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四百擊》(Les quatre cents coups)片名來自法國諺語:一個淘氣頑皮的孩子要挨打四百下才能消除災難,怯除惡魔,變成健康聽話的兒童。今日高雄左營崇實新村的老房子,在我們的見證下,著著實實被打了四百下之多。
眷村為台灣歷史結構下所產生的獨特文化,乃1949年國民黨來臺灣後的圈地型軍眷住所,從暫時性聚落、再因政治因素與時代氛圍成為久居之地,然而在1996年的改建條例實行後,大量眷村面臨搬遷、拆除,逐漸從移民聚落轉變成為都市異質邊緣空間,最終成為一片破碎荒地。
《在熱帶,》收錄了由藝術家呂易倫與林羿綺在2011到2016年間「左營計劃」駐地紀錄,這是一個生活於位在熱帶的左營眷村所經歷的一段遷徙敘事。在這五年間,藝術家們完整見證多個村落興衰,從住戶眾多到搬遷成為空城,再到拆除時刻,面對幾近於荒地的遺址中,透過日記式散記與大量影像紀錄,體現了創作上的變化與在荒地所觸及的異質田野經驗。
而「熱帶」的概念突顯台灣境內跨越了兩種氣候類型,型塑南北截然不同的生活樣態,跨越到熱帶除了地理相對位置的改變外,身體的適應感知調整也讓作者和左營有著無法言說之親密感知。
眷村為台灣歷史結構下所產生的獨特文化,乃1949年國民黨來臺灣後的圈地型軍眷住所,從暫時性聚落、再因政治因素與時代氛圍成為久居之地,然而在1996年的改建條例實行後,大量眷村面臨搬遷、拆除,逐漸從移民聚落轉變成為都市異質邊緣空間,最終成為一片破碎荒地。
《在熱帶,》收錄了由藝術家呂易倫與林羿綺在2011到2016年間「左營計劃」駐地紀錄,這是一個生活於位在熱帶的左營眷村所經歷的一段遷徙敘事。在這五年間,藝術家們完整見證多個村落興衰,從住戶眾多到搬遷成為空城,再到拆除時刻,面對幾近於荒地的遺址中,透過日記式散記與大量影像紀錄,體現了創作上的變化與在荒地所觸及的異質田野經驗。
而「熱帶」的概念突顯台灣境內跨越了兩種氣候類型,型塑南北截然不同的生活樣態,跨越到熱帶除了地理相對位置的改變外,身體的適應感知調整也讓作者和左營有著無法言說之親密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