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必讀的七本書:《論語》、《孟子》辛老師的私房經典課(1) | 拾書所

人人必讀的七本書:《論語》、《孟子》辛老師的私房經典課(1)

$ 316 元 原價 400
論語──給我們安心、安身、立命。
孟子──給我們性善民本的處世哲思。
孔孟之道以「人與人性」為主體,
自我覺醒以及生命覺醒,
進而享有來自生命的悅樂,開展智慧。
儒家思想是一種代代更新的思想,
為現實人生尋求最適當、最廣闊的生命位置。

我們要如何了解傳統經典,從中汲取智慧?
閱讀這門技藝,讓我們可以穿越時空,思索解讀。
經典之所以為經典,不只可落實於現代或當下,
亦可見其在時間脈絡中不朽的刻痕。

國學大師錢穆先生提出人生中七本重要必讀之書,因傳統思想從中貫穿,可以認識中國文化與學術,極為重要,但一般大眾又該怎麼讀?
辛老師的私房經典課,由熱愛閱讀的辛意雲老師親自為讀者大眾解惑,特以三冊,獻給讀者作為人生必讀的案頭書。

作者承接錢穆先生提出人人必讀的七本書,包含:《論語》、《孟子》、《莊子》、《老子》、《六祖壇經》、《近思錄》、《傳習錄》,將這七本經典深入剖析,供讀者作為人生的閱讀參照。作者曾受邀講述此系列課程,深入剖析,如今因應廣大讀者的期盼親自重新編寫增訂,十分精闢而珍貴,期望能為讀者解惑之外,更可讓大眾理解傳統文化的奧祕,並落實於現代生活。

此系列共約五十萬字,預計分為三冊出版,第一冊為《論語》、《孟子》,第二冊為《莊子》、《老子》,第三冊為《六祖壇經》、《近思錄》、《傳習錄》,讀者可依序閱讀,貫串七書之思維邏輯。傳統經典以新眼光新視界展讀與理解,更可見其雋永及現代性。
「人人必讀的七本書」共三冊:
《人人必讀的七本書:論語、孟子》——辛老師的私房經典課(1)
2020年新書預告
《人人必讀的七本書:莊子、老子》——辛老師的私房經典課(2)
《人人必讀的七本書:六祖壇經、近思錄、傳習錄》——辛老師的私房經典課(3)

第一冊:《論語》、《孟子》建立了「人學」。
第二冊:《莊子》、《老子》看見生命自由的真諦。
第三冊:《六祖壇經》、《近思錄》、《傳習錄》了解宇宙與生命的內在秩序。

儒家最大的特質,就是代代依著新的思想,提出新的生命價值、新的生命哲理。所以儒家代代更新,從漢以後幾乎沒有「純粹不變」過。而中國的各家,其實最後也都回歸到儒家的本身,因為不離開:為現實人生尋求最適當、最廣闊的生命位置。
錢先生那時候給我們上課,他說:「你們是二十世紀的人,科學發展到今天,今天的儒家,你們說,該以何為立?你們將嘗試認識現代科學,認識現代代表性的新知識,然後如何融會貫通,為現代人尋找:在今天這樣一個大科學、大宇宙論、大經濟社會如此發展的時代裡,人安心、安身、立命之處。這樣才是儒家,才是『大儒』也。儒家代代更新,無須標立『新儒家』,所以我沒有參加張先生(張君勱)的邀約,我婉拒了『新儒家』的簽署。」
然後他再說:「今天讀書人關心傳統中國學術,基本上應讀七本書。那七本書你們看起來好像不是儒家,但實際上是今天必讀的七本書。因為中國思想從中貫串,你讀了,就知道什麼是中國文化,什麼是中國學術。」
我們今天起就開始談這七本書。這七本書就是《論語》、《孟子》、《莊子》、《老子》、《六祖壇經》、《近思錄》、《傳習錄》。
——選摘1

