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記文學、珍貴照片、名家真跡、巧手畫作
○千篇文章,百位文人,一扇窺視民國文藝風景的窗口
●民國稀見史料●
●特別收錄《大人》雜誌全套十二冊42期總目錄●
翻閱一本小書,碰觸一九七○年代民國文化圈的心靈
本書特色
▲避居香港的民國文人佚事,流放歲月的風華絕代人生。自《大人》雜誌全套十二冊中精選十二篇文章與十幀精選圖片
▲繪畫藝術:張大千、齊白石、徐悲鴻、溥心畬
▲崑曲京劇:梅蘭芳、余叔岩、譚鑫培、楊小樓
▲影視名伶:周 璇、阮玲玉、胡 蝶、李麗華
▲民國掌故:章太炎、杜月笙、于右任、宋美齡
▲千篇創作,百位文人,一次擁有:翻閱一本小書,碰觸一九七○年代民國文化圈的心靈
▲收錄《大人》雜誌全套十二冊42期總目錄,方便索引參照
●精選十二篇《大人》雜誌的重要文章,追憶杜月笙、宋子文、阮玲玉、林庚白、章士釗、梅蘭芳、齊白石等民國人物風華
一九七○年五月,以弘揚中華文化藝術為己任的《大人》雜誌創刊於香港,由民國時期上海著名文化人沈葦窗擔任總編輯。雜誌接連刊載了42期,網羅百位文人,收錄千篇文章。因內容精彩、作者陣容堅強,且每期印量不多、當時港台間書籍流通不易,使其極具珍稀史料價值。
《大人》雜誌的撰稿隊伍堅強,多是大陸鼎革後,流寓在香港和臺灣的南下文人、名流和藝術家。《大人》雜誌給這些人提供了一個發表文章的重要平臺,刊載了大量有價值的文章和重要的第一手史料。
此類名家包括中醫才子陳存仁、資深報人金雄白、陳蝶衣、掌故大家高伯雨、書畫鑑賞家朱樸、詩人易君左、政要雷嘯岑等,內容涵蓋繪畫藝術(張大千、徐悲鴻)、崑曲京劇(梅蘭芳、余叔岩)、影視名伶(周璇、阮玲玉)與民國掌故(章太炎、杜月笙),同時更收錄了齊白石、黃賓虹、張大千、溥心畬、黃君壁、吳作人、李可染、梅蘭芳、宋美齡等人的畫作、法書或手跡,俱為當時臺灣與香港文化界的一時之選,是不容錯過的民國稀見史料。
本書是全套《大人》雜誌的精選本,收錄十二篇文章與十幀精選圖片,是任何對民國文化與歷史有興趣的讀者所不可多得的參考文獻。
【編輯前言】蔡登山
關於沈葦窗創辦《大成》雜誌,我是早有耳聞,而且在國家圖書館也翻閱過。但在《大成》雜誌之前,他還創辦了《大人》雜誌,這事要到二○○○年左右我才知曉,原來《大人》是《大成》的前身,雖然只辦了四十二期,但遠比《大成》更精彩。其實在一九七○年前,在香港已經有文史雜誌如姚立夫創辦的《春秋》、高伯雨創辦的《大華》、岳騫創辦的《掌故》,但就其內容及作者而言,無疑的《大人》、《大成》要算第一,因此著名藏書家和書畫家何家幹就寫過〈空前絕後的《大人》和《大成》〉(網路可查到)一文,洵非虛言。
由於《大人》較少人知道,各圖書館均沒有收藏,當年香港雜誌是無法進口的。於是我花了數年的時間努力尋找還得不到四分之一,後經港台兩地的文友、收藏家的協助,才收齊全套,交由秀威資訊有限公司復刻,精裝成十二冊合訂本,於二○一二年五月全部出齊。
《大人》在一九七○年間在香港出版時,由於每期印量不多,又因其內容精彩,作者陣容堅強,許多名家的文章,極具史料價值,彌足珍貴。因此喜好者往往加以收藏,不輕易流出,即使在香港舊書店都不易尋覓,據香港朋友說偶見之,每本索價千元港幣,而有次新亞拍賣全套更高達近十萬港幣,真是奇貨可居。
秀威的精裝十二冊合訂本出版後,也獲得相當的迴響,許多圖書館及喜好文史、戲劇、藝術、繪畫的讀者都紛紛採購。連網路上現在也可以檢索到《大人》雜誌、沈葦窗等等資料了,另外在二○一五年沈葦窗的故鄉浙江桐鄉的雜誌《梧桐影》第七期做了「沈葦窗紀念專輯」,我也提供了〈沈葦窗與《大人》雜誌〉一文,共襄盛舉。
《大人》四十二期有近千篇的文章,都值得一讀再讀的,我們也編有四十二期的總目錄,包括篇名及作者名,讓你很容易找到你要的文章。另外很多文章都是作者親歷的,寫來特別有味,不同於一般的官樣文章,就此我們編輯了《我所知道的名人往事》這一主題,但由於篇幅所限,很多文章只能割愛,選了十二篇權當讓你解解饞罷了。若你要得窺全貌,還得找到合訂本,尤其是書中還有許多珍貴的照片、名家的真跡、畫家的畫作等等,是值得收藏的。
編輯說明:
本書為依據原刊《大人》雜誌之重新打字版本,為保留此一珍貴史料之原貌,在內文中若遇有錯字、異體字、方言、翻譯與今昔用語習慣不同之處,如「澈底」、「名刺」、「哪能講法」等,除少數必要之修正外,其餘皆盡量予以保留,以求原汁原味。
