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末,揮別痛苦、茫然與混亂
獻給全世界的告白情書
「用關懷、同理與改變,給世界最大的愛,
就是對自己,最勇敢的表白。」
從個人到世界,都正在發生天翻地覆的巨變
歧視、隔離、世代衝突;空汙、病毒、社會紛亂……
讓我們忍不住想:真希望這一年快點結束!
嗨,這一年,你過得好嗎?
▲記得照顧自己了嗎?
不要只做自己的老闆,有時也要做自己的朋友。
偶爾要「自做自受」──自己做給自己享受,問問自己:今天好玩嗎?
▲試著關懷他人了嗎?
與其追求「理想的伴侶」,不如換個角度,追求伴侶的理想。
對別人更好,能讓自己更好;跟自己比賽,跟別人比讚!
▲開始感受世界了嗎?
別總嫌世界太無趣,那你自己有趣嗎?
或者說,世界就在這裡了,那你有去嗎?
盧建彰導演的作品總是充滿詩意,從「情感」出發,
更擅長以感性的目光,看待世界的動盪與轉變,
這是他寫給自己,寫給你,寫給這世界的溫暖慰藉。
內文摘錄
愛在瘟疫蔓延時
世界不安定
現在是凌晨四點,我起床了。
我知道村上春樹四點起來寫作,我有一位很佩服的朋友,也是四點就起來運動,跑步、游泳、腳踏車,和鐵人三項略有不同,他沿著森林公園或走或跑一小時,再去游泳池游兩公里,然後騎腳踏車去菜市場買菜,他稱之為老人三項。
我喜愛的,似乎都是這種安安靜靜的,在人們眼中的背景裡,靜靜地做著自己的小小挑戰。
其實每一步都很累,都很想放棄,卻又做了每一步。每一步都是變化,都是移動,可是加總起來,卻又那麼穩定,那麼平靜,幾乎教人安心。
世界不安定時,更要試著安定自己。
這一年,因為新冠肺炎,不確定的狀況不斷出現,你很難確定自己是安全的,也不太清楚生活上的安排,是不是隨時會被改變,這種狀態,要是以人際關係來說,最是耗費心力。
病毒帶來的不確定性,包括生理上的感染風險,讓人害怕,讓人在意疫情到底有沒有被控制,擔憂遭感染的人有沒有被好好的隔離和治療,當然也擔憂自身和家人的健康。
不過,我意識到,在這之外,好像有更不好說出口的情緒流動著。
比方說,挫折感。
打擊率
家人去買口罩,時間不巧,走了十間超商,剛好只有一家有。
打擊率一成。或者你也可以說,是心靈被打擊率,一成。
仔細想,這確實和平常我們的生活不太一樣,臺灣做為全世界超商第二密集的國家,在城市裡生活的我們很習慣,隨時,注意是隨時哦,不管是凌晨四點、下午一點,你可能只要花五分鐘之內的移動時間,就可以走進超商,買到幾乎任何你想要的東西,不管是服務還是商品,不管是演唱會門票、高鐵車票,還是一杯水準極高的咖啡。
這在世界各國,都是一個極為不同的生活方式,我們身在其中,不會感到特別方便,因為太方便了。只是這樣的生活經驗,最近難免有點改變。
你要買口罩,結果失望了,一種淡淡的,無力感。
你覺得你似乎被三振出局,而且連續幾個打數都不太行,你好像不像平常的自己,你眼裡的自己,不如你以為的好。
但我跟你說哦,這沒什麼的,是我們平常太美好了。
口罩的購買方式後來改成實名制,以健保卡購買,好避免囤貨,並且以奇、偶數日的方式分流購買,我覺得都是從善如流、充滿彈性的行政措施,確實得為政府這樣快速的應變能力拍拍手。若以口罩的購買打擊率來說,我們還是全球前一、二名啦!世界上更多買不到口罩的國家,價格更是隨便人家喊,賣到我們的幾十倍價格都有。
只有無所缺的人,才會如此敏感。我們都成了豌豆公主,疊了幾十層又鬆又軟的床墊,底下一顆小小的豌豆,我們都能夠察覺,還因此睡不好覺。
哈哈哈。
生存家族
