7 ; &# 9 8 ; &# 1 1 1 ; &# 1 0 9 ; &# 1 1 7 ; &# 1 0 8 ; &# 1 0 8 ; &# 1 0 1 ; &# 3 2 ; &# 8 3 ; &# 1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