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美暢銷書
★「最深刻也最令人心痛的紀錄,描述在反恐戰爭中遭受牽連的無辜平民真實經歷。」──紐約時報書評
★解密美國最黑暗監獄──關塔那摩
關塔那摩灣的拘留營是2002年美軍在關塔那摩灣海軍基地所設置的一座軍事監獄,座落於古巴的關塔那摩灣沿岸。關在此拘留營的囚犯多是恐怖嫌疑分子,營中美軍對囚犯實施持續不斷的拷問、性虐待、強行注射藥品和宗教迫害等暴行。因美軍不人道的對待,國際特赦組織及人權團體抗議非法拘留及揭發內部解密文件,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欲於2009年將其關閉,但因美國國會反對,所以至今仍然繼續運作。
作者穆罕莫杜‧薩拉希出生於茅利塔尼亞, 18歲拿到獎學金至德國攻讀電子電機學位,但就在就學時,他參與了阿富汗反共產政府的暴動,並且加入了蓋達組織接受訓練,共產黨瓦解後,他也回到德國繼續學業及開始工作,但就因為他還有與當時蓋達組織的朋友聯絡,導致他從2000年開始不斷的被逮補審問及釋放,而2001年的某天國家警察請他再去審問,而這一次他自行開著車出門就再也沒有回家,從此開始了他的囚禁人生;在2002年8月5日時被送往古巴的關那摩美軍監獄。在古巴關塔那摩灣的拘留營中,多年來美國政府都沒有正式對他提出任何控訴。即使聯邦法官判決將他釋放,美國政府卻上訴反對這項判決,導致他依然身陷囹圄。
遭到囚禁3年後,在2005年夏秋時穆罕莫杜開始撰寫日記共466頁的手稿全用非母語的英文撰寫,紀錄他被迫離家之前的生活,以及宛如人間蒸發一般被美國拘禁的日子。本書經過兩次編輯,首先經由美國政府的思想審查,並且在手稿中塗上了至少2500個黑槓。在這兩次的編輯過程中,穆罕莫杜都無法參與其中或做出任何回應。他的日記不只是對司法不公的血淚控訴,也是深刻記載的個人回憶錄。他的文字駭人、充滿黑暗幽默,卻又優美地令人驚訝。《我在關塔那摩的日子》是蘊含強烈個人情緒與歷史重要性的作品。
★「最深刻也最令人心痛的紀錄,描述在反恐戰爭中遭受牽連的無辜平民真實經歷。」──紐約時報書評
★解密美國最黑暗監獄──關塔那摩
關塔那摩灣的拘留營是2002年美軍在關塔那摩灣海軍基地所設置的一座軍事監獄,座落於古巴的關塔那摩灣沿岸。關在此拘留營的囚犯多是恐怖嫌疑分子,營中美軍對囚犯實施持續不斷的拷問、性虐待、強行注射藥品和宗教迫害等暴行。因美軍不人道的對待,國際特赦組織及人權團體抗議非法拘留及揭發內部解密文件,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欲於2009年將其關閉,但因美國國會反對,所以至今仍然繼續運作。
作者穆罕莫杜‧薩拉希出生於茅利塔尼亞, 18歲拿到獎學金至德國攻讀電子電機學位,但就在就學時,他參與了阿富汗反共產政府的暴動,並且加入了蓋達組織接受訓練,共產黨瓦解後,他也回到德國繼續學業及開始工作,但就因為他還有與當時蓋達組織的朋友聯絡,導致他從2000年開始不斷的被逮補審問及釋放,而2001年的某天國家警察請他再去審問,而這一次他自行開著車出門就再也沒有回家,從此開始了他的囚禁人生;在2002年8月5日時被送往古巴的關那摩美軍監獄。在古巴關塔那摩灣的拘留營中,多年來美國政府都沒有正式對他提出任何控訴。即使聯邦法官判決將他釋放,美國政府卻上訴反對這項判決,導致他依然身陷囹圄。
遭到囚禁3年後,在2005年夏秋時穆罕莫杜開始撰寫日記共466頁的手稿全用非母語的英文撰寫,紀錄他被迫離家之前的生活,以及宛如人間蒸發一般被美國拘禁的日子。本書經過兩次編輯,首先經由美國政府的思想審查,並且在手稿中塗上了至少2500個黑槓。在這兩次的編輯過程中,穆罕莫杜都無法參與其中或做出任何回應。他的日記不只是對司法不公的血淚控訴,也是深刻記載的個人回憶錄。他的文字駭人、充滿黑暗幽默,卻又優美地令人驚訝。《我在關塔那摩的日子》是蘊含強烈個人情緒與歷史重要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