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已然成為女作家王安憶觀看生活的立足點;很少人像她一樣,經常重寫自我的認同及經驗。王安憶是大陸文革結束後,新時期崛起的作家,其作品以質量之豐,在當代大陸文學中,佔有重要地位。
上海、女性,與認同,是王安憶始終關注的主題。這些主題在她不同時期作品中,呈現多元面貌,並指向一條通往近代中國與現當代中國現代性文化語境的道路。本書從敘事美學的角度出發,勾勒其小說作品中的文學時代與社會背景,並論述王安憶不同時期小說作品中的敘事特色。是台灣迄今最為全面的王安憶小說研究。在章節的安排上,本書共分六章:
第一章是全書導論。
第二章討論王安憶1978年至1984年的小說作品。此時期作品大多是從個人經驗出發,在審美價值上尚未成熟,但卻具有相當重要的指標意義。
第三章則討論從王安憶1984年到1989年間的作品。這個時期的創作最突出的便是以〈小鮑莊〉為代表的「尋根文學」作品。
第四章的重點放在90年代年初期,王安憶小說觀念的轉型因素與實踐。
第五章將從「上海」城市的象徵談起,作為王安憶小說中最重要的主題之一,上海是一個不得不談的重點。但1995年以後,王安憶的小說也不僅只有寫上海。上海故事固然是王安憶之所以成其為「王安憶」(以寫上海聞名的那位王安憶),的原因,然而王安憶的小說幅度遠遠超出「上海」所能提供的指涉。
最後一章,則針對王安憶的小說做出一具體的評價,並對社會主義國家知識份子的身分和立場提出討論,總結收束。
上海、女性,與認同,是王安憶始終關注的主題。這些主題在她不同時期作品中,呈現多元面貌,並指向一條通往近代中國與現當代中國現代性文化語境的道路。本書從敘事美學的角度出發,勾勒其小說作品中的文學時代與社會背景,並論述王安憶不同時期小說作品中的敘事特色。是台灣迄今最為全面的王安憶小說研究。在章節的安排上,本書共分六章:
第一章是全書導論。
第二章討論王安憶1978年至1984年的小說作品。此時期作品大多是從個人經驗出發,在審美價值上尚未成熟,但卻具有相當重要的指標意義。
第三章則討論從王安憶1984年到1989年間的作品。這個時期的創作最突出的便是以〈小鮑莊〉為代表的「尋根文學」作品。
第四章的重點放在90年代年初期,王安憶小說觀念的轉型因素與實踐。
第五章將從「上海」城市的象徵談起,作為王安憶小說中最重要的主題之一,上海是一個不得不談的重點。但1995年以後,王安憶的小說也不僅只有寫上海。上海故事固然是王安憶之所以成其為「王安憶」(以寫上海聞名的那位王安憶),的原因,然而王安憶的小說幅度遠遠超出「上海」所能提供的指涉。
最後一章,則針對王安憶的小說做出一具體的評價,並對社會主義國家知識份子的身分和立場提出討論,總結收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