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工作越窮?
如果正向真能讓社會變好,幹嘛還要一直提倡?
你以為「改變人生」很容易嗎?自己來試試看啊!
出身礦工家庭、前夫是卡車司機,所以她特別關注美國底層社會的生活,六十歲還跑去當清潔女工臥底調查;罹患乳癌,除了開始研究美國醫療產業問題,也開始鑽研「美國人為何如此正向?」如果正向真能讓社會變好,那幹嘛還要一直宣傳提倡?
她將自己人生中的重要印記,帶入科學、宗教、社會現況的深刻反省,再寫本書大談特談,絲毫不吝與人分享。芭芭拉的故事看來遙遠,卻又有種熟悉。
深刻反省社會現況‧開啟「臥底報導」先聲
+++
《我在底層的生活:當專欄作家化身為女服務生》
開啟「臥底報導」先聲、「工作貧窮階級」代表作
如果你想瞭解一個階級,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入他們
有數百萬美國人一年到頭工作,只賺得低廉的薪水。一九九八年,芭芭拉.艾倫瑞克決定加入他們。使她做出這個決定的原因是那些叫人「改變人生」的言論,這些說詞宣稱:只要有工作,不論是哪種,就能使你向更好的生活前進。但是,一個人如何能光靠六到七美金的時薪生存,更遑論成功?
為了找出答案,芭芭拉頂著六十歲的身驅,從佛羅里達到緬因,再到明尼蘇達,她先後當過女侍、旅館房務員、清潔女工、看護之家助手,以及沃爾瑪的售貨員。她很快發現沒有什麼工作是真的「不需要技巧」,即便是最底層的職業,也要求精神和體力上的龐大付出。她也同時學到:一份工作並不夠,如果你想要有個安穩的小窩,就需要至少兩份工作。
她以一貫的幽默與辛辣描寫這段交雜著汗水、淚水、清潔劑與番茄醬的低薪生活。這一個月下來,她深深體會到在那種薪資水平和高壓管理之下,再怎麼有上進心的人都無法翻身(尤其是中年婦女);但是在底層生活中,勞工們的苦中作樂與真性情,又讓她感動無比。
芭芭拉想為廣大的勞工們發聲,因為他們才是真正維繫這個社會的實質力量,但是得到的回報卻不成比例。本書上市後在全美造成廣大迴響,各大媒體也以本書為主題拍攝相關的專題報導。金融風暴後,窮忙族成為普遍現象,本書也成為探討「工作貧窮階級」(Working Poor)的代表作。
讀過本書之後,下次使用旅館的浴室或在餐廳享用一餐時,心態必定會大不相同。
《失控的正向思考》
新型態集體化社會即將誕生。這次,你連悲傷的權利都會被剝奪
樂觀本來是一種健康的態度。但近年來由於各類勵志書、演講、企業文化的風行,正向思考成為一種新興宗教。熱切的信徒都在自我審查,強迫自己排除負面的念頭。更嚴重的問題是,勵志書不勸人擔心社會經濟現況,反而鼓勵大家勇於實現物質渴望,全民舉債的風氣因此高居不下。
芭芭拉認為這種思想風氣源美國的新教倫理。上層階級一廂情願地認為,人會貧窮是咎由自取,是懶惰和其他壞習慣造成,甚至是打從心裡不願變成有錢人。他們鼓勵青年人領取低薪,說是培養企業精神,正向思考儼然成為企業的打手。不過,近年經濟崩盤,失業率不斷飆升,這些論調已證明是謊言。
芭芭拉並不反對探索內在與自我成長,但強調真正的正向態度,是要具備勇氣,能面對社會的真實境況。世界上並沒有無盡的財富,貧富不均是政治、經濟與社會結構問題。世界不會自動變好,我們應該尋找對策、相互幫助。更重要的,幸福不只是一味地寄望於結果,審慎評估風險、務實規畫工作,努力的過程就是最大的收穫。
《我的失序人生:從礦工女兒、實驗室宅女到社運組織者》
失控大嬸芭芭拉勇敢、直白、細膩地回憶人生
「我到底是個科學家、組織者、街頭煽動者,還是有能力拿著手提擴音器對陌生人喊話的傢伙?在我的情況裡,不可能有任何職涯發展可言了,只有一件接一件必須完成的事情,那些在一九六六年的時候被認定就是抗爭需要做的事。」
芭芭拉是投入美國女權與勞工運動的先鋒。求學時受的是科學家訓練,現在的身分是:作家、記者、社運工作者,為了社會正義奔走發聲。在這本自傳中,她細數人生中各個階段的追尋。她從孩童時就很想探究宇宙萬物的真理,當下世界真實的運作是什麼?我們存在的目的是什麼?中年時,她找到狂亂青春時所寫下的日記。青春時記下的事件,有些非常奇特,有的非常狂暴,她從來沒有告訴過任何人,也不曾寫在書中。人們總說這些事情是「神祕體驗」,但芭芭拉是個鐵齒的無神論與理性主義者,這些經驗造成她巨大的矛盾。
芭芭拉重塑童年時的願景,用熟年女性的幽默與學識來看待自己年輕時不斷追問、難以放下的執著,也是我們每個人也都不時有的那些困惑。雖然這些探尋充滿她個人的體驗,但範圍卻無所不包;帶著她獨有的知識嚴謹態度與不受限的想像力,這是一本充滿各種印記的回憶錄,也是對科學、宗教、人類境況的深刻反省。
如果正向真能讓社會變好,幹嘛還要一直提倡?
