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躍昇:人類文明發展史 | 拾書所

文明的躍昇:人類文明發展史

$ 379 元 原價 480
最後的文藝復興人
最早的人類大歷史

從已知用火到地球未來
十三堂橫跨百萬年的的文明大講堂

七○年代BBC傳奇科學節目、當代科普書先驅
布羅諾斯基不朽名著

建築大師漢寶德經典譯作
復刻重現

  「最後的文藝復興人」這個比喻已成為陳腔濫調,
  不過在極少數的情況下,這詞若能完美描繪事實,我們也願欣然接受,
  說到「最後的文藝復興人」,大概非本書作者布羅諾斯基莫屬了。
  有哪位科學家能與布羅諾斯基一樣,不僅能天衣無縫地在作品中
  交織自身的科學知識與歷史、藝術、人類學、文學、哲學等豐厚素養,
  同時又闡述得如此輕盈,毫不費力,且不淪於自我誇耀?

  本書每一頁都有值得引述、妥善珍藏的格言,
  也可貼在門上昭告天下,甚至能夠當成偉大科學家的墓誌銘。
  如此震撼人心的文字,不需要依靠提高的聲調,或是浮誇的眼淚裝飾。
 
  布羅諾斯基筆下文字的魅力,來自他冷靜、仁慈、樸實的語調,
  以及他直直望向鏡頭時,口中發出的迷人捲舌R音,
  耀眼的閃光燈如同無垠黑夜中的烽火。

  科學中確實存在魔術,能為人類帶來幫助的那種魔術,
  同時也存在詩意,
  而本書的每一頁都洋溢著這種魔術般的詩意。

  ——理查・道金斯(Richard Dawkins)

  一九七三年,BBC推出共十三集的電視紀錄片《文明的躍昇》,由學者布羅諾斯基撰寫腳本、錄製旁白,為當代讀者描繪科學發展背後的歷史與社會背景,剖析人類文明與科技間的互動。節目在當時蔚為創舉,更曾獲英國電影協會評為「世界百大電視節目」。節目播出後,BBC亦將腳本整理成本書《文明的躍昇》,暢銷多年,獲占「科普書先驅」的經典地位。書中十三章內容與各集影片對應,兼具數學家、科學史家身分的布羅諾斯基,細密梳理自「已知用火」的原初之世、漁獵遊牧、農業文明,直到工業革命、二十世紀上半的科學與文明進程,由石器時代談到幾何學、由農業興起直通遺傳學、再由鍊金術推及相對論,逐步展現人類如何嘗試理解、掌握自然法則的宏大進程,風格深入淺出,深受觀眾與讀者歡迎。布羅諾斯基認為,人文與科學的「兩種文化」對立勢態對知識之推進戕害甚巨,特以此書擊破界限,成就「人文科普」的一代名著。建築大師漢寶德彼時深受感召,特於七○年代譯介國內,以期突破文藝界與科學界的智識隔閡,是為當年的旱漠之花,啟發無數讀者,迴響廣大。新版採用漢先生的經典譯本復刻,重新校訂,願將作者與譯者的時代精神延續無窮。

本書特色

  ★ 當代人類文明史、大歷史類「科普書先驅」,全球暢銷數百萬冊!
  ★ 本書電視版獲英國電影協會評為「世界百大電視節目」!
  ★ 一代建築教育家漢寶德代表譯作,絕版多年,全新編校,經典復刻重現!
  ★ 《自私的基因》作者理察‧道金斯(Richard Dawkins)推薦序!
  ★ 全書搭配五十幅經典圖像,還原人類文明精采時刻!
內容摘文
【天使之下】

人是獨一無二的造物,他有一些異稟使之在眾生之中超然特立。所以不同於萬物者,他不是大地中的一物──他是大地塑造者。在生理上、心理上,他都是自然的開拓者,是無所不在的動物,在各大洲生存,不是覓處棲身,而是造屋而居。

據說在一七六九年,西班牙人來到太平洋岸,加利福尼亞的印第安人常說每到月圓,魚類會在海灘上跳舞。誠然,當地有一種魚,一類銀漢魚,跳出水面在高潮線之上生蛋。雌魚先把尾部埋在沙中,然後生蛋,雄魚則繞行四周,使卵受精。為什麼要滿月?因為最高潮水的時間間隔為九至十天,使在沙中受精、孵育不受干擾,等到第二高潮時,海水可把孵化的小魚帶回大洋中。

在天地間,每一個景象無不充滿了此種準確而優美的適應,動物與環境之適應如同齒輪之相契合。冬眠的刺蝟等到春天再行新陳代謝,而回到生命中。蜂鳥拍擊著空氣,把針樣尖的嘴伸到花蕊中去。蝴蝶模仿樹葉,即使有毒的動物也欺騙其掠食者。地鼠鑽洞,好像有人把它設計成機械往復的零件一樣。

因此數百萬年的演變,使此類銀漢魚準確的配合著海潮生育著。但是自然──生物的演化──並沒有把人類配合到某一特定的環境中。相反的,與魚類比較起來,他的生存裝備粗陋;然而──這是人類情態的矛盾──卻給了他一個適合一切環境的裝備。在成千成萬的動物中,爬的、飛的、行走的、游泳的,只有人不為環境所侷限。他的想像力,推理的能力,他情感的敏銳度及堅韌度,使他不接受環境,而要改變環境。而人類世代以來再造環境的一連串的發明,是另一種演化──不是生物的,而是文化的。我把這一系列的光榮文化的頂點稱為「文明的躍昇」。
(續)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