○千篇文章,百位文人,一扇窺視民國文藝風景的窗口
●民國稀見史料●
●特別收錄《大人》雜誌全套十二冊42期總目錄●
翻閱一本小書,碰觸一九七○年代民國文化圈的心靈
本書特色
▲避居香港的民國文人佚事,流放歲月的風華絕代人生。自《大人》雜誌全套十二冊中精選十二篇文章與十幀精選圖片
▲繪畫藝術:張大千、齊白石、徐悲鴻、溥心畬
▲崑曲京劇:梅蘭芳、余叔岩、譚鑫培、楊小樓
▲影視名伶:周 璇、阮玲玉、胡 蝶、李麗華
▲民國掌故:章太炎、杜月笙、于右任、宋美齡
▲千篇創作,百位文人,一次擁有:翻閱一本小書,碰觸一九七○年代民國文化圈的心靈
▲收錄《大人》雜誌全套十二冊42期總目錄,方便索引參照
●精選十二篇《大人》雜誌的重要文章,追憶杜月笙、宋子文、阮玲玉、林庚白、章士釗、梅蘭芳、齊白石等民國人物風華
一九七○年五月,以弘揚中華文化藝術為己任的《大人》雜誌創刊於香港,由民國時期上海著名文化人沈葦窗擔任總編輯。雜誌接連刊載了42期,網羅百位文人,收錄千篇文章。因內容精彩、作者陣容堅強,且每期印量不多、當時港台間書籍流通不易,使其極具珍稀史料價值。
《大人》雜誌的撰稿隊伍堅強,多是大陸鼎革後,流寓在香港和臺灣的南下文人、名流和藝術家。《大人》雜誌給這些人提供了一個發表文章的重要平臺,刊載了大量有價值的文章和重要的第一手史料。
此類名家包括中醫才子陳存仁、資深報人金雄白、陳蝶衣、掌故大家高伯雨、書畫鑑賞家朱樸、詩人易君左、政要雷嘯岑等,內容涵蓋繪畫藝術(張大千、徐悲鴻)、崑曲京劇(梅蘭芳、余叔岩)、影視名伶(周璇、阮玲玉)與民國掌故(章太炎、杜月笙),同時更收錄了齊白石、黃賓虹、張大千、溥心畬、黃君壁、吳作人、李可染、梅蘭芳、宋美齡等人的畫作、法書或手跡,俱為當時臺灣與香港文化界的一時之選,是不容錯過的民國稀見史料。
本書是全套《大人》雜誌的精選本,收錄十二篇文章與十幀精選圖片,是任何對民國文化與歷史有興趣的讀者所不可多得的參考文獻。
【編輯前言】蔡登山
關於沈葦窗創辦《大成》雜誌,我是早有耳聞,而且在國家圖書館也翻閱過。但在《大成》雜誌之前,他還創辦了《大人》雜誌,這事要到二○○○年左右我才知曉,原來《大人》是《大成》的前身,雖然只辦了四十二期,但遠比《大成》更精彩。其實在一九七○年前,在香港已經有文史雜誌如姚立夫創辦的《春秋》、高伯雨創辦的《大華》、岳騫創辦的《掌故》,但就其內容及作者而言,無疑的《大人》、《大成》要算第一,因此著名藏書家和書畫家何家幹就寫過〈空前絕後的《大人》和《大成》〉(網路可查到)一文,洵非虛言。
由於《大人》較少人知道,各圖書館均沒有收藏,當年香港雜誌是無法進口的。於是我花了數年的時間努力尋找還得不到四分之一,後經港台兩地的文友、收藏家的協助,才收齊全套,交由秀威資訊有限公司復刻,精裝成十二冊合訂本,於二○一二年五月全部出齊。
《大人》在一九七○年間在香港出版時,由於每期印量不多,又因其內容精彩,作者陣容堅強,許多名家的文章,極具史料價值,彌足珍貴。因此喜好者往往加以收藏,不輕易流出,即使在香港舊書店都不易尋覓,據香港朋友說偶見之,每本索價千元港幣,而有次新亞拍賣全套更高達近十萬港幣,真是奇貨可居。
秀威的精裝十二冊合訂本出版後,也獲得相當的迴響,許多圖書館及喜好文史、戲劇、藝術、繪畫的讀者都紛紛採購。連網路上現在也可以檢索到《大人》雜誌、沈葦窗等等資料了,另外在二○一五年沈葦窗的故鄉浙江桐鄉的雜誌《梧桐影》第七期做了「沈葦窗紀念專輯」,我也提供了〈沈葦窗與《大人》雜誌〉一文,共襄盛舉。
《大人》四十二期有近千篇的文章,都值得一讀再讀的,我們也編有四十二期的總目錄,包括篇名及作者名,讓你很容易找到你要的文章。另外很多文章都是作者親歷的,寫來特別有味,不同於一般的官樣文章,就此我們編輯了《我所知道的名人往事》這一主題,但由於篇幅所限,很多文章只能割愛,選了十二篇權當讓你解解饞罷了。若你要得窺全貌,還得找到合訂本,尤其是書中還有許多珍貴的照片、名家的真跡、畫家的畫作等等,是值得收藏的。
編輯說明:
本書為依據原刊《大人》雜誌之重新打字版本,為保留此一珍貴史料之原貌,在內文中若遇有錯字、異體字、方言、翻譯與今昔用語習慣不同之處,如「澈底」、「名刺」、「哪能講法」等,除少數必要之修正外,其餘皆盡量予以保留,以求原汁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