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史話 | 拾書所

科學史話

$ 253 元 原價 320
《科學史話》由兩岸科學史家聯合執筆,內容寓知識於趣味,是《科學月刊》最受歡迎的欄目之一。本書選取該欄目有關中國的部份50篇,隨意披閱,隨時會帶給您意外的驚喜。試舉幾個例子以見其梗概。

〈臺斤和市斤〉一文,說明「臺制」其實是舊時全國使用的度量衡,並非臺灣特有。北伐成功,國民政府頒布「市用制」,於是有了市斤、市尺。這是臺灣和大陸度量衡不同的原因。

〈古人觀測濕度的方法〉一文告訴我們,早在紀元以前,古人已利用羽毛和木炭的吸水性差異,製成天平式濕度計,比西方不知早了多少年。

〈龍的由來〉一文,說明如果真有「龍」狀造型的動物,勢將在陸上不能爬,在水中不能游。作者認為,龍的原型可能是鱷魚,迭經衍變,以致造型上完全不合乎動物學原理、原則。

〈中國人為何未能發現哈雷彗星?〉一文,說明中國的彗星紀錄最為完整,但古人不知道行星運動定律,更不知道萬有引力定律,這是18世紀初哈雷得以發現哈雷彗星回歸週期的憑藉。

〈宮刑宮哪裡?〉一文,作者從參觀漢陽陵博物館的宦者俑,判斷古代的宮刑,可能像閹割動物般,只摘除睪丸或切除陰囊,並不切除陰莖。這是因為切除陰莖涉及止血、導尿等難題,清代以前可能無此醫術。

鼎嘗數臠,已差可看出本書的特色。本書含50篇800字~1800字的短文,不必花費多少時間,就能博古通今,這是何等樂趣!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