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邊重會:唐滌生《白兔會》賞析 | 拾書所

井邊重會:唐滌生《白兔會》賞析

$ 427 元 原價 540
《井邊重會──唐滌生〈白兔會〉賞析》以唐氏的《白兔會》為考察焦點,為讀者仔細分析唐氏如何通過「改編」以承傳宋元以來的南戲。此書上卷主要通過文本對讀,整理出唐氏改編南戲《白兔記》的種種取捨考慮與承傳心思,並兼論《白兔會》與《三娘汲水》(「寶華粵劇團」版本)的關係。下卷則主要為讀者展示《白兔會》劇本開山首演時的原貌,以吳君麗女士捐贈文化博物館的《白兔會》泥印本為底本,校訂重刊全劇,並對唱詞對白作基本、必要的訂正整理,再略加注釋。至於每一分場前導賞文字,長短不一,附刊於每一分場戲文的開首處,用以交代觀劇角度與感受,相信能發揮「導賞」的功能。此書還有一篇非常有份量的附錄文章〈咬臍郎細說當年〉,這篇訪問整理稿詳細記錄了阮兆輝先生對《白兔會》的種種珍貴回憶與評論。阮先生是當年《白兔會》開山演員之一,電影《白兔會》亦由他飾演咬臍郎,長大後他也常常重演這個戲,他對這個戲可說是既有感情,又有認識。這篇附錄,值得細讀。唐滌生唐氏在編劇別具天賦才華,加以後天努力,轉益多師,其高峰期(上世紀五十年代)的作品,大氣渾然,兼具戲曲與文學之價值,惜天不假年,1959年9月15日因心臟病猝發逝世,年僅42歲,英年早逝,梨園痛失英才。唐氏的作品,風格雅俗相兼,唱詞優美,選曲悅耳,情節明快,呼應緊密,而劇情故事亦每能引人入勝。唐氏先天上具編劇才華,加上個人後天努力學習,並同時汲取傳統戲曲、地方戲曲以及外國電影等不同元素,融會貫通,自成一家,唐劇之成功,信非偶然亦非倖致。其編劇手法與風格,對後人影響亦深,如葉紹德對唐劇推崇備至,私淑唐門,編劇亦卓有成就。唐氏五十年代的劇作尤見精醇成熟,所編名劇如《帝女花》、《紫釵記》、《再世紅梅記》、《香羅塚》、《雙仙拜月亭》、《白兔會》等等,洵為劇壇瑰寶,至今歷演不衰。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