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環,幾乎每三十年便有一新景象,我們豈能只被動地守着它在蛻變下遺留的滄桑?
本書先以十九世紀末的中環如何成為維城核心作背景,再從「上半山」、「下中環」、「去填海」三個截然不同的發展模式作深入探討,藉着昔日珍貴的老照片、舊報章、地圖及文獻,回顧中區在海濱規劃、經濟命脈、街道、文娛康樂及交通變化等等各方面的百年變遷,揭示為何一個歐陸城區會由古典之都,蛻變成今時今日的石屎森林?
借古鑒今,其實經歷二次大戰、六七暴動到九七回歸等多個重要歷史時刻,無數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築都因着政治、經濟、商貿急速發展而被逐一拆卸。回歸後,我們對本土保育的態度,亦由事不關己變為積極關注,在位者應該如何正視海濱規劃及保育政策?作者在書中末章寫下對舊城中環的保育願景,盼望為歷史留下回聲。
本書先以十九世紀末的中環如何成為維城核心作背景,再從「上半山」、「下中環」、「去填海」三個截然不同的發展模式作深入探討,藉着昔日珍貴的老照片、舊報章、地圖及文獻,回顧中區在海濱規劃、經濟命脈、街道、文娛康樂及交通變化等等各方面的百年變遷,揭示為何一個歐陸城區會由古典之都,蛻變成今時今日的石屎森林?
借古鑒今,其實經歷二次大戰、六七暴動到九七回歸等多個重要歷史時刻,無數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築都因着政治、經濟、商貿急速發展而被逐一拆卸。回歸後,我們對本土保育的態度,亦由事不關己變為積極關注,在位者應該如何正視海濱規劃及保育政策?作者在書中末章寫下對舊城中環的保育願景,盼望為歷史留下回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