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末撼動英國文壇的唯美文學經典之作 哥德派的詭譎美感 × 浮士德的魔鬼交易 挑戰保守社會的極限,改變王爾德一生的轉捩點 「寫出這種故事的作家,應該處以死刑!」 2003年英國《觀察者報》評選百大傑出小說 2006年及2008年皆入選死前必讀的小說 2010年愛爾蘭國家文學季的都柏林代表選書 2014年英國《衛報》評選百大必讀小說 「這是一個關於時間、關於美、關於脆弱、關於愛與傷痛的故事。王爾德用戲謔又諷刺的文字將它包起,咀嚼再三只有更入味,因為在虛幻的劇情裡人性無比真實。」──韋禮安/創作歌手 林佑軒/作家 紀大偉/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凌性傑/作家 陳俊志/作家/導演 陳 雪/小說家 鍾文音/作家 ──好評推薦(依筆劃順序排列) 如果是我永遠年輕,畫像變老就好了! 我願意付出一切代價!我願意用自己的靈魂交換! 才華洋溢的畫家巴索爾因緣結識了年輕俊美的道林‧格雷,立刻請格雷做自己的模特兒畫肖像畫,巴索爾知道,這幅畫將會是他畢生傑作。隨著畫像即將完成,巴索爾對格雷越加依戀,此時畫家的老友亨利勳爵意外來訪。亨利勳爵雖有貴族身分,但行事放縱不羈,沉浸享樂,他對年輕而單純的格雷十分有興趣,想試試自己對格雷能有多大影響,因此開始灌輸格雷自己那一套享樂主義。肖像畫完成後,格雷也驚艷於自己的美貌,心中的虛榮感隨之甦醒,他害怕自己將會失去青春年華、失去美麗外表,忍不住說出願以靈魂交換畫像中不朽的容顏。 格雷跟著亨利勳爵流連於奢華放蕩的社交宴會,沉溺於旁人對他的愛慕,此時格雷認識了美麗出眾的女演員希珀,折服於她的動人演技,而希珀也深受格雷吸引,兩人陷入熱戀。想不到,希珀嘗試過真正的愛情,對於要在舞台上演出虛假的感情就不屑一顧,演技突然變得生硬做作,讓格雷大失所望,一怒之下斷然與希珀分手,絕望的希珀當晚便自殺身亡。 格雷知道消息後雖然感到震驚,卻不認為自己有錯,他的內心已然失去同情與愛憐;此時格雷無意間看到自己那張畫像,發現畫像中的他,嘴角竟扯出一抹殘忍的神色…… ◎特別收錄:王爾德最想讓世人看見的道林‧格雷◎ 1889年8月,《利平考特》雜誌的編輯史答達特在倫敦宴請兩位作家,一位是剛寫出第一篇福爾摩斯探案的亞瑟‧柯南‧道爾,另一位就是當時的文壇巨星奧斯卡‧王爾德。宴中,史答達特向兩人邀稿;隔年2月,柯南道爾便交出福爾摩斯與華生破的第二件案子:《四簽名》。反觀王爾德,他一直到1890年4月才交出《格雷的畫像》,初稿只有5萬字,儘管王爾德對許多同性情慾的描寫已經盡量淡化,但史答達特依然又做了一次修改才敢刊出。雜誌出刊後,王爾德便著手將這篇故事延伸成更完整的小說作品。因此,這部小說總共有三個版本:王爾德投稿的原版、經過史答達特修改的連載版,最後由王爾德親自編輯加長後出版的1891年版。遠流重新翻譯出版繁體中文版,特別收錄三個版本的差異比較,從遭到修改、刪除的片段文字,可以推知雜誌編輯以及王爾德的考量,也能感受當時社會氛圍帶給作家的壓力。 ◎視覺設計:藍調漩渦的美麗迷惑◎ 封面設計的色調以深藍為主,大膽而獨具魅力,讓人聯想到格雷所享受的上流奢華,堆砌雕琢的藝術品味,看一眼就難忘。翻飛的羽毛在深藍間盤旋,彷彿在迷惑觀者的心神,羽毛的輕柔撫觸也對應著戀人間的互動,隱晦點出字裡行間未說明白的情慾。 「我不明白怎麼會有人認為這麼好的作品竟是不道德的。」──亞瑟‧柯南‧道爾(Arthur Conan Doyle) 「這個故事中帶著超自然的情節,擁有第一流的藝術價值。」──華特‧佩特(Walter Pater),《讀書人》(The Bookman)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