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比分數更重要的事」,不代表「分數就不重要」!
與父母一起勇敢面對教育體制,也看到分數之外的孩子
孩子考試考壞了怎麼辦?要不要補習?該不該讀私校?要不要陪孩子讀書?要陪到幾歲?孩子該怎麼面對考試?該如何激勵孩子發憤用功……
在一片翻轉教育、改革教育的聲浪中,這些問題似乎八股又不討喜,愈討論愈覺得教改黯淡無光,但是孩子在體制內的父母都非常清楚,以上都是他們最迫切想釐清的首要難題,在我陸續陪伴孩子走過升學之路後,我更確定這些主題非寫不可,不寫,就虧欠了一路支持的讀者。
就讓我們拿出勇氣,從殘酷的分數現實談起吧!
~~彭菊仙
「在乎成績」一定是「不快樂的童年」嗎?
「不在乎成績」一定能保證「快樂的童年」嗎?
「不喜歡讀書」就代表「不需要努力」嗎?
「成績優不一定會成功」,所以「毋須努力學習與準備考試」?
儘管許多學者與教養專家常大聲疾呼不需在意成績,但99%的孩子都離不開現有的教育體制。多數最終得靠著分數來填寫志願的孩子也會發現,「分數不重要」只是一句美麗的謊言。
從過去「拒絕聯考的小子」到現在崎嶇難行的「教改之路」,考試的名稱換了又換、成績的計算稀奇古怪,升學主義仍陷在借屍還魂的輪迴裡。
看著孩子在體制內一路求學,從自由探索快樂天真的小學進入課業繁重、競爭壓力激烈的體制中學,暢銷親子作家彭菊仙很清楚,自家三小子都不具渾然天成的天分,甚至「一分耕耘」還不見得能獲得「一分收獲」。但正是因為孩子的資質平凡,才能及早把焦點放對地方:「努力」,而非「天資」!
她認為,父母要做的,是比孩子先勇敢起來,陪著他們務實面對體制內的種種殘酷磨練與考驗。和孩子一起學會與分數和平相處,是在體制內適切生存的第一步。對父母來說,可以接受孩子不愛念書,但是並不代表孩子不需要努力,甚至還得更加倍的學習與努力!因為如果要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又缺乏學歷的光環加持,通常要比一般人更努力,來證明自己的實力。
有遠見的父母,請反思更實際的問題:「分數可以決定什麼?」、「不讀書又該如何保證成功?」,並運用智慧看到「比分數更重要的事」,幫助孩子勇敢地做自己定義的贏家!
面對分數的勇氣
別人不愛讀書能成功,不代表你也可以不勞而獲。
讀書不能保證成功,但不讀書也同樣不能保證成功!要出頭,可以不讀書,但是一定得更努力!「不會讀書、不喜歡讀書」或許真的是天注定,但絕對不是不努力的藉口。
請記得,要幫助孩子看到「分數背後的自己」。
要孩子把試考好沒什麼不對,但逼著孩子一路衝高分很可能變成爸媽唯一會做的事情。「拚高分、進名校」不是學習的終點,父母應該幫助孩子摸索自己、了解自己、看到分數背後真正的自己,成為一個被善用且好用的人!
盡力達到的位置,就是最好的位置。
每個為人父母者都想要孩子進入人人眼中的第一志願,但豈可所有家長都能如願?達不到自己本來就無法到達的目標,根本不叫失敗;能努力達到自己能夠成就的目標,就是自己的第一志願!
與其相信天才,不如相信努力。
當孩子努力用功卻考砸時,記得告訴他:「媽媽看到了你的努力,謝謝你!」因為「努力」本身就是價值,「願意努力」就值得嘉許。至於不太努力卻考得好的孩子,則宜平平淡淡冷處理。若真想送上獎勵,心意到即可,切忌大手筆,更不可直言誇讚他的聰明。
要陪伴,但不要干涉,孩子才是學習的主角。
學習效能好,應該是孩子自己感到高興;學習效能差,他們的憂心當然必須多過於爸媽;如果父母的責任與得失心都比孩子來得強烈,那這樣的投入就必定大有問題。
與父母一同勇敢面對體制之真心推薦
坦白說,我不可能不在意孩子的成績表現,但我更在意他是否能成為「真正意義的菁英」,這種菁英已經不再是只會考試不懂得做事的人,而是具有整合已知開發未知,並能藉由實作來驗證所學的新青年。──國立宜蘭大學博雅教育中心主任、國教希望聯盟召集人 陳復
菊仙在這本書中,將現今學校中的分數主義做了詳細的檢驗,並且對親子雙方提出「與分數和平共處」的解方。我也很喜歡以下的見解:一、你的孩子可能是天才,也可能是「地才」;二、分數高、名列前茅,不代表一定熱愛學習;三、不愛讀書,不代表不需要努力。──專欄作家、現任臉書《媽媽悅讀基地研修長》 丘美珍
看完這本書,不得不感佩菊仙總有勇氣說出許多一般人不敢說的話。的確,在台灣,誰都不能輕鬆地說:「誰說成績不重要?」但是,一定要孩子了解菊仙說的一句核心價值:「認真,是一種基本的人生態度!」──親職教養、繪本作家 張美蘭(小熊媽)
與父母一起勇敢面對教育體制,也看到分數之外的孩子
孩子考試考壞了怎麼辦?要不要補習?該不該讀私校?要不要陪孩子讀書?要陪到幾歲?孩子該怎麼面對考試?該如何激勵孩子發憤用功……
在一片翻轉教育、改革教育的聲浪中,這些問題似乎八股又不討喜,愈討論愈覺得教改黯淡無光,但是孩子在體制內的父母都非常清楚,以上都是他們最迫切想釐清的首要難題,在我陸續陪伴孩子走過升學之路後,我更確定這些主題非寫不可,不寫,就虧欠了一路支持的讀者。
就讓我們拿出勇氣,從殘酷的分數現實談起吧!
