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韻詩刊 - 第52期 | 拾書所

聲韻詩刊 - 第52期

$ 186 元 原價 235
第五十二期 No. 52
【卷首語】宋子江/在詩中自覺異鄉
【Voice & Verse Special Feature “Bullet”】
◉ Rae Rival ◉ Dongli Liang ◉ Dave Drayton ◉ Siobhan Hodge ◉ Gavin Yuan Gao ◉ Paolo Tiausas ◉ Emmanuel Lacadin ◉ Shikhandin ◉ Andrew Barker ◉ Alfonso Manalastas ◉ Dennis Andrew S. Aguinaldo ◉ Alan Wong ◉ Ralph Fonte ◉ Paul Lobo Portugés ◉ Noel Christian A. Moratilla ◉ Chan Kwan Ee Tom ◉ Piera Chen ◉ Nerisa del Carmen Guevara ◉ Shawn Hoo ◉ Koel Chu
【本地創作】
◉ 邢凱婷 ◉ 村正 ◉ 梁璧君 ◉ 鄭政恆 ◉ 夏月 ◉ 施勁超 ◉ 余文翰 ◉ 鄭潔明 ◉ 呂少龍 ◉ 周漢輝 ◉ 姚慶萬 ◉ 邢鐵 ◉ 卡卡 ◉ 水先 ◉ 李浩榮 ◉ 熒惑 ◉ 水盈 ◉ 千雲 ◉ 李妾 ◉ 陳禮莉 ◉ 嚴瀚欽 ◉ 尹文羽 ◉ 靡木 ◉ 吳見英 ◉ 黃敬源 ◉ 曾繁裕 ◉ 奈斯 ◉ 紅紅 ◉ 白水 ◉ 席輝 ◉ 莊元生
【澳門專欄】
◉ 賀綾聲 ◉ 甘草 ◉ 雪堇 ◉ 鳴弦 ◉ 甘遠來 ◉ 蔡雪敏 ◉ 莊志豪 ◉ 鎧鈃 ◉ 蘇曉怡 ◉ 李采瑜 ◉ 洛書 ◉ 詩子 ◉ 邢悅 ◉ 幽子 ◉ 作業 ◉ 盧傑樺 ◉ 陸奧雷
【專欄】
【形象觀詩】梁冬莉/色彩的假名詩
【角落羅卡】夏簷、洋小漫/Jorge de Sena 詩十首
【香港國際詩歌之夜十週年】
馬文康/世紀對話「言說與沉默」―― 安娜.布蘭迪亞娜(Ana Blandiana)與弗羅斯特.甘德(Forrest Gander)
郭婷/黑暗時代的新新不息之力―― 人工智能與心靈密碼
何曉瞳/當寫作與言說是一種「優勢」―― 專訪苡若瑪.恩梅彬憂(Ijeoma Umebinyuo)
鄧卓華/音樂與詩的距離―― 香港國際詩歌之夜回聽
胡濤/北島、香港和一艘「詩人船」的十年
【詩歌評論】西川/新詩百年
【詩人遊記】劉偉成/零至一―― 一張從愛荷華寄回家的明信片
【譯介天地】陳永財/William Carlos Williams 詩六首
【詩史鉤沉】馬輝洪/回望香港歲月―― 再訪原甸先生
【歌詞探微】栩晉/藏乎?仗乎? ―― 評〈依山觀瀾〉的「俠」之意境
【封面畫作】洋小漫
-------------------------
卷首語:在詩中自覺異鄉
宋子江
梁秉鈞在〈非典時期的情詩〉中寫到一個正在隔離的人,他寫信時感到「文字只能面對無盡的孤獨」。今年春節,大家都在新型肺炎疫情中度過,就算不用強制隔離,也自覺地半自我隔離。詩人常常需要處於半自我隔離的狀態,倒也習慣了,但是自我隔離不等於自我封閉。寫詩總歸是言志,人以之抒發情思,就算沒有特定的言說對象,就算言說時孤獨的。寫著寫著,在詩中自覺異鄉,也不鮮見。
通過電郵問候遠方的朋友,大家都覺得這個時代愈來愈缺乏理性討論的空間,狹窄的心胸限制人的視野,仇外的情緒滋生保守的文化趨勢。詩歌在香港能夠生存下去本來已經夠困難的了,面對近年的文化困境,大家仍堅持閱讀、寫作、評論和翻譯,真是讓人感到鼓舞。
重新開幕的香港藝術館舉辦「從糞筐到餐車――吳冠中誕辰一百週年展」。展牆上有一段吳冠中的藝術宣言:「我想造一座橋,是東方和西方、人民和專家、具象和抽象。」我想,《聲韻詩刊》(Voice & Verse Poetry Magazine)便是一直充當著一個造橋者,以開放對話的態度,連結不同的語言、不同的聲音、不同的地方。
今期我們推出中國大陸著名詩人西川的重要評論〈新詩百年〉。他在文末總結,當代中國詩歌「在被塑造、被選擇的同時,的確在某種程度上塑造了人們感受時代、表達自己、思考世界的方式。」從今期開始,我們和澳門別有天詩社合作推出澳門專欄,由澳門詩人洛書主編,以後香港和澳門的詩人便能夠常常在紙面上相遇了。另外,今期繼續推出「香港國際詩歌之夜十週年」專輯,和大家回顧這場在滿城風雨中舉辦的國際詩歌盛會,涉及翻譯、人工智能、女性寫作、電子音樂、詩歌節籌備等各方面。
