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NTEC :跨界建築事務所 | 拾書所

PLANTEC :跨界建築事務所

$ 464 元 原價 650
大江匡 30年來的改變
從作品到Project,從設計到Solution
為什麼超出或擴大了設計的框架?
為什麼從「和」轉向?

本書特別對談「和這個人談論建築的未來」
●大江匡╳内藤廣(建築家)╳馬場璋造(建築評論家)
●大江匡╳御立尚資(Boston Consulting Group日本代表)
●大江匡╳佐治信忠(Suntory Holdings會長)

建築界「大江語録」
▉建築的本質並不在建築之中。
▉並非「作品」而是「project」、並非「設計」而是「解答」。
▉設計的力量果然是永遠不會消失的。
▉想做出「PLANTEC」的這個品牌。就算創業者不在了,這個設計的DNA也能留下來,在經營者與設計師的世代交替下繼續活下去。
▉不會有想為了得獎而努力的那種想法與欲求。
▉像業主一樣地提出希望與需求,讓大家來一起思考對策。
▉若要落實品質管理的話,那麼或許也有必要讓職人們成為正式公司員工。
▉要讓空間構成產生變化,作出帶有嶄新意義的空間構成是重要的吧。而能夠作出這種成果的重要基礎便是構造的記憶。

思考「為了人所成就的事,建築也是為了人所成立的。」因此一直按照這個標準持續讓事業得以發展,進而將生活變得更好成為大江匡被賦予的使命。

最早將公司名稱訂定為PLANTEC也是為了要對業主負起永續的責任持續到將來,因此放棄冠上個人名字的公司名稱。「想做出『PLANTEC』的這個品牌。就算創業者不在了,這個設計的DNA也能留下來,在經營者與設計師的世代交替下繼續活下去。」大江匡說。

因此,「在PLANTEC所設計的東西不叫做『作品』,而是稱它為『Projec(專案╱項目)』。而且也不使用『設計』的這個字眼,而是說『Solution(解答)』。若是為了客戶所做的事情,那麼使用『作品』與『設計』的這些辭彙似乎並不那麼恰當」。雖然閃避著設計的這個辭彙,但大江匡的思想根本之處,直到現在似乎也還保有著設計的初衷。在社會不斷縮小、企業開始重新看待建築的這個變遷的脈絡中,大江匡認為,「設計意義會變得越來越重要。設計的力量是永遠不會消失的。」於是乎不斷思索建築設計今後究竟會往什麼樣的方向走?物的創作又會有什麼樣的改變?

❖惠庵(1985)╱❖木村美術館(1989)╱❖村上開新堂(1990)╱❖山口蓬春記念館(1991)
❖白想居(1991)╱❖大?Gallery(1992)╱❖(1993)╱❖NACOM(1994)╱❖細見美術館(1997)╱❖SANKYO新東京本社大樓(1998)╱❖Soft Pier Japan Dream Core(2000)╱❖Akebono Crystal Wing(2001)╱❖玉川高島屋S・C新南館(2003)╱❖愛知萬博三井・東芝館(2004)╱❖Sony City(2006)╱❖日産Technical Center再構築(2006)╱❖日産Engineering Center増築(2008)╱❖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展望施設(2008)╱❖柏高島屋Station Mall新館(2008)╱❖First Cabin御堂筋難波(2009)╱❖南海Terminal大樓改修(2010)╱❖御用蔵(2010)╱❖武田薬品工業湘南研究所(2011)╱❖赤?Business Place(2011)╱❖Ai-Village(2012)╱❖Stanley電氣本社大樓(2012)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