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述翻譯過程的語言、地域空間、文化差異交會出的書寫美學,本書探討的正是翻譯書寫中的美學與風格。
作者透過翻譯的角度來解讀台灣的在地文學,進而以主體、倫理、美學三種角度,探討在地文學於全球化下可能的方向。
全書共分為五篇與一篇附錄,探討的在地文學包含賴和(台灣現代文學之父)的「台灣話文」翻譯書寫、日本殖民時期在地作家的日本語翻譯書寫、在台日本作家西川滿的〈赤嵌記〉、以及兩位戰後重要文學作家──王禎和的〈玫瑰玫瑰我愛你〉與吳濁流的〈亞細亞的孤兒〉。
台灣文學創作中,「翻譯」成了特殊的風格美學與主體展演的場域,可追溯到清末文人翻譯中國、日本、乃至西方文學。更大規模的翻譯,則是伴隨日本在台殖民政府的語言同化政策,而這些議題也是本書聚焦的主題。
透過解讀在地文人作家創作之議題,使翻譯研究領域更形多樣化,尤其是曾被日本統治的台灣,在在指出異種文本符號的聚合、重組、斷裂、崩壞之書寫美學,以及翻譯者在此閾境中的生物政治。若你也熱愛台灣文學與翻譯研究,本書展現的獨特視野,不容錯過。
作者透過翻譯的角度來解讀台灣的在地文學,進而以主體、倫理、美學三種角度,探討在地文學於全球化下可能的方向。
全書共分為五篇與一篇附錄,探討的在地文學包含賴和(台灣現代文學之父)的「台灣話文」翻譯書寫、日本殖民時期在地作家的日本語翻譯書寫、在台日本作家西川滿的〈赤嵌記〉、以及兩位戰後重要文學作家──王禎和的〈玫瑰玫瑰我愛你〉與吳濁流的〈亞細亞的孤兒〉。
台灣文學創作中,「翻譯」成了特殊的風格美學與主體展演的場域,可追溯到清末文人翻譯中國、日本、乃至西方文學。更大規模的翻譯,則是伴隨日本在台殖民政府的語言同化政策,而這些議題也是本書聚焦的主題。
透過解讀在地文人作家創作之議題,使翻譯研究領域更形多樣化,尤其是曾被日本統治的台灣,在在指出異種文本符號的聚合、重組、斷裂、崩壞之書寫美學,以及翻譯者在此閾境中的生物政治。若你也熱愛台灣文學與翻譯研究,本書展現的獨特視野,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