詩刊一直發表許多詩歌翻譯,當然也常常面對各種質疑,最cliché不過的就是美國詩人羅伯特.弗羅斯特(Robert Frost)那句著名的話:「詩是在翻譯中失去的東西。」姑勿論這句話的原意和闡釋的可能,這句話的確很容易被利用。美國詩人和翻譯家弗羅斯特.甘德(Forrest Gander)很好地回答了這個問題,本期「世紀對話」中有所紀錄:「翻譯作品極大地豐富了我自己的語言。⋯⋯這些翻譯作品使我得以超越自己,超越我所處的文化,想象其他人的想象,它們使我成為了更廣闊的人。最後,我認為翻譯將會是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隱喻,我們身處前所未有的跨邊境、跨空間移民潮中,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翻譯,來邂逅不同於我們的他人,來發現我們自身當中௚0 ; &# 3 0 0 6 4 ; &# 3 7 1 2 9 ; &# 2 0 1 5 4 ; &# 1 2 2 9 0 ; &# 1 2 3 0 1 ; b r / > &# 2 6 4 1 2 ; &# 2 6 3 9 9 ; &# 3 3 5 2 1 ; &# 2 5 9 9 1 ; &# 2 9 2 5 6 ; &# 3 0 3 4 0 ; &# 2 0 0 2 7 ; &# 3 8 9 8 8 ; &# 2 6 1 5 9 ; &# 1 2 3 0 0 ; &# 2 3 3 7 6 ; &# 2 4 3 9 2 ; &# 1 2 3 0 1 ; &# 6 5 2 8 8 ; &# 6 6 ; &# 1 1 7 ; &# 1 0 8 ; &# 1 0 8 ; &# 1 0 1 ; &# 1 1 6 ; &# 6 5 2 8 9 ; &# 6 5 2 9 2 ; &# 3 2 3 8 0 ; &# 3 2 3 9 6 ; &# 2 0 1 9 7 ; &# 3 5 4 3 3 ; &# 2 7 4 6 8 ; &# 2 2 2 3 8 ; &# 2 5 0 3 3 ; &# 2 9 3 7 8 ; &# 2 0 0 9 8 ; &# 3 0 3 4 0 ; &# 2 6 1 7 8 ; &# 1 9 9 9 0 ; &# 1 2 2 9 0 ; &# 1 9 9 7 9 ; &# 1 9 9 6 8 ; &# 2 6 3 9 9 ; &# 2 5 1 0 5 ; &# 2 0 4 9 7 ; &# 2 3 5 5 9 ; &# 2 6 3 5 6 ; &# 3 2 2 0 2 ; &# 3 6 0 2 8 ; &# 2 6 1 7 8 ; &# 2 0 1 0 7 ; &# 6 5 2 9 2 ; &# 2 0 0 1 3 ; &# 3 3 5 2 1 ; &# 2 5 9 9 1 ; &# 2 9 2 5 6 ; &# 3 7 1 1 7 ; &# 2 6 3 7 1 ; &# 2 5 5 1 2 ; &# 2 0 9 8 6 ; &# 3 8 3 6 4 ; &# 2 6 0 4 4 ; &# 2 6 4 1 2 ; &# 2 7 4 2 5 ; &# 2 6 0 3 2 ; &# 2 0 8 9 6 ; &# 3 2 9 5 4 ; &# 2 8 8 1 4 ; &# 3 0 1 2 3 ; &# 2 4 7 7 3 ; &# 3 0 3 4 0 ; &# 2 9 3 0 5 ; &# 2 1 0 2 9 ; &# 2 3 5 6 0 ; &# 3 6 6 5 5 ; &# 1 2 2 9 0 ; &# 2 7 9 1 5 ; &# 2 3 5 6 7 ; &# 2 8 4 5 9 ; &# 2 9 5 7 5 ; &# 2 0 8 0 8 ; &# 2 0 1 9 7 ; &# 2 7 4 9 2 ; &# 2 8 8 5 8 ; &# 3 8 9 8 8 ; &# 3 0 0 5 9 ; &# 2 0 1 0 2 ; &# 1 9 9 6 8 ; &# 2 4 1 3 3 ; &# 3 0 0 5 9 ; &# 6 5 2 9 2 ; &# 2 0 3 1 6 ; &# 2 8 8 5 8 ; &# 2 6 4 1 2 ; &# 2 6 3 9 9 ; &# 2 3 5 5 3 ; &# 3 8 7 5 4 ; &# 6 5 2 9 2 ; &# 2 6 1 5 9 ; &# 2 8 8 5 8 ; &# 3 8 9 2 8 ; &# 2 1 5 7 8 ; &# 1 2 2 9 0 ; b r / > / l i > / u l > / d i v > / d i v > / b o d y > / h t m l >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