我們今天所談的問題的因緣,從這裡開始:一個是知識的前提;一個是錢先生所提出,什麼是真正的儒家?而真正的儒家,要能夠有一個心量—這個心量關懷人生、尊重生命,肯定人;同時還有一個寬廣的2 4 5 1 5 ; &# 3 3 0 1 6 ; &# 6 5 2 9 2 ; &# 3 3 2 8 7 ; &# 1 2 3 0 0 ; &# 3 3 2 5 8 ; &# 2 5 1 0 5 ; &# 2 4 8 4 7 ; &# 3 5 6 7 2 ; &# 1 2 3 0 1 ; &# 2 2 3 1 2 ; &# 3 8 2 8 3 ; &# 3 0 3 3 2 ; &# 2 0 9 8 6 ; &# 2 0 3 5 8 ; &# 2 4 4 6 0 ; &# 3 0 3 4 0 ; &# 3 9 6 4 0 ; &# 2 4 2 3 0 ; &# 2 6 2 3 4 ; &# 2 4 9 3 5 ; &# 6 5 3 0 7 ; &# 2 6 3 7 7 ; &# 3 3 0 2 1 ; &# 2 1 1 4 7 ; &# 3 5 4 6 9 ; &# 3 5 6 7 2 ; &# 2 6 0 3 2 ; &# 1 9 9 9 0 ; &# 3 0 0 2 8 ; &# 3 0 3 4 0 ; &# 3 0 3 3 2 ; &# 2 3 6 3 7 ; &# 1 2 2 8 9 ; &# 2 6 0 3 2 ; &# 3 0 6 9 3 ; &# 3 5 6 7 2 ; &# 3 0 3 4 0 ; &# 3 0 3 3 2 ; &# 2 3 6 3 7 ; &# 6 5 2 9 2 ; &# 3 2 7 8 0 ; &# 2 3 5 5 9 ; &# 2 3 4 2 7 ; &# 2 8 0 4 0 ; &# 3 4 7 0 1 ; &# 6 5 2 9 2 ; &# 3 3 2 6 7 ; &# 2 3 5 6 9 ; &# 2 8 8 5 8 ; &# 3 3 2 5 8 ; &# 2 4 0 4 9 ; &# 3 0 3 4 0 ; &# 2 9 9 8 3 ; &# 2 1 6 2 9 ; &# 2 3 5 6 3 ; &# 2 5 2 1 4 ; &# 2 0 9 8 6 ; &# 2 6 3 6 8 ; &# 2 0 5 8 1 ; &# 2 4 2 4 7 ; &# 3 0 3 4 0 ; &# 2 2 8 2 3 ; &# 3 6 9 4 7 ; &# 8 2 1 2 ; &# 2 1 4 7 6 ; &# 2 0 8 5 6 ; &# 3 0 3 4 0 ; &# 3 5 4 9 8 ; &# 2 7 8 6 1 ; &# 6 5 2 9 2 ; &# 1 2 3 0 0 ; &# 2 0 1 5 4 ; &# 3 0 3 4 0 ; &# 2 3 4 3 3 ; &# 3 6 5 2 3 ; &# 3 1 4 3 5 ; &# 2 1 6 2 9 ; &# 2 0 0 4 3 ; &# 3 6 9 4 7 ; &# 1 2 3 0 1 ; &# 1 2 2 9 0 ; b r / > &# 2 5 1 0 5 ; &# 2 0 4 9 7 ; &# 3 0 3 4 0 ; &# 3 5 5 0 6 ; &# 2 4 4 7 8 ; &# 3 6 8 8 9 ; &# 3 5 0 4 1 ; &# 3 5 5 2 7 ; &# 3 6 2 1 5 ; &# 1 2 2 9 0 ; b r / > &# 8 2 1 2 ; &# 8 2 1 2 ; &# 3 6 9 8 4 ; &# 2 5 6 8 8 ; &# 5 0 ; b r / > / l i > l i i d = " &# 3 0 4 4 6 ; &# 3 7 6 3 6 ; " c l a s s = " t i t l e " > &# 3 0 4 4 6 ; &# 3 7 6 3 6 ; s v g w i d t h = " 1 6 " h e i g h t = " 1 6 " > p o l y g o n p o i n t s = " 8 , 0 0 , 1 6 1 6 , 1 6 " s t y l e = " f i l l : # f f f ; " / > / s v g > / l i > l i i d = " t a b l e _ c o n t e n t s " c l a s s = " " > &# 2 0 3 1 6 ; &# 3 2 7 7 3 ; &# 2 4 2 0 7 ; b r / > &# 2 1 0 6 9 ; &# 3 5 3 2 8 ; &# 3 2 ; &# 3 2 ; b r / > &# 2 4 4 7 8 ; &# 1 2 3 0 0 ; &# 2 0 1 5 4 ; &# 2 0 1 5 4 ; &# 2 4 5 1 7 ; &# 3 5 7 1 2 ; &# 3 0 3 4 0 ; &# 1 9 9 7 1 ; &# 2 6 4 1 2 ; &# 2 6 3 6 0 ; &# 1 2 3 0 1 ; &# 3 5 5 2 7 ; &# 3 6 2 1 5 ; b r / > b r / > &# 2 0 1 5 4 ; &# 2 0 1 5 4 ; &# 2 4 5 1 7 ; &# 3 5 7 1 2 ; &# 3 0 3 4 0 ; &# 1 9 9 7 1 ; &# 2 6 4 1 2 ; &# 2 6 3 6 0 ; &# 6 5 3 0 6 ; &# 3 5 5 4 2 ; &# 3 5 4 8 6 ; b r / > &# 1 2 2 9 6 ; &# 2 3 4 1 6 ; &# 3 2 7 8 0 ; &# 3 1 6 8 7 ; &# 1 2 2 9 7 ; &# 6 5 3 0 6 ; &# 2 3 4 1 6 ; &# 3 2 7 8 0 ; &# 2 6 1 7 8 ; &# 3 2 7 2 2 ; &# 2 0 0 4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