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廓清了一些我們常用的、模糊的但深入人心的概念,比如九州、天下、中國、四海等,統一與分裂的定義和標準,天命和人事在統一與分裂過程發揮的作用,統一和分裂各自的優劣勢等。
作者著眼於大歷史,不循慣例,不以王朝起訖為統一的終始,不以定論成說為立論的依據,由地理而入歷史,由歷史而進文化,逐步展開討論,返觀紛擾的昔日天下,立足真實的歷史疆域,用凝練的筆觸,厘清統一與分裂的長度,詮釋統一與分裂的標準,穿透千年時空隧道,追尋中國歷史的分分合合。
對於的中國的統一,作者獨具匠心地提出了統一的具体時間,把讀者帶入一個全新的視野,並最後總結:“昔日的天下的歷史完全證明:在統一政權中產生的消極因素和社會弊病的根源並不是統一本身,更不是統一帶來的和平安寧和經濟繁榮,而是政治制度,或者說是用什麼制度來實現統一,如何統一,統一到什麼程度。同樣,分裂社會中存在的積極因素也不是分裂本身帶來的,更不是戰爭和破壞所能造成的,而是衝擊、消弱了舊制度的結果,是外力迫使中央集權制度暫時或局部解體的副產品。”即,統治方式要適應於疆域內的文明情況以及相應的生產方式的發展情況。
作者著眼於大歷史,不循慣例,不以王朝起訖為統一的終始,不以定論成說為立論的依據,由地理而入歷史,由歷史而進文化,逐步展開討論,返觀紛擾的昔日天下,立足真實的歷史疆域,用凝練的筆觸,厘清統一與分裂的長度,詮釋統一與分裂的標準,穿透千年時空隧道,追尋中國歷史的分分合合。
對於的中國的統一,作者獨具匠心地提出了統一的具体時間,把讀者帶入一個全新的視野,並最後總結:“昔日的天下的歷史完全證明:在統一政權中產生的消極因素和社會弊病的根源並不是統一本身,更不是統一帶來的和平安寧和經濟繁榮,而是政治制度,或者說是用什麼制度來實現統一,如何統一,統一到什麼程度。同樣,分裂社會中存在的積極因素也不是分裂本身帶來的,更不是戰爭和破壞所能造成的,而是衝擊、消弱了舊制度的結果,是外力迫使中央集權制度暫時或局部解體的副產品。”即,統治方式要適應於疆域內的文明情況以及相應的生產方式的發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