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不平等:為何國家越富裕,社會問題越多? | 拾書所

社會不平等:為何國家越富裕,社會問題越多?

$ 356 元 原價 450
我們以為生活品質不佳是我們努力得還不夠,
  但事實是,在貧富落差懸殊的社會裡,
  有錢人只會變得更有錢,窮人卻原地不動。

  ───對紛亂社會提出診斷,翻譯超過27國語言的暢銷經典───

  說來矛盾,身處物質與科技登峰造極的年代,我們卻察覺自己備受壓力煎熬、陷入憂鬱;時時擔心他人凝視的眼光,又對人際關係心存懷疑。我們的工時日益增加,焦慮卻絲毫不減;下班後,不由自主購物採買填補空虛的心靈、暴飲暴食撫慰總感到飢餓的身體,甚至淪為酒精、精神藥物與毒品的囚徒。我們明明擁有人類史無前例的財富與舒適生活,為何卻同時製造出那麼多精神與情感痛苦?

  翻開理查.威金森和凱特.皮凱特的暢銷巨著《社會不平等:為何國家越富裕,社會問題越多?》,你會發現這些熟悉的困境都源自——不平等。兩位作者透過長期的研究數據及圖表證實,從身心健康到暴力犯罪及教育成果,幾乎所有事情都受貧富不均,而非富裕程度所影響。當貧富階級差距越大,人們越容易產生競爭焦慮、進行炫耀性消費,並失去對旁人的同理心及信任感,對每個人(包括有錢人)都不是好事。身心壓力及社會互信關係的流失,不僅造成平均壽命降低、肥胖、精神疾病增加,同時也會引發未成年懷孕、犯罪和藥物成癮等社會問題。

  《社會不平等》這本具開創性的經典,以公衛及社會心理的角度診斷階級弊病,於二○○九年推出後獲極大迴響,並入圍歐洲最高榮譽歐威爾獎,翻譯超過二十七國語言。作者不僅洞察貧富差距如何對個人身心構成嚴重威脅、築起人我間的疏離和焦慮;更進一步剖析擴及社會的結構問題。這本書急迫且挑釁地直指核心,試圖爬梳自我和社會關係的思考路徑。作為扭轉現況的戰鬥宣言,這本書為物質主義生活困境,帶來了解決的方向及行動的可能性。

名人推薦

  王維邦│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吳嘉苓│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林耀盛│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曾凡慈│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助研究員
  鄭雅文│台灣大學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教授
  鄧惠文│精神科醫師、榮格分析師
  盧郁佳│作家
  蘇國賢│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 一致好評(以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各界好評

  如果你相信社會是由我們的行為,而不是由我們是誰所決定,就應該讀讀《社會不平等:為何國家越富裕,社會問題越多?》,因為書中列出一連串不容爭辯的證據,也因為它的結論很簡單:平等讓所有人蒙受其利。──琳賽.漢利(Lynsey Hanley),《衛報》(The Guardian)

  《社會不平等》的重要性,就是為「追求更美好的世界,是一場有機會打贏的戰爭」,這句心智宣言提供了關鍵要素。──羅伊.哈特斯利(Roy Hattersley),《新政治家》(The New Statesman)

  一篇強而有力的論述,證明最富有與最貧窮人口的所得差距,是一個社會正常、健康與否的強大預測因子。──《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

  這是一本有大創見的書,足以改變政治思維。──約翰.凱里(John Carey),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s)

  證據嚴謹,不容置疑。──《經濟學人》(Economist)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