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為何重要 | 拾書所

建築為何重要

$ 380 元 原價 480
──美國首席建築評論大師首部中文譯作,挑戰建築評論最具雄心的命題──

★榮獲2013年開卷好書獎翻譯類年度好書、2015年度國家文官學院選書★
★1984年普利茲傑出評論獎得主作品★

涵蓋高柏格一生的探索、反省及寫作,與約翰.伯格《觀看的方式》、阿隆.柯普蘭《如何欣賞音樂》齊名的建築評論經典。

建築是什麼?建物必須實用,同時又必須與實用對立,因為藝術在本質上並不實用。建築物必須同時有用、建造穩固、令人賞心悅目,因此,建築既是藝術,也不是藝術;可能不止是藝術,也可能稱不上是藝術。這是建築的矛盾,也是建築的榮耀。

建築為何重要?因為建築物告訴我們,我們是什麼、我們想成為什麼。而能提供最多答案的,有時正是那些平凡的建築。「居民可能還會騙人,但建築相對比較誠實。」
  
邱吉爾曾說:「人建造了建築,建築再回過頭來塑造了人,為我們定出生命的道路。」高柏格在此書更指出,「建築是文化的終極實體展現」,是強大的圖像符號,比任何藝術都更能代表共同經驗,也更能引發共鳴。

建築在我們四周,牽動我們的記憶,影響我們的環境,
在闔上本書之後,值得讓我們再問一次──

建築為何重要?

作者的回答是:「我們精心興蓋建築,是因為相信未來會更美好,因為我們相信,送給後代子孫的禮物中,很少有東西能比得上偉大的建築。建築象徵我們對社會的期許,也象徵我們不僅相信想像的力量,也相信社會能夠不斷開創新局面。」

【本書重要內容】

•建築的意義
建築除了明顯具有「擋風擋雨」的功能之外,其重要之處就和任何藝術一樣,都是讓生命更加美好。出色的建築如密斯.凡德羅的巴塞隆納展覽館,「讓你看到如何精采掌握形式與空間,令你屏氣凝神」。而正是這樣的建築,像貝多芬或畢卡索的作品一樣豐厚了我們文化。

•挑戰與舒適
偉大的建築必須有其用途,必須屹立不倒──還必須是藝術作品。本章的重點就是更仔細地觀察,當我們把建築提升到藝術的最高境界時,我們想做到什麼,而把建築當成藝術來觀看,和觀看一般的地方建築,兩者的體驗又有何不同。儘管萊特設計的房子會漏水,柯比意的房子排水不佳、法蘭克.蓋瑞的房子很難蓋,但如果沒有他們的熱情,沒有他們所開創的可能性,我們無法想像自己的文化會是什麼模樣。

•建築作為物件
我們與建築的關係,幾乎總是從建築的外觀開始。喜愛建築,就一定會在意建築的外觀,並從中獲得愉悅的感受。否則,無論你知道多少建造的原因、多少建造的知識,還是無法?正了解建築。從科德角式小屋到柯比意的草原建築,從林肯紀念堂至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正是建築的幾何力量,激發了人類的各種情緒。

‧建築物和地方營造
建築是營造地方,營造記憶。城市的脈動是一種推向社會的脈動,是把大家結合起來,並且接受雖然彼此天差地別,卻有某些事情讓我們成為一體,讓我們更強大。但現在這個時代,種種力量都把我們從城市中拉開,讓我們分散各地,此時我們又該作些什麼?當我們如此輕忽一切熟悉的事物,先是視為理所當然,之後甚至視而不見時,又要如何創造出有意義且長久的記憶?

【封面圖片說明】

艾羅.沙里寧,甘迺迪機場TWA航廈室內景觀,紐約
高柏格說:「在艾羅.沙里寧的紐約甘迺迪機場TWA航廈中,我可能會覺得流過身旁的曲線是舒暢的,開啟了自己的感官。這棟建築給我一種溫柔而低調的歡愉。」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