~~彭菊仙
「在乎成績」一定是「不快樂的童年」嗎?
「不在乎成績」一定能保證「快樂的童年」嗎?
「不喜歡讀書」就代表「不需要努力」嗎?
「成績優不一定會成功」,所以「毋須努力學習與準備考試」?
儘管許多學者與教養專家常大聲疾呼不需在意成績,但99%的孩子都離不開現有的教育體制。多數最終得靠著分數來填寫志願的孩子也會發現,「分數不重要」只是一句美麗的謊言。
從過去「拒絕聯考的小子」到現在崎嶇難行的「教改之路」,考試的名稱換了又換、成績的計算稀奇古怪,升學主義仍陷在借屍還魂的輪迴裡。
看著孩子在體制內一路求學,從自由探索快樂天真的小學進入課業繁重、競爭壓力激烈的體制中學,暢銷親子作家彭菊仙很清楚,自家三小子都不具渾然天成的天分,甚至「一分耕耘」還不見得能獲得「一分收獲」。但正是因為孩子的資質平凡,才能及早把焦點放對地方:「努力」,而非「天資」!
她認為,父母要做的,是比孩子先勇敢起來,陪著他們務實面對體制內的種種殘酷磨練與考驗。和孩子一起學會與分數和平相處,是在體制內適切生存的第一步。對父母來說,可以接受孩子不愛念書,但是並不代表孩子不需要努力,甚至還得更加倍的學習與努力!因為如果要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又缺乏學歷的光環加持,通常要比一般人更努力,來證明自己的實力。
有遠見的父母,請反思更實際的問題:「分數可以決定什麼?」、「不讀書又該如何保證成功?」,並運用智慧看到「比分數更重要的事」,幫助孩子勇敢地做自己定義的贏家!
面對分數的勇氣
別人不愛讀書能成功,不代表你也可以不勞而獲。
讀書不能保證成功,但不讀書也同樣不能保證成功!要出頭,可以不讀書,但是一定得更努力!「不會讀書、不喜歡讀書」或許真的是天注定,但絕對不是不努力的藉口。
請記得,要幫助孩子看到「分數背後的自己」。
要孩子把試考好沒什麼不對,但逼著孩子一路衝高分很可能變成爸媽唯一會做的事情。「拚高分、進名校」不是學習的終點,父母應該幫助孩子摸索自己、了解自己、看到分數背後真正的自己,成為一個被善用且好用的人!
盡力達到的位置,就是最好的位置。
每個為人父母者都想要孩子進入人人眼中的第一志願,但豈可所有家長都能如願?達不到自己本來就無法到達的目標,根本不叫失敗;能努力達到自己能夠成就的目標,就是自己的第一志願!
與其相信天才,不如相信努力。
當孩子努力用功卻考砸時,記得告訴他:「媽媽看到了你的努力,謝謝你!」因為「努力」本身就是價值,「願意努力」就值得嘉許。至於不太努力卻考得好的孩子,則宜平平淡淡冷處理。若真想送上獎勵,心意到即可,切忌大手筆,更不可直言誇讚他的聰明。
要陪伴,但不要干涉,孩子才是學習的主角。
學習效能好,應該是孩子自己感到高興;學習效能差,他們的憂心當然必須多過於爸媽;如果父母的責任與得失心都比孩子來得強烈,那這樣的投入就必定大有問題。
與父母一同勇敢面對體制之真心推薦
坦白說,我不可能不在意孩子的成績表現,但我更在意他是否能成為「真正意義的菁英」,這種菁英已經不再是只會考試不懂得做事的人,而是具有整合已知開發未知,並能藉由實作來驗證所學的新青年。──國立宜蘭大學博雅教育中心主任、國教希望聯盟召集人 陳復
菊仙在這本書中,將現今學校中的分數主義做了詳細的檢驗,並且對親子雙方提出「與分數和平共處」的解方。我也很喜歡以下的見解:一、你的孩子可能是天才,也可能是「地才」;二、分數高、名列前茅,不代表一定熱愛學習;三、不愛讀書,不代表不需要努力。──專欄作家、現任臉書《媽媽悅讀基地研修長》 丘美珍
看完這本書,不得不感佩菊仙總有勇氣說出許多一般人不敢說的話。的確,在台灣,誰都不能輕鬆地說:「誰說成績不重要?」但是,一定要孩子了解菊仙說的一句核心價值:「認真,是一種基本的人生態度!」──親職教養、繪本作家 張美蘭(小熊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