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何之名 | 拾書所

以何之名

$ 222 元 原價 280
願你寂寞的時候仍自由
願你始終天真
願你不識時務
逆流縱走

★渾然悟性、始終天真的小清新文學代表 扎西拉姆‧多多 第一本詩集
★「多多將那『詩心』與『吟哦』之間隱與顯的張力,表現得躍然紙上!」──王季慶(紀伯倫《先知》譯者,中華新時代協會創辦人)

扎西拉姆‧多多的著作以往總以詩、文、攝影結合的形式成冊,這是她的第一本純詩集。這些詩原本是沒有名字的。然而,就像人出生要命名,名從何來?作者既問自己又問詩,故稱「以何之名」。

當這些詩有了名字、標題,是否也有了人生?詩的人生,是在你讀了之後,才能體會到的。當然,你的人生也因此有了詩的情意與感悟。

先體會一下多多《詩的初衷》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曾經我認為
詩的語言
就像是湧動的河
自莫可知的來處來
往不可測的他方去
詩人只是大流中的浮木
被流經
被洗刷
被浸潤

現在
當語言的水蒸發
撕裂大地
自那黑色的空洞裂縫中嘯叫而出的風
那不成調的嘯詠
那不被解讀的噥噥
在我看來
才是詩的初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詩,更多的是自由心證,更多的是,靄靄內含光。

而多多這些詩給你的,既是適時又短暫的擁抱,又是當頭猛烈的棒喝。

多多說:「就算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都還歷歷在目,那一刻的心情,卻真的無法模擬、無從複述了。那明明是一種遺忘,我把它硬叫做,成長。」所以,這些詩是每一刻心情的絕響。

祝福讀著這本詩集的你,以你最適合的方式,成長。

每讀多多的詩,總覺不忍、不捨。其忘情似偈,多情如詩。不忍卒讀,卻不捨放下。亦喜亦悲,在空與有之間擺盪,何去何從?
吸引我的是佛性的禪悅,心有戚戚的是菩薩「為潤生而留惑」的慈悲!
多多將那「詩心」與「吟哦」之間隱與顯的張力,表現得躍然紙上!
雖然一說便錯,但對猶未解脫的極多數凡人,仍得先參透「萬事有時」。「空」只能悟不可追,唯有順其自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這命非註定,而是時候未到啊!
──王季慶(紀伯倫《先知》譯者,中華新時代協會創辦人)



序《以何之名》

當出版社的編輯問我,這是我的第一本純詩集,想要給它起個什麼書名?我說,就叫《無名》好了,反正裡面的每一首詩,也都沒有名字,目錄上就寫:無名001、無名002、無名003……那一刻,可憐的編輯大概想要立馬改行。

然而我的詩,就是這般無由地發生的啊,不,甚至不能稱它們為「我的詩」,因為它們不知以何之名而發生,亦不知應,以何名之。

我並不具有,設計與編排文字的能力,也並無值得推崇的信念;我不是任何思想的宣告者,我只不過,總是在虛弱之時,被那些應運而來的文字所告慰著,又在不可一世之時遭到了它們不容分說的戲虐。那些詩歌既是適時又短暫的擁抱,又是當頭猛烈的棒喝。它們只因某時某刻的執念與惑業而來,惑解自去,來不及命名,更不應被玩味。

所以當這一本書要勉強出版——作為我給自己的四十歲禮物——當我要為每一首詩重新命名,我必須一一召回,那些跨度甚大的昔日時光。然而卻發現,就算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都還歷歷在目,那一刻的心情,卻真的無法模擬、無從複述了,那明明是一種遺忘,我把它硬叫做,成長。

不過我亦慶幸,終於還是翻開了那些一旦被寫下便不再去重讀的詩句,終於可以反過來對話,那些喃喃不輟的聲音,將每一個新編標題當作時隔經年的回應,當作欠奉已久的感恩。

書名最後定為《以何之名》,既問自己又問詩。問自己:你以什麼名義出版這一本書?詩人嗎?你不算,那些詩不是你創作的結果,你也沒有主動創作的能力,你只是被流經、被推遷,你只是水文記錄員。問詩句:為什麼選中我?你是誰?為何你寫下了那麼多反詩歌的詩?如果有一天我不再成詩,你還會愛我嗎?

這本書不是我詩歌的全部,已經被收錄在前三本書中的詩,我沒有重複收錄。所有這些詩句,它們的出現,並非依照著出版的時間順序,它們在同一時間跨度內出現,僅僅只是被選編在不同的書裡,所以它們反映不出詩歌本身的水平是隨流年而益增,還是衰退,倒的確是反映了我對自己的誠實與接納程度,而這種誠實,大概是要以令老讀者失望為代價的。


我看見
有一顆 心事
開在你的眉頭
那些籐蔓枝椏會不會
擋住你的視線?
擋住你的
眼波清淺?