你以為「改變人生」很容易嗎?自己來試試看啊!
出身礦工家庭、前夫是卡車司機,所以她特別關注美國底層社會的生活,六十歲還跑去當清潔女工臥底調查;罹患乳癌,除了開始研究美國醫療產業問題,也開始鑽研「美國人為何如此正向?」如果正向真能讓社會變好,那幹嘛還要一直宣傳提倡?
她將自己人生中的重要印記,帶入科學、宗教、社會現況的深刻反省,再寫本書大談特談,絲毫不吝與人分享。芭芭拉的故事看來遙遠,卻又有種熟悉。
深刻反省社會現況‧開啟「臥底報導」先聲
+++
《我在底層的生活:當專欄作家化身為女服務生》
開啟「臥底報導」先聲、「工作貧窮階級」代表作
如果你想瞭解一個階級,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入他們
有數百萬美國人一年到頭工作,只賺得低廉的薪水。一九九八年,芭芭拉.艾倫瑞克決定加入他們。使她做出這個決定的原因是那些叫人「改變人生」的言論,這些說詞宣稱:只要有工作,不論是哪種,就能使你向更好的生活前進。但是,一個人如何能光靠六到七美金的時薪生存,更遑論成功?
為了找出答案,芭芭拉頂著六十歲的身驅,從佛羅里達到緬因,再到明尼蘇達,她先後當過女侍、旅館房務員、清潔女工、看護之家助手,以及沃爾瑪的售貨員。她很快發現沒有什麼工作是真的「不需要技巧」,即便是最底層的職業,也要求精神和體力上的龐大付出。她也同時學到:一份工作並不夠,如果你想要有個安穩的小窩,就需要至少兩份工作。
她以一貫的幽默與辛辣描寫這段交雜著汗水、淚水、清潔劑與番茄醬的低薪生活。這一個月下來,她深深體會到在那種薪資水平和高壓管理之下,再怎麼有上進心的人都無法翻身(尤其是中年婦女);但是在底層生活中,勞工們的苦中作樂與真性情,又讓她感動無比。
芭芭拉想為廣大的勞工們發聲,因為他們才是真正維繫這個社會的實質力量,但是得到的回報卻不成比例。本書上市後在全美造成廣大迴響,各大媒體也以本書為主題拍攝相關的專題報導。金融風暴後,窮忙族成為普遍現象,本書也成為探討「工作貧窮階級」(Working Poor)的代表作。
讀過本書之後,下次使用旅館的浴室或在餐廳享用一餐時,心態必定會大不相同。
《失控的正向思考》
新型態集體化社會即將誕生。這次,你連悲傷的權利都會被剝奪
樂觀本來是一種健康的態度。但近年來由於各類勵志書、演講、企業文化的風行,正向思考成為一種新興宗教。熱切的信徒都在自我審查,強迫自己排除負面的念頭。更嚴重的問題是,勵志書不勸人擔心社會經濟現況,反而鼓勵大家勇於實現物質渴望,全民舉債的風氣因此高居不下。
芭芭拉認為這種思想風氣源美國的新教倫理。上層階級一廂情願地認為,人會貧窮是咎由自取,是懶惰和其他壞習慣造成,甚至是打從心裡不願變成有錢人。他們鼓勵青年人領取低薪,說是培養企業精神,正向思考儼然成為企業的打手。不過,近年經濟崩盤,失業率不斷飆升,這些論調已證明是謊言。
芭芭拉並不反對探索內在與自我成長,但強調真正的正向態度,是要具備勇氣,能面對社會的真實境況。世界上並沒有無盡的財富,貧富不均是政治、經濟與社會結構問題。世界不會自動變好,我們應該尋找對策、相互幫助。更重要的,幸福不只是一味地寄望於結果,審慎評估風險、務實規畫工作,努力的過程就是最大的收穫。
《我的失序人生:從礦工女兒、實驗室宅女到社運組織者》
失控大嬸芭芭拉勇敢、直白、細膩地回憶人生
「我到底是個科學家、組織者、街頭煽動者,還是有能力拿著手提擴音器對陌生人喊話的傢伙?在我的情況裡,不可能有任何職涯發展可言了,只有一件接一件必須完成的事情,那些在一九六六年的時候被認定就是抗爭需要做的事。」
芭芭拉是投入美國女權與勞工運動的先鋒。求學時受的是科學家訓練,現在的身分是:作家、記者、社運工作者,為了社會正義奔走發聲。在這本自傳中,她細數人生中各個階段的追尋。她從孩童時就很想探究宇宙萬物的真理,當下世界真實的運作是什麼?我們存在的目的是什麼?中年時,她找到狂亂青春時所寫下的日記。青春時記下的事件,有些非常奇特,有的非常狂暴,她從來沒有告訴過任何人,也不曾寫在書中。人們總說這些事情是「神祕體驗」,但芭芭拉是個鐵齒的無神論與理性主義者,這些經驗造成她巨大的矛盾。
芭芭拉重塑童年時的願景,用熟年女性的幽默與學識來看待自己年輕時不斷追問、難以放下的執著,也是我們每個人也都不時有的那些困惑。雖然這些探尋充滿她個人的體驗,但範圍卻無所不包;帶著她獨有的知識嚴謹態度與不受限的想像力,這是一本充滿各種印記的回憶錄,也是對科學、宗教、人類境況的深刻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