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二年,因為一場旱災,我的故鄉河南,發生了吃的問題。與此同時,世界上還發生著這樣一些事:史達林格勒戰役、甘地絕食、宋美齡訪美和邱吉爾感冒。
一九四二年,河南遭逢大旱,加上隨後的蝗災,造成農糧歉收,哀鴻遍野,河南成了母親煮食自己嬰兒的地方。關於饑餓,有劉震雲家族長輩的記憶,也有美國《時代周刊》記者白修德的考察,共同記錄了一個不應該忘卻的災難:三千萬民眾離鄉背井逃荒去陝西。劉震雲為重溫那段幾乎已被淡忘的歷史,走訪災難的倖存者,以田野調查的方式撰寫小說,也因而成為這場災難的唯一記述者。
然而面對這樣悲慘的歷史,劉震雲認為:「這本書是喜劇,不是悲劇。它最大的震撼不是三百萬人死了,而是三百萬人死後我們對事件的態度。我們河南人在臨死時總會為世界留下最後的幽默。世上所有的悲劇都經不起推敲,悲劇之中,一遍喜劇。〈溫故一九四二〉引起我震動的,不是這場悲劇,而是各種層面錯位之間出現的幽默。」
〈溫故一九四二〉之外,全書另收錄劉震雲新寫實主義代表作三篇:描繪急功近利與嫉妒心理的〈新聞〉,以及刻劃人性對權力角逐醜惡嘴臉的〈官人〉和〈官場〉。劉震雲以對人情世故的過人洞察,書寫小老百姓生活中的小悲小喜,在夾槍帶棒的對話間,織就讓人哭笑不得的生活窘境,令人發噱,更令人感到悽涼。
〈溫故一九四二〉小說完成後,經歷了十九年的孵育,終於在二○一二年拍成電影《一九四二》。書前附電影精美劇照及名導演馮小剛序文,娓娓道出由小說到電影,背後不為人知的艱辛過程。
一九四二年,河南遭逢大旱,加上隨後的蝗災,造成農糧歉收,哀鴻遍野,河南成了母親煮食自己嬰兒的地方。關於饑餓,有劉震雲家族長輩的記憶,也有美國《時代周刊》記者白修德的考察,共同記錄了一個不應該忘卻的災難:三千萬民眾離鄉背井逃荒去陝西。劉震雲為重溫那段幾乎已被淡忘的歷史,走訪災難的倖存者,以田野調查的方式撰寫小說,也因而成為這場災難的唯一記述者。
然而面對這樣悲慘的歷史,劉震雲認為:「這本書是喜劇,不是悲劇。它最大的震撼不是三百萬人死了,而是三百萬人死後我們對事件的態度。我們河南人在臨死時總會為世界留下最後的幽默。世上所有的悲劇都經不起推敲,悲劇之中,一遍喜劇。〈溫故一九四二〉引起我震動的,不是這場悲劇,而是各種層面錯位之間出現的幽默。」
〈溫故一九四二〉之外,全書另收錄劉震雲新寫實主義代表作三篇:描繪急功近利與嫉妒心理的〈新聞〉,以及刻劃人性對權力角逐醜惡嘴臉的〈官人〉和〈官場〉。劉震雲以對人情世故的過人洞察,書寫小老百姓生活中的小悲小喜,在夾槍帶棒的對話間,織就讓人哭笑不得的生活窘境,令人發噱,更令人感到悽涼。
〈溫故一九四二〉小說完成後,經歷了十九年的孵育,終於在二○一二年拍成電影《一九四二》。書前附電影精美劇照及名導演馮小剛序文,娓娓道出由小說到電影,背後不為人知的艱辛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