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比較西方的「民意」和中國的「輿論」,讓讀者看見此一議題上,中西文化的異同。
這已經是一個「言必稱民意」的時代!「民意」真的就是人民的意見嗎?在中國天、君與民的三角關係中,有個知識份子階層來處理意見溝通的機制。由知識份子帶領形成的輿論,在中國歷史上,常有左右局勢的效果。中國知識份子雖不能完全代表民意,可是西方民意卻也幾經嘗試經過菁英階層運作才出現的,二者間似乎有其共通之處。本書從西方的民意和中國的輿論的根源追溯起,解構與反思民意與輿論的概念,成為一個有趣的冒險旅程。
建立中西對「民意」概念相同的對話機制-
本書從民意的理論和實務開始著手,進入西方思想史、中國思想史角度考察民意概念。讀者可以從霍布斯、洛克,以及盧梭等經典政治學作品裡去體會,諸如瓦特金(Frederick Watkins)和包莫(Franklin Baumer)闡述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名著也會有所幫助。書中羅列的讀物,將提供讀者建立自己對中西民意概念的建構,甚而對於民意這樣西方舶來品在中國的多樣面貌,形成更有意思的看法,活化我們對民意及輿論更獨立的思考。
這已經是一個「言必稱民意」的時代!「民意」真的就是人民的意見嗎?在中國天、君與民的三角關係中,有個知識份子階層來處理意見溝通的機制。由知識份子帶領形成的輿論,在中國歷史上,常有左右局勢的效果。中國知識份子雖不能完全代表民意,可是西方民意卻也幾經嘗試經過菁英階層運作才出現的,二者間似乎有其共通之處。本書從西方的民意和中國的輿論的根源追溯起,解構與反思民意與輿論的概念,成為一個有趣的冒險旅程。
建立中西對「民意」概念相同的對話機制-
本書從民意的理論和實務開始著手,進入西方思想史、中國思想史角度考察民意概念。讀者可以從霍布斯、洛克,以及盧梭等經典政治學作品裡去體會,諸如瓦特金(Frederick Watkins)和包莫(Franklin Baumer)闡述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名著也會有所幫助。書中羅列的讀物,將提供讀者建立自己對中西民意概念的建構,甚而對於民意這樣西方舶來品在中國的多樣面貌,形成更有意思的看法,活化我們對民意及輿論更獨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