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在我的肚臍下面,有一道長長的刺青
一場被遺忘的戰爭,一群被遺忘的人
挑戰中國對韓戰的官方詮釋,是這個時代真正的小說家
二度榮獲「美國筆會/福克納獎」,入選《紐約時報》年度十大好書
■ 《戰廢品》十周年紀念新版.哈金二○一五年台北國際書展訪台■
「請聽聽一個失敗者的故事。」
故事以黃埔軍校畢業生俞元被派往三十八線的韓戰現場,遭美軍俘虜後在戰俘營的遭遇開始敘述。在戰俘營中,中國戰俘不但要面對高壓統治的美國人、同國不同黨的中國人、還有同黨卻不同心的自己人。在種種鬥爭磨難中,他們唯一的希望就是要活著回去,然而即使盼到戰爭結束、回家的時來臨,究竟要回到此岸或彼岸,又是另一場試煉人性的戰爭,只是這次的對象是自己的同胞。
「雖然寫的是我父親那一代人的經歷,一個韓戰的老兵,但與我自己也息息相關。寫完之後,我心裡從未如此平靜。因為多年積壓的恐懼,全都傾注到了紙上。」──哈金
得獎記錄
2004 年《紐約時報》年度十大好書。2005 年「美國筆會/福克納小說獎」
書評
「我為哈金的作品所著迷:他總是呈現出歷史環境中的道德難題;呈現出人性的磨損邊緣;呈現出不屈不撓,也呈現出不抱希望的生存方式。他是我們最有天份和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譚恩美
「這不只是一本小說。它是一份歷史的文件,描寫一場被遺忘的戰爭中一個被遺忘的部分。沒有一個歷史學家能像哈金一樣,揭露出韓戰期間中國戰俘那永無止盡的寂寞與苦難的故事。」--卡普蘭(Robert D. Kaplan),《戰之華》(Warrior Politics)作者
名人推薦
「我寫這部小說的藝術目的很清楚,要寫一部跟官方宏大敘述相反的作品,要用一個失敗者的眼光來看那場戰爭。在藝術上,《戰廢品》得益於杜斯妥也夫斯基的《死屋手記》。那是托爾斯泰最推崇的杜斯妥也夫斯基的作品。從《死屋手記》我學會怎樣寫監獄的生活。比如,它主人翁養了一條狗,做為忠誠伴侶。由此啟發,我讓俞元跟「小黑」那條狗交上了朋友。當然去台灣的戰俘中確實有養了狗的。更幸運的是《戰廢品》從一開始就選對了敘述形式,是作為回憶錄來寫的長篇。書出來後,我覺得心裡從未如此平靜,因為多年積壓的恐懼全都傾注到了紙上。」──哈金,摘自〈十周年紀念版序〉,全文收錄於書中
「小說一開始就設定要以這個意義不斷改變的紋身記號作為俞元生命書寫的代表。國民黨或是共產黨都不是他心之歸屬,兩個政黨也都不認同他為同志。這種強烈的孤寂感,正是戰爭帶給他的最大心理印記。在如此險峻的環境中依然試圖保留部分的自由意志,拒絕成為可任意拋棄的戰爭垃圾。他的努力引導我們看到小說中最為正面的訊息,為無情的戰爭世界帶來一線光明。哈金將此書獻給曾是韓戰老兵的父親,傳達了為祖輩留史的用心,也保留了珍貴的戰爭記憶。」──中華民國英美文學學會理事長 馮品佳
在我的肚臍下面,有一道長長的刺青
一場被遺忘的戰爭,一群被遺忘的人
挑戰中國對韓戰的官方詮釋,是這個時代真正的小說家
二度榮獲「美國筆會/福克納獎」,入選《紐約時報》年度十大好書
■ 《戰廢品》十周年紀念新版.哈金二○一五年台北國際書展訪台■
「請聽聽一個失敗者的故事。」
故事以黃埔軍校畢業生俞元被派往三十八線的韓戰現場,遭美軍俘虜後在戰俘營的遭遇開始敘述。在戰俘營中,中國戰俘不但要面對高壓統治的美國人、同國不同黨的中國人、還有同黨卻不同心的自己人。在種種鬥爭磨難中,他們唯一的希望就是要活著回去,然而即使盼到戰爭結束、回家的時來臨,究竟要回到此岸或彼岸,又是另一場試煉人性的戰爭,只是這次的對象是自己的同胞。
「雖然寫的是我父親那一代人的經歷,一個韓戰的老兵,但與我自己也息息相關。寫完之後,我心裡從未如此平靜。因為多年積壓的恐懼,全都傾注到了紙上。」──哈金
得獎記錄
2004 年《紐約時報》年度十大好書。2005 年「美國筆會/福克納小說獎」
書評
「我為哈金的作品所著迷:他總是呈現出歷史環境中的道德難題;呈現出人性的磨損邊緣;呈現出不屈不撓,也呈現出不抱希望的生存方式。他是我們最有天份和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譚恩美
「這不只是一本小說。它是一份歷史的文件,描寫一場被遺忘的戰爭中一個被遺忘的部分。沒有一個歷史學家能像哈金一樣,揭露出韓戰期間中國戰俘那永無止盡的寂寞與苦難的故事。」--卡普蘭(Robert D. Kaplan),《戰之華》(Warrior Politics)作者
名人推薦
「我寫這部小說的藝術目的很清楚,要寫一部跟官方宏大敘述相反的作品,要用一個失敗者的眼光來看那場戰爭。在藝術上,《戰廢品》得益於杜斯妥也夫斯基的《死屋手記》。那是托爾斯泰最推崇的杜斯妥也夫斯基的作品。從《死屋手記》我學會怎樣寫監獄的生活。比如,它主人翁養了一條狗,做為忠誠伴侶。由此啟發,我讓俞元跟「小黑」那條狗交上了朋友。當然去台灣的戰俘中確實有養了狗的。更幸運的是《戰廢品》從一開始就選對了敘述形式,是作為回憶錄來寫的長篇。書出來後,我覺得心裡從未如此平靜,因為多年積壓的恐懼全都傾注到了紙上。」──哈金,摘自〈十周年紀念版序〉,全文收錄於書中
「小說一開始就設定要以這個意義不斷改變的紋身記號作為俞元生命書寫的代表。國民黨或是共產黨都不是他心之歸屬,兩個政黨也都不認同他為同志。這種強烈的孤寂感,正是戰爭帶給他的最大心理印記。在如此險峻的環境中依然試圖保留部分的自由意志,拒絕成為可任意拋棄的戰爭垃圾。他的努力引導我們看到小說中最為正面的訊息,為無情的戰爭世界帶來一線光明。哈金將此書獻給曾是韓戰老兵的父親,傳達了為祖輩留史的用心,也保留了珍貴的戰爭記憶。」──中華民國英美文學學會理事長 馮品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