有部日本電影叫作《生存家族》,講一個尋常的日本家庭,中年的爸爸在公司當個部門副手,兒子大學,女兒高中,媽媽是家庭主婦,有著尋常的家庭問題:溝通不良、感情疏離,兒子甚至不跟家人說話,爸爸罵得要死,但也沒辦法。
有一天早上起來,所有電器都壞了,燈不會亮,鬧鐘不會響,連水都沒得用,因為抽水機不會動。原本通勤的地鐵停駛,人們走路上班,到辦公大樓卻進不去,因為電動門不動。跟著,學校停課,公司停班。人們發現得趕快去搶日用品,排隊要結帳時,收銀機不能用,只好用算盤。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東京市的人發現沒有食物了,恐怕得移動到平常瞧不起的鄉下去了。一家人騎著剛買、且是最後一輛的腳踏車,一路辛苦跋涉,終於到了機場,當然飛機也不會飛。於是,全家決定橫跨整個日本,到鹿兒島去投靠外公,雖然以前外公寄來的菜和魚都沒人喜愛和理會,但一切都不同了。
你以為可以的都不可以了,你原本只會上班,可是現在需要的是,會活下去。
流浪漢活得很好,把公園裡的魚釣起來,做成魚乾,露宿在外也怡然自得。
你會鑽木取火嗎?我想了一下,我有點忘記怎麼弄了。
遇到河流,你可以游泳橫渡,那你好不容易收集的物資怎麼辦?你可能得收集木頭,綁成木筏。
沒有Google Maps,你要怎麼去另一個城市?走省道嗎?你上一次靠自己走省道是哪時候?那省道如果斷了呢?你還會走嗎?
我承認,臺灣有許多道路我連開都沒開過,更別提哪條接哪條,要是主要的高速公路沒了,省道不通了,我不太知道怎麼回到我的故鄉。
日常的挫折感是種祝福
你覺得做每件事都會成功,所以當不成功時,心裡的挫折感自己加成了。但那些你以為是自己做成功的事,其實都是別人幫你做的呀,只是因為你可以購買,所以會有種錯覺,我們可以。但其實,你跟我一樣,連口罩都不會做。
沒有預期的失敗,總是會有些心理上的衝擊,那是我們可以忍受的,也應該忍受的。雖然隨之而來的自我懷疑不太好受,但我覺得這真的是種美好的提醒。提醒我們,歲月靜好,其實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
我們在職場上難免為了增進自我自信心,給自己打氣,刻意表現出一副「我來、我行」的樣子。可是說真的,我每天吃豬肉,但其實只看過一次豬走路,更沒殺過豬,也不覺得自己可以殺豬,但是拜託,如果不殺豬,怎麼有豬肉吃呢?那我平日的那些了不起,是不是也是種虛妄呢?
更別提,要是非洲豬瘟傳進臺灣,就算我好不容易鼓足勇氣,並學會殺豬的技巧,也還是沒有一隻可以安全食用的豬給我殺來吃呀。這樣說來,我該不該感謝其他人,我該不該好好為現在擁有的一切真心感恩呢?
經濟的發展十分美好,不過難免會讓我們不斷把眼光往上放,卻忘記那些似乎在下面的,才是真正奠基我們的。
我們花時間研究名車、昂貴的手錶,好創造自我價值,好讓我們在群體裡看來有些不一樣,那很好,也沒問題,只是我們會不會太少把目光放在那些真正支撐我們的日常?觀點單一,缺乏彈性,少了觀看的角度,再怎麼說,都是離創意思考較遠的。
電影裡,人們排隊去跟米店的老婆婆換米,有人拿魚來換,有人拿菜來換,排了老長的隊伍,有人拿出錢來,老婆婆說,你這個現在不能用了。
有人摘下手上昂貴的手錶,老婆婆破口大罵,你把這個拿走,我要這種沒用的東西幹麼!後面排隊的女生,趕緊提著自己昂貴的名牌包訕訕離開。
電影當然只是電影,不過,那當然也是個提醒,提醒我們盤點一下,我們到底擁有什麼,那個「什麼」讓你感到滿足,讓你活下去嗎?就如同這些日子的不方便,才讓我們記起原來平常無感的方便,有多方便。
你是被多少人捧在手心裡生活的呀。
而你看不到這些人,你眼裡沒有這些人。
你是什麼人?你又連結了什麼人?