容我伸手摘下它好嗎?
為它
我已備好了
月光下的梅瓶
茶案上的香茗

心瓣開時
我們舉杯
心瓣敗後
我們微笑
天亮前
還自己一顆
素直之心




《兩兩相忘》

江湖浩渺
我們在浩浩渺渺中相忘
忘那相濡以沫的倔強
忘那生關死劫的闖蕩
忘記自己,才敢記得你
從此我這無腳的魚
在大漠最深處蹲踞
不回頭 不仰望 等記憶蒸乾

歲月綿長
我們在綿綿密密中守望
守住你微風中的憂傷
守住我赤日下的孤單
遇見了你,才認出自己
從此你這無翼的鳥
在海天最蒼茫處2 7 9 6 9 ; &# 2 8 0 1 0 ; b r / > &# 1 9 9 6 8 ; &# 2 6 1 7 8 ; &# 3 6 8 1 7 ; &# 1 2 2 8 8 ; &# 1 9 9 6 8 ; &# 2 6 1 7 8 ; &# 3 6 9 6 0 ; &# 1 2 2 8 8 ; &# 3 1 5 6 1 ; &# 2 4 1 8 4 ; &# 3 1 1 1 9 ; &# 3 8 7 5 2 ; &# 2 3 7 3 6 ; b r / > b r / > &# 2 5 1 0 5 ; &# 2 0 4 9 7 ; &# 1 9 9 8 1 ; &# 2 1 7 4 1 ; b r / > &# 2 5 1 0 5 ; &# 2 0 4 9 7 ; &# 2 2 3 1 2 ; &# 2 1 5 0 8 ; &# 3 3 2 5 8 ; &# 3 0 3 4 0 ; &# 2 2 8 2 5 ; &# 2 8 0 7 9 ; b r / > &# 3 0 4 5 6 ; &# 2 0 3 8 1 ; &# 2 8 8 5 8 ; &# 2 1 6 2 9 ; b r / > b r / > b r / > b r / > &# 1 2 2 9 8 ; &# 1 9 9 6 8 ; &# 3 0 5 2 4 ; &# 6 5 2 9 2 ; &# 2 4 1 8 0 ; &# 3 3 7 7 5 ; &# 3 2 7 6 9 ; &# 2 1 4 3 5 ; &# 1 2 2 9 9 ; b r / > b r / > &# 2 1 4 8 2 ; &# 2 8 0 4 0 ; &# 1 9 9 6 8 ; &# 3 0 5 2 4 ; b r / > &# 2 0 4 1 5 ; &# 3 0 6 9 3 ; &# 2 0 3 2 0 ; &# 2 5 1 0 5 ; &# 2 4 0 5 0 ; &# 2 4 1 8 0 ; &# 3 3 7 7 5 ; &# 3 2 7 6 9 ; &# 2 1 4 3 5 ; b r / > b r / > &# 3 1 5 3 2 ; &# 1 9 9 6 8 ; &# 3 0 5 2 4 ; &# 3 0 4 5 6 ; &# 2 4 8 5 9 ; b r / > &# 3 1 5 3 2 ; &# 2 0 1 0 8 ; &# 3 0 5 2 4 ; &# 2 4 8 6 3 ; &# 2 4 9 3 6 ; b r / > &# 3 1 5 3 2 ; &# 1 9 9 6 8 ; &# 3 0 5 2 4 ; &# 3 3 4 5 7 ; &# 3 8 2 8 3 ; b r / > &# 3 1 5 3 2 ; &# 2 0 1 0 8 ; &# 3 0 5 2 4 ; &# 3 3 8 6 5 ; &# 2 5 9 4 3 ; b r / > &# 3 1 5 3 2 ; &# 1 9 9 6 8 ; &# 3 0 5 2 4 ; &# 2 8 3 5 6 ; &# 2 8 0 2 3 ; b r / > &# 3 1 5 3 2 ; &# 2 0 1 0 8 ; &# 3 0 5 2 4 ; &# 2 2 8 2 5 ; &# 2 2 8 0 6 ; b r / > b r / > &# 3 1 5 3 2 ; &# 1 9 9 6 8 ; &# 3 0 5 2 4 ; &# 2 7 4 9 2 ; &# 2 9 9 8 3 ; &# 2 7 4 9 2 ; &# 1 9 9 9 0 ; b r / > &# 3 1 5 3 2 ; &# 2 0 1 0 8 ; &# 3 0 5 2 4 ; &# 2 8 9 6 1 ; &# 2 6 3 7 1 ; &# 2 8 9 6 1 ; &# 2 6 3 9 9 ; b r / > / l i > l i i d = " &# 3 0 4 4 6 ; &# 3 7 6 3 6 ; " c l a s s = " t i t l e " > &# 3 0 4 4 6 ; &# 3 7 6 3 6 ; s v g w i d t h = " 1 6 " h e i g h t = " 1 6 " > p o l y g o n p o i n t s = " 8 , 0 0 , 1 6 1 6 , 1 6 " s t y l e = " f i l l : # f f f ; " / > / s v g > / l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