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宓與陳寅恪兩位先生的學術活動及友誼,為二十世紀學術史上最重要的篇章之一。
作者吳學昭是吳宓先生的女兒,以父親的日記、書信、遺稿為據,忠實的記錄了吳陳兩位先生從哈佛同窗、清華同事、聯大流亡、燕京授業,直到抗戰勝利後勞燕分飛、遠山相隔、粵蜀相望、魚雁往還,一段長達半個世紀的曠世友誼。作者的筆觸細膩,細緻入微地敘述了吳宓與陳寅恪的學術思想與社會活動,真切反映了他們對世局及知識分子命運的種種思考,特別是對中華文化,對中國傳統價值觀念的至死堅守。
吳宓與陳寅恪的深情厚誼橫跨半個世紀,除了兩位先生的相交與相知,包括王國維、梁啟超在內的中外幾代知識人,也都或隱或顯地在兩位先生的交往與生平中留下過身影。同時,作為歷史共同的親歷者,兩位先生自身的境遇,以及身邊故友、同事、學生的際遇,我們恰可以看見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中國知識界真實而鮮活的一面。
二十三年前出版的原書早已絕版,此次的增補本,名為增補,實為重寫。根據近年來陸續尋回的父親遺稿與相關資料,以及他人的最新研究成果,作者對原書進行了大量的增補與細緻地修訂,更多的事件原委與更多的人物細節在新書中得到呈現。
作者吳學昭是吳宓先生的女兒,以父親的日記、書信、遺稿為據,忠實的記錄了吳陳兩位先生從哈佛同窗、清華同事、聯大流亡、燕京授業,直到抗戰勝利後勞燕分飛、遠山相隔、粵蜀相望、魚雁往還,一段長達半個世紀的曠世友誼。作者的筆觸細膩,細緻入微地敘述了吳宓與陳寅恪的學術思想與社會活動,真切反映了他們對世局及知識分子命運的種種思考,特別是對中華文化,對中國傳統價值觀念的至死堅守。
吳宓與陳寅恪的深情厚誼橫跨半個世紀,除了兩位先生的相交與相知,包括王國維、梁啟超在內的中外幾代知識人,也都或隱或顯地在兩位先生的交往與生平中留下過身影。同時,作為歷史共同的親歷者,兩位先生自身的境遇,以及身邊故友、同事、學生的際遇,我們恰可以看見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中國知識界真實而鮮活的一面。
二十三年前出版的原書早已絕版,此次的增補本,名為增補,實為重寫。根據近年來陸續尋回的父親遺稿與相關資料,以及他人的最新研究成果,作者對原書進行了大量的增補與細緻地修訂,更多的事件原委與更多的人物細節在新書中得到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