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器銘文之難,為一字多形,一字數義;且歷世緜長,致金文字形於今多難於識別,字義亦不易通讀。
本書為魯實先教授於1967-1973年間任教台灣師範大學時講授「周金疏證」課程之筆錄。本書輯錄周代彝銘二十九器,每器先說明其器跡,即器之出土、收藏及箸錄,次則隸定銘文,再則銘文解定。先生每講皆精闢卓絕,精采動人又頗多創見,無論於解字、釋辭、說義,皆能博徵旁引,理真證足,發前人之所未見,達前人之所未達。本書所錄彝銘雖僅二十九器,但舉證論事所及之彝器逾數百之多,歷來解說彝器銘文者,內容未有若斯之豐富與精善者也。
本書為魯實先教授於1967-1973年間任教台灣師範大學時講授「周金疏證」課程之筆錄。本書輯錄周代彝銘二十九器,每器先說明其器跡,即器之出土、收藏及箸錄,次則隸定銘文,再則銘文解定。先生每講皆精闢卓絕,精采動人又頗多創見,無論於解字、釋辭、說義,皆能博徵旁引,理真證足,發前人之所未見,達前人之所未達。本書所錄彝銘雖僅二十九器,但舉證論事所及之彝器逾數百之多,歷來解說彝器銘文者,內容未有若斯之豐富與精善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