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第十版) | 拾書所

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第十版)

$ 677 元 原價 920
【專業推薦】
李 安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
王志成 紐約大學電影製作碩士、金鐘獎最佳導演
王耿瑜 電影創作聯盟理事長、《練習曲》製片人
沈可尚 《築巢人》台北電影節百萬首獎、紀錄片雙年展台灣獎首獎《野球孩子》導演
吳米森 《松鼠自殺事件》休士頓影展白金獎、《很久沒敬我了妳》導演
周旭薇 紐約大學電影製作碩士、首爾女性影展最佳影片《家好月圓》導演
林書宇 《九降風》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台北電影節開幕片《星空》導演
章蓁薰 《打拚》製作統籌、公共電視《睫毛膏》導演
游惠貞 紀錄片雙年展策展人、知名學者
聞天祥 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執行長、著名影評人
鍾孟宏 《失魂》台北電影節最佳劇情片、《第四張畫》金馬獎最佳導演
(以上按姓氏筆畫數排序)

「David Bordwell我是很熟的,他寫的書,去讀,沒錯!」
李安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

  我在紐約大學(NYU)先念電影理論,後念電影製作,兩個系都用《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當教科書。這本書內容宏廣,從對電影製作的技術性解說,對構成電影各元素的系統化分析評介,到電影分析方法的示範、影史的梗概提要,無不做到深入簡出,思慮縝密而觀點周全。
  這本書把電影題材全面攤開,讓有心從事電影創作的人,理解創作並非單靠直覺的蠻力就夠。這本書在影史基礎上也提供分析方法,讓有志從事評論工作者,能踏實從對所謂形式、風格等文辭的定義上出發,拓展觀影思考的更多角度,理解評論並非靠漫飛的感受和虛浮的文辭就行。
  就像我先後念過二個不同系所的老師們指定我們讀這本書,我很高興它能被譯為中文,讓我們可以把它推薦給電影系的學生和熱愛電影的朋友。

王志成
影評人╱電影工作者

【內容簡介】
李安說:「David Bordwell我是很熟的,他寫的書,去讀,沒錯!」

本書最大的特點是:它以一個非常系統的方式進行電影「形式」與「風格」方面的概念思考,同時佐以鉅細靡遺的影片舉例。詳細分解構成電影的元素,說明電影的形式系統(敘事與非敘事性)與風格系統(攝影、剪接、場面調度與聲音)如何在影片中交互作用。所以對學生的幫助,是讓他們在了解一部電影時,不再是以過往觀影經驗所累積的慣性直覺方式,去感受影片技術或屬於情感上的精彩片段,而能將電影視為一個創作者在凝粹創作意念之後,執行到影片膠卷上的完整呈現,是一個像其他藝術如詩歌、建築、音樂與舞蹈一般的完整體。
在書的內容上,作者夫婦針對新世代讀者的需求,重新編排章節,許多章還加上更多新的、更易讀的內容,包括華文讀者會感到熟悉及認同的《悲情城市》(侯孝賢導演)場面調度,和《重慶森林》(王家衛導演)的深度分析;此外,增加了「創意決定」、「深度解析」的專欄,還有「部落格連線」以及更多新片資料以增加閱讀的新鮮感及認同感。章末更增加許多網路資源搜尋資訊供讀者進一步查閱。
最令人興奮的是,其實我們平常蒐集的原版DVD 電影裡,常會收錄幕後花絮及製作過程的紀錄片,收納當代電影技術的製作過程,正是無可比擬、超級棒的教學影片!作者細心幫忙找出具代表性的影片,並加以分類,與章節的主題結合,更是不用進電影課堂,就可以在家自己充實學習的現成影像教材。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