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拉妮的小提琴 | 拾書所

米拉妮的小提琴

$ 206 元 原價 260
李家同、郝譽翔感動推薦!媒體譽為「中國版的辛德勒名單」‧好萊塢即將改拍電影搬上銀幕!一把飄洋過海的小提琴,譜出一首飄揚在上海的猶太悲歌,及一段纏綿於虹口的抗日戀曲……音樂家的自尊,就是對於音樂的熱愛,就像人熱愛生命。生命是頑強的,不屈服,這就是自尊。自尊來源於信仰。二次大戰期間,希特勒納粹屠殺殘害猶太人,成千上萬如同驚弓之鳥般的猶太人展開了全球性的大逃亡。在許多國家採取袖手旁觀時,上海,是世界上唯一對於猶太難民不要求簽證便可以上岸的港口城市。世界知名的德國猶太裔小提琴家維森多夫,隻身逃到了上海。帶著愛女親手製作、且以其為名的「米拉妮小提琴」,期待在上海展開一段新生活。一對樂於助人的中國姊弟陸曉念和陸揚,讓他重拾了曾經擁有的家庭溫暖。平靜的日子過沒多久,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人在上海虹口建立了「猶太隔離區」。維森多夫逃離了納粹,卻仍逃不過帝國主義日本人的控制,在猶太難民隔離區裡,一位覬覦米拉妮小提琴的日本高官合津,用盡各種威脅、污辱、利誘的手段,只為了奪取維森多夫的米拉尼小提琴。一段段血淚交織的感人故事,在陣陣的提琴聲裡,成為動人的歷史篇章。『僥倖逃離種族屠殺的特殊猶太社團,無疑會以『上海猶太人』這樣的稱謂寫進歷史,成為二十世紀在歐洲發生的那段臭名昭著的種族大屠殺的歷史?堙A一段帶有光明色彩的補充。』──作者。有關本書◆身為中國人,作者何寧為什麼會受到「猶太人」這個主題所吸引?因為一次深刻的感動。一場攝影採訪,何寧聽到《猶太新聞報》主編菲爾‧布雷澤先生,與上海電視臺記者的一段訪問。上海電視臺的採訪人問道:「您能否回答這樣的一個問題,德意志民族──一個在歷史上有著高度的文化的民族,為什麼卻對猶太民族做出大屠殺這樣殘忍的事情來?」布雷澤回答道:「您的提問使我想起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與此同時,還有一個同樣在歷史上有著高度文化的民族,卻做出了截然相反的事情──拯救了近四萬猶太人的命。這就是你們中國人!」◆什樣的機緣讓原本是個畫家的何寧,寫下這一部長篇小說?二○○一年,畫家身份的何寧,受《猶太新聞報》主編菲爾‧布雷澤所托設計紀念雕塑,菲爾希望在上海虹口當年日本人建立「猶太隔離區」的舊址上豎立一座紀念雕塑。布雷澤說,這是洛杉磯猶太社團代表全世界的猶太人送給上海的禮物,以感謝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上海對猶太難民的拯救。為了創作紀念雕塑,何寧在洛杉磯猶太大學圖書館收集了各式史料、素材。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