和朋友的孩子到不同國家旅行,剛好朋友的朋友開了輛硬頂敞篷跑車來,好意開了篷,讓我們可以兜風看風景。
我沒坐過敞篷車,十分新奇,視野開闊,眼前的風景毫無阻礙,在眼前飛逝,風輕輕地吹著,太陽灑在我的臉上,很舒服愜意。
轉頭看,朋友的孩子卻盯著手上的手機。
其實,敞篷車也沒什麼,跟我們搭小貨車坐在後面是一樣的視角,但,重點是眼前的風景呀!明明眼前的風景孩子沒看過,我也沒看過。
我們每到一個地方,就常要連上網路,每個APP也會分別在不同的裝置上,幫我們連結世界。可是當我們和網路世界連上線,卻似乎和眼前的世界斷了線。那些裝置隔在我們中間,隔在我們和人中間,隔在我們和世界中間。
《生存家族》裡,一家人從日常的無法溝通,各自看著自己的螢幕,到沒有電,裝置無法作用,得面對眼前世界的種種難關。一開始會彼此抱怨,再到一起經歷,最後,感受到彼此的真情真意。
我開始覺得,會不會太多生活裡頭的方便,讓我們不太方便去關心身邊的人?
據說,賈伯斯當初發明iPhone,把電腦、相機、數據機放在一起,是為了讓大家工作有效率,好多一點時間跟家人相處。我常開玩笑說,要是他復活,看到現在一家大小在餐桌上看著各自的手機不說話,應該會氣得自殺吧。
有些朋友收到朋友寄來的三片口罩,開心地拍照放到社群網路上;有些朋友在抽屜裡翻到放了許久的口罩,開心地說比翻到幾千元,還值得慶幸。
我覺得很好,這些都很好。
其實,這些行動裝置沒有錯,只是,我們自己少了行動。
關心瀏覽數,少了留心愛意觀看生命的行動。
在乎觸及率,少了真實接觸觸及人心的行動。
在意按讚數,少了動手把事做得夠讚的行動。
直到沒有選擇時,我們才意識到,家人是我們最好的選擇。
你愛人,不是因為你偉大,而是你會過得好一點,在這有點不容易的時刻。
獻給全世界的告白情書
「用關懷、同理與改變,給世界最大的愛,
就是對自己,最勇敢的表白。」
從個人到世界,都正在發生天翻地覆的巨變
歧視、隔離、世代衝突;空汙、病毒、社會紛亂……
讓我們忍不住想:真希望這一年快點結束!
嗨,這一年,你過得好嗎?
▲記得照顧自己了嗎?
不要只做自己的老闆,有時也要做自己的朋友。
偶爾要「自做自受」──自己做給自己享受,問問自己:今天好玩嗎?
▲試著關懷他人了嗎?
與其追求「理想的伴侶」,不如換個角度,追求伴侶的理想。
對別人更好,能讓自己更好;跟自己比賽,跟別人比讚!
▲開始感受世界了嗎?
別總嫌世界太無趣,那你自己有趣嗎?
或者說,世界就在這裡了,那你有去嗎?
