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這些散文,我還是很高興它們曾經出現。經驗告訴我:總有一些讀者清楚我寫了什麼,甚至還會喜歡,雖然我們並不相識。──孫維民
孫維民的散文不依恃觀念,而多源自尋常生活風景之素描,或火車上,或街巷中,或房室窗外──婆娑而舞的火車女服務員、書寫李苦禪詩句的賣蟳者、沉鬱呼鳴的候鳥……幽默傷感交織,知性抒情,筆隨意至,鬱鬱閃爍,宛如奇光閃逝的電影畫格,疊印成一道人生圖景,俱收擺於格子舖中。
輯一:意外之旅
那年秋天,我已經過了三十歲,依稀了解一點快樂與恐怖。然而經驗的領域何其遼闊,一班普通列車就能讓我變成啟蒙小說裡的少年男女。
輯二:誤認
一個男人在初次見到我時──正確地說,在見到我的最初的幾秒鐘裡──便已經完整地認識我了。他已經為我找好職業、食物、書籍、運動項目;當然,他更為我備妥了襪子與妻子。
輯三:火車快飛
每晚,坐在乘客稀疏的平快火車內,黯淡的燈光彷彿骯髒黏稠的液體,我偶爾還能目睹一些令人驚愕的景象。例如一尾巨大的三葉蟲,或者魚蠣,悄悄地游入我所在的這一節車廂……。
輯四:窗口
所謂的「一件事」和「陶醉」,應該就是煩勞愁苦的生命之屋裡,那一扇打開的窗子罷。
輯五:紅蟳
它們想念大海的體溫、節奏和聲響嗎?在漆黑的絕望裡,它們是否經常喃喃默禱,向一位掌管水族的神祇──或許擁有蟳的形象──申訴祈求?在它們的禱詞裡,是否也有諸如此類的句子:「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免了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
孫維民的散文不依恃觀念,而多源自尋常生活風景之素描,或火車上,或街巷中,或房室窗外──婆娑而舞的火車女服務員、書寫李苦禪詩句的賣蟳者、沉鬱呼鳴的候鳥……幽默傷感交織,知性抒情,筆隨意至,鬱鬱閃爍,宛如奇光閃逝的電影畫格,疊印成一道人生圖景,俱收擺於格子舖中。
輯一:意外之旅
那年秋天,我已經過了三十歲,依稀了解一點快樂與恐怖。然而經驗的領域何其遼闊,一班普通列車就能讓我變成啟蒙小說裡的少年男女。
輯二:誤認
一個男人在初次見到我時──正確地說,在見到我的最初的幾秒鐘裡──便已經完整地認識我了。他已經為我找好職業、食物、書籍、運動項目;當然,他更為我備妥了襪子與妻子。
輯三:火車快飛
每晚,坐在乘客稀疏的平快火車內,黯淡的燈光彷彿骯髒黏稠的液體,我偶爾還能目睹一些令人驚愕的景象。例如一尾巨大的三葉蟲,或者魚蠣,悄悄地游入我所在的這一節車廂……。
輯四:窗口
所謂的「一件事」和「陶醉」,應該就是煩勞愁苦的生命之屋裡,那一扇打開的窗子罷。
輯五:紅蟳
它們想念大海的體溫、節奏和聲響嗎?在漆黑的絕望裡,它們是否經常喃喃默禱,向一位掌管水族的神祇──或許擁有蟳的形象──申訴祈求?在它們的禱詞裡,是否也有諸如此類的句子:「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免了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