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之書,及其三種維度——
法國藝術教母蘇菲.卡爾與《極度疼痛》
《極度疼痛》(Douleur exquise),法國藝術家蘇菲.卡爾(Sophie Calle)為治癒情殤之痛,逼視人生各種痛苦的一場紙上藝術行動,2014年由大家出版將之引入中文世界,以冷僻的藝術書之姿,創下五刷佳績。儘管愛讀者眾多,這本書始終神秘。
疼痛,如何召喚了藝術家、創作者?創作者又如何調度這一普世經驗,在一本書中,喚起閱讀者關於「痛」的震顫與共鳴?本期專刊將由創作者、編輯、譯者、讀者等不同角度切入「極痛之書」的誕生與過程。
主題專欄:
蘇菲.卡爾的偏執之道
知名策展人龔卓軍專文
揭露《極度疼痛》中文版出版之秘!
專訪大家出版總編輯賴淑玲、《極度疼痛》譯者賈翊君
痛的頂點之後
專訪《以我為器》作者李欣倫
同時收錄:
★2018年,你不該錯過的七本好書——小小書房店主沙貓貓的新書選介
★歐漫廟堂的地下新生——《我的青春、我的FORMOSA》作者、旅法漫畫家林莉菁專文介紹比利時漫畫書店「活力地窟」
★用漫畫介紹漫畫書店!——《最劣歐洲遊記》、《台北不來悔》作者、超不正經漫畫家米奇鰻,誠心誠意業配中「公館漫畫私倉 Mangasick」
★在地人帶你逛在地——永和好店「樂屋好食」、求願必拜「保福宮」。
〈損不足以奉有餘:《極度疼痛》中的欲望與戰慄〉/ 龔卓軍
「《極度疼痛》的椎心動人之處,不僅僅是因為每個人都有情殤痛史,這本藝術家之書後半部,還透過他人的父母過世、親人自殺、意外等等第三者回憶的文字化,讓讀者在閱讀他人的極端痛苦經驗時,也被挑戰著讀者自身的存在怖慄經驗,於是,不自主的召喚、重溫、反芻著自身相關經驗的種種,就漸漸與藝術家痛苦經驗同步化,使得《極度疼痛》這本書變成了一個極度疼痛消長的交換平臺,一個因為個人情殤而得以接通各式各樣人生苦痛的交換機。」
〈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怎麼處理痛——專訪大家出版總編賴淑玲、《極度疼痛》譯者賈翊君〉 / 楊若榆、陳安弦
「簽下《極度疼痛》一書後,賴淑玲在編輯過程中小心翼翼,將其當做『一個藝術品』看待,最在乎的是保留此書的精神。她說,『中文版的作用就在於,幫助讀者理解這個藝術行動。』身為中文版的編輯,她要做的『只是為讀者搬開路上的石頭。』」
〈寫作是盛裝痛苦的容器——專訪李欣倫〉 / 羅士庭
「《以我為器》四輯共二十三篇散文中,從結婚、懷孕、生產寫到坐月子、到身兼多職的母親生活,讀到書裡的諸般描述,我想,即使結了婚、有小孩的男性讀者通常還是難掩驚訝。『男人知道他的老婆曾經生過孩子,甚至曾經親眼目睹,但是他不知道作為第一主體的『女人』受這個痛苦的時刻原來是這麼漫長、可怕、難以描述的。』她也反思,即使是男性,一提到極致的疼痛,也會直覺地想到產痛,可是實際上,這個痛苦到底是什麼樣呢?因此當懷孕時,她準備要好好地體驗一下……」
法國藝術教母蘇菲.卡爾與《極度疼痛》
《極度疼痛》(Douleur exquise),法國藝術家蘇菲.卡爾(Sophie Calle)為治癒情殤之痛,逼視人生各種痛苦的一場紙上藝術行動,2014年由大家出版將之引入中文世界,以冷僻的藝術書之姿,創下五刷佳績。儘管愛讀者眾多,這本書始終神秘。
疼痛,如何召喚了藝術家、創作者?創作者又如何調度這一普世經驗,在一本書中,喚起閱讀者關於「痛」的震顫與共鳴?本期專刊將由創作者、編輯、譯者、讀者等不同角度切入「極痛之書」的誕生與過程。
主題專欄:
蘇菲.卡爾的偏執之道
知名策展人龔卓軍專文
揭露《極度疼痛》中文版出版之秘!
專訪大家出版總編輯賴淑玲、《極度疼痛》譯者賈翊君
痛的頂點之後
專訪《以我為器》作者李欣倫
同時收錄:
★2018年,你不該錯過的七本好書——小小書房店主沙貓貓的新書選介
★歐漫廟堂的地下新生——《我的青春、我的FORMOSA》作者、旅法漫畫家林莉菁專文介紹比利時漫畫書店「活力地窟」
★用漫畫介紹漫畫書店!——《最劣歐洲遊記》、《台北不來悔》作者、超不正經漫畫家米奇鰻,誠心誠意業配中「公館漫畫私倉 Mangasick」
★在地人帶你逛在地——永和好店「樂屋好食」、求願必拜「保福宮」。
〈損不足以奉有餘:《極度疼痛》中的欲望與戰慄〉/ 龔卓軍
「《極度疼痛》的椎心動人之處,不僅僅是因為每個人都有情殤痛史,這本藝術家之書後半部,還透過他人的父母過世、親人自殺、意外等等第三者回憶的文字化,讓讀者在閱讀他人的極端痛苦經驗時,也被挑戰著讀者自身的存在怖慄經驗,於是,不自主的召喚、重溫、反芻著自身相關經驗的種種,就漸漸與藝術家痛苦經驗同步化,使得《極度疼痛》這本書變成了一個極度疼痛消長的交換平臺,一個因為個人情殤而得以接通各式各樣人生苦痛的交換機。」
〈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怎麼處理痛——專訪大家出版總編賴淑玲、《極度疼痛》譯者賈翊君〉 / 楊若榆、陳安弦
「簽下《極度疼痛》一書後,賴淑玲在編輯過程中小心翼翼,將其當做『一個藝術品』看待,最在乎的是保留此書的精神。她說,『中文版的作用就在於,幫助讀者理解這個藝術行動。』身為中文版的編輯,她要做的『只是為讀者搬開路上的石頭。』」
〈寫作是盛裝痛苦的容器——專訪李欣倫〉 / 羅士庭
「《以我為器》四輯共二十三篇散文中,從結婚、懷孕、生產寫到坐月子、到身兼多職的母親生活,讀到書裡的諸般描述,我想,即使結了婚、有小孩的男性讀者通常還是難掩驚訝。『男人知道他的老婆曾經生過孩子,甚至曾經親眼目睹,但是他不知道作為第一主體的『女人』受這個痛苦的時刻原來是這麼漫長、可怕、難以描述的。』她也反思,即使是男性,一提到極致的疼痛,也會直覺地想到產痛,可是實際上,這個痛苦到底是什麼樣呢?因此當懷孕時,她準備要好好地體驗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