盧建彰導演的作品總是充滿詩意,從「情感」出發,
更擅長以感性的目光,看待世界的動盪與轉變,
這是他寫給自己,寫給你,寫給這世界的溫暖慰藉。
內文摘錄
愛在瘟疫蔓延時
世界不安定
現在是凌晨四點,我起床了。
我知道村上春樹四點起來寫作,我有一位很佩服的朋友,也是四點就起來運動,跑步、游泳、腳踏車,和鐵人三項略有不同,他沿著森林公園或走或跑一小時,再去游泳池游兩公里,然後騎腳踏車去菜市場買菜,他稱之為老人三項。
我喜愛的,似乎都是這種安安靜靜的,在人們眼中的背景裡,靜靜地做著自己的小小挑戰。
其實每一步都很累,都很想放棄,卻又做了每一步。每一步都是變化,都是移動,可是加總起來,卻又那麼穩定,那麼平靜,幾乎教人安心。
世界不安定時,更要試著安定自己。
這一年,因為新冠肺炎,不確定的狀況不斷出現,你很難確定自己是安全的,也不太清楚生活上的安排,是不是隨時會被改變,這種狀態,要是以人際關係來說,最是耗費心力。
病毒帶來的不確定性,包括生理上的感染風險,讓人害怕,讓人在意疫情到底有沒有被控制,擔憂遭感染的人有沒有被好好的隔離和治療,當然也擔憂自身和家人的健康。
不過,我意識到,在這之外,好像有更不好說出口的情緒流動著。
比方說,挫折感。
打擊率
家人去買口罩,時間不巧,走了十間超商,剛好只有一家有。
打擊率一成。或者你也可以說,是心靈被打擊率,一成。
仔細想,這確實和平常我們的生活不太一樣,臺灣做為全世界超商第二密集的國家,在城市裡生活的我們很習慣,隨時,注意是隨時哦,不管是凌晨四點、下午一點,你可能只要花五分鐘之內的移動時間,就可以走進超商,買到幾乎任何你想要的東西,不管是服務還是商品,不管是演唱會門票、高鐵車票,還是一杯水準極高的咖啡。
這在世界各國,都是一個極為不同的生活方式,我們身在其中,不會感到特別方便,因為太方便了。只是這樣的生活經驗,最近難免有點改變。
你要買口罩,結果失望了,一種淡淡的,無力感。
你覺得你似乎被三振出局,而且連續幾個打數都不太行,你好像不像平常的自己,你眼裡的自己,不如你以為的好。
但我跟你說哦,這沒什麼的,是我們平常太美好了。
口罩的購買方式後來改成實名制,以健保卡購買,好避免囤貨,並且以奇、偶數日的方式分流購買,我覺得都是從善如流、充滿彈性的行政措施,確實得為政府這樣快速的應變能力拍拍手。若以口罩的購買打擊率來說,我們還是全球前一、二名啦!世界上更多買不到口罩的國家,價格更是隨便人家喊,賣到我們的幾十倍價格都有。
只有無所缺的人,才會如此敏感。我們都成了豌豆公主,疊了幾十層又鬆又軟的床墊,底下一顆小小的豌豆,我們都能夠察覺,還因此睡不好覺。
哈哈哈。
生存家族
有部日本電影叫作《生存家族》,講一個尋常的日本家庭,中年的爸爸在公司當個部門副手,兒子大學,女兒高中,媽媽是家庭主婦,有著尋常的家庭問題:溝通不良、感情疏離,兒子甚至不跟家人說話,爸爸罵得要死,但也沒辦法。
有一天早上起來,所有電器都壞了,燈不會亮,鬧鐘不會響,連水都沒得用,因為抽水機不會動。原本通勤的地鐵停駛,人們走路上班,到辦公大樓卻進不去,因為電動門不動。跟著,學校停課,公司停班。人們發現得趕快去搶日用品,排隊要結帳時,收銀機不能用,只好用算盤。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東京市的人發現沒有食物了,恐怕得移動到平常瞧不起的鄉下去了。一家人騎著剛買、且是最後一輛的腳踏車,一路辛苦跋涉,終於到了機場,當然飛機也不會飛。於是,全家決定橫跨整個日本,到鹿兒島去投靠外公,雖然以前外公寄來的菜和魚都沒人喜愛和理會,但一切都不同了。
你以為可以的都不可以了,你原本只會上班,可是現在需要的是,會活下去。
流浪漢活得很好,把公園裡的魚釣起來,做成魚乾,露宿在外也怡然自得。
你會鑽木取火嗎?我想了一下,我有點忘記怎麼弄了。
遇到河流,你可以游泳橫渡,那你好不容易收集的物資怎麼辦?你可能得收集木頭,綁成木筏。
沒有Google Maps,你要怎麼去另一個城市?走省道嗎?你上一次靠自己走省道是哪時候?那省道如果斷了呢?你還會走嗎?
我承認,臺灣有許多道路我連開都沒開過,更別提哪條接哪條,要是主要的高速公路沒了,省道不通了,我不太知道怎麼回到我的故鄉。
日常的挫折感是種祝福
你覺得做每件事都會成功,所以當不成功時,心裡的挫折感自己加成了。但那些你以為是自己做成功的事,其實都是別人幫你做的呀,只是因為你可以購買,所以會有種錯覺,我們可以。但其實,你跟我一樣,連口罩都不會做。
沒有預期的失敗,總是會有些心理上的衝擊,那是我們可以忍受的,也應該忍受的。雖然隨之而來的自我懷疑不太好受,但我覺得這真的是種美好的提醒。提醒我們,歲月靜好,其實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
我們在職場上難免為了增進自我自信心,給自己打氣,刻意表現出一副「我來、我行」的樣子。可是說真的,我每天吃豬肉,但其實只看過一次豬走路,更沒殺過豬,也不覺得自己可以殺豬,但是拜託,如果不殺豬,怎麼有豬肉吃呢?那我平日的那些了不起,是不是也是種虛妄呢?
