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的人生64個感悟(新版) | 拾書所

論語的人生64個感悟(新版)

$ 237 元 原價 300
論語——影響中國人思想最深的一本書
  
  更有所謂的:「半部論語治天下」之美說
  
  孔子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立者。自從西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始,儒家思想就開始成為中國歷史上佔主導地位的思想體系,宋代大儒朱熹曾經說過:「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說明了孔子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孔子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今天我們也要從孔子思想中汲取精華。
  
  孔子發憤為學,博學多能。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廣收門徒,收的學生不管貧富貴賤,據說有三千弟子,其中優秀的有七十二人。他成為文化傳播的使者。他曾周遊列國,晚年專心從事古代文獻整理與傳播工作,致力於教育,整理《詩》、《書》等古代典籍,刪修《春秋》。《論語》就是記載孔子一生言行,以及孔子與弟子、時人相互問答或弟子間相互問答之語的著作。這些話當時被隨時記下來,孔子死後,弟子門人把它收集編輯成書,這就是《論語》,它是我們今天認識孔子最直接、最可靠的資料。
  
  《論語》記載著孔子的言語行事,也記載著孔子的著名學生的言語行事。班固的《漢書•藝文志》說:「《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於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
  
  孔子經其終生宣導和歷代儒家的發展,使中國儒家學說成為中華文化的主流,作為中國人的指導思想逾兩千餘年。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是德治主義,他執著地宣導德化社會與德化人生。
  
  德化社會的最高標準是「禮」,德化人生的最高價值是「仁」。孔子教導人們積極奉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忠恕之道」,以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孔子倡明「天人合一」之教,以善處人與自然的關係,他還闡述和弘揚了人不僅要「仁民」,也要「愛物」的道理。孔子堅決主張國家要實行「富之教之」的德政,使社會與文化得到發展。孔子認為文明的最高成就在於造就理想人格以創立理想社會,透過潛志躬行「內聖外王之道」,以達到「天下為公」、「大同世界」之境界。由於孔子的卓越貢獻和思想影響深遠,他才被中國人尊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
  
  孔子離去了兩千多年,他創立的學說在中國古代佔據統治地位,成為中國的文化主流,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而且,在東亞各國乃至美國、歐洲國家都興起了學習和研究中國文化熱潮,在一些世界著名的大學甚至還成立了孔子學院。
  
  孔子的思想已經有了兩千多年的歷史發展,其思想的精華無疑可以用來指導我們的實踐。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在人們對人類自身問題的深度思考與反省時,人們可以相信,孔子的思想能給當今社會的發展和問題的解決帶來許多深層的啟發。
  
  在長期傳播的過程中,《論語》的許多思想被人們加以提煉,成為廣為流傳的名言。本書就是採擷這些名言,同時又考慮到讀者的閱讀興趣,文中輔以歷史故事,並對其逐一進行解釋、引申和點撥,使孔子在兩千年前的忠告能夠對現代人的做人處世、事業成功發揮真正的指導作用。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