更別提,要是非洲豬瘟傳進臺灣,就算我好不容易鼓足勇氣,並學會殺豬的技巧,也還是沒有一隻可以安全食用的豬給我殺來吃呀。這樣說來,我該不該感謝其他人,我該不該好好為現在擁有的一切真心感恩呢?
經濟的發展十分美好,不過難免會讓我們不斷把眼光往上放,卻忘記那些似乎在下面的,才是真正奠基我們的。
我們花時間研究名車、昂貴的手錶,好創造自我價值,好讓我們在群體裡看來有些不一樣,那很好,也沒問題,只是我們會不會太少把目光放在那些真正支撐我們的日常?觀點單一,缺乏彈性,少了觀看的角度,再怎麼說,都是離創意思考較遠的。
電影裡,人們排隊去跟米店的老婆婆換米,有人拿魚來換,有人拿菜來換,排了老長的隊伍,有人拿出錢來,老婆婆說,你這個現在不能用了。
有人摘下手上昂貴的手錶,老婆婆破口大罵,你把這個拿走,我要這種沒用的東西幹麼!後面排隊的女生,趕緊提著自己昂貴的名牌包訕訕離開。
電影當然只是電影,不過,那當然也是個提醒,提醒我們盤點一下,我們到底擁有什麼,那個「什麼」讓你感到滿足,讓你活下去嗎?就如同這些日子的不方便,才讓我們記起原來平常無感的方便,有多方便。
你是被多少人捧在手心裡生活的呀。
而你看不到這些人,你眼裡沒有這些人。
你是什麼人?你又連結了什麼人?
和朋友的孩子到不同國家旅行,剛好朋友的朋友開了輛硬頂敞篷跑車來,好意開了篷,讓我們可以兜風看風景。
我沒坐過敞篷車,十分新奇,視野開闊,眼前的風景毫無阻礙,在眼前飛逝,風輕輕地吹著,太陽灑在我的臉上,很舒服愜意。
轉頭看,朋友的孩子卻盯著手上的手機。
其實,敞篷車也沒什麼,跟我們搭小貨車坐在後面是一樣的視角,但,重點是眼前的風景呀!明明眼前的風景孩子沒看過,我也沒看過。
我們每到一個地方,就常要連上網路,每個APP也會分別在不同的裝置上,幫我們連結世界。可是當我們和網路世界連上線,卻似乎和眼前的世界斷了線。那些裝置隔在我們中間,隔在我們和人中間,隔在我們和世界中間。
《生存家族》裡,一家人從日常的無法溝通,各自看著自己的螢幕,到沒有電,裝置無法作用,得面對眼前世界的種種難關。一開始會彼此抱怨,再到一起經歷,最後,感受到彼此的真情真意。
我開始覺得,會不會太多生活裡頭的方便,讓我們不太方便去關心身邊的人?
據說,賈伯斯當初發明iPhone,把電腦、相機、數據機放在一起,是為了讓大家工作有效率,好多一點時間跟家人相處。我常開玩笑說,要是他復活,看到現在一家大小在餐桌上看著各自的手機不說話,應該會氣得自殺吧。
有些朋友收到朋友寄來的三片口罩,開心地拍照放到社群網路上;有些朋友在抽屜裡翻到放了許久的口罩,開心地說比翻到幾千元,還值得慶幸。
我覺得很好,這些都很好。
其實,這些行動裝置沒有錯,只是,我們自己少了行動。
關心瀏覽數,少了留心愛意觀看生命的行動。
在乎觸及率,少了真實接觸觸及人心的行動。
在意按讚數,少了動手把事做得夠讚的行動。
直到沒有選擇時,我們才意識到,家人是我們最好的選擇。
你愛人,不是因為你偉大,而是你會過得好一點,在這有點不容易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