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好難:寫給故鄉的33個字詞 | 拾書所

回家好難:寫給故鄉的33個字詞

$ 252 元 原價 320
作者17歲離開台灣到國外唸書,離鄉16年後,重返故鄉定居,然而發現時光停滯在離開前一刻,熟悉的故鄉生出陌生感,自己像是個「偽外國人」,重新認識一切,懷著種種不適應、不安與困惑的心情,寫下重新體驗台灣生活的33篇文章。作者從自身出發,每篇尋找一個有感的字詞,標題中文、波蘭文並列,是不同文化的對話練習,也是鄉愁的字典。



「我『回家』反而是『離家』的開始。十七歲就出國的我,雖然知道怎麼在異鄉打點自己的生活,卻從來不知道怎麼在故鄉獨立。現在的我,就像是第一次從家裡搬出去住的大學生,要學習如何在傳統市場買菜、用當地的食材做菜、去政府機關洽公、查要在哪裡買東西修水電改衣服、自己和兒子的學校打交道、溝通」



〈擠Ciasnota〉

台北是一座很擠的城市。公車、捷運都很擠。空間的狹窄,人與人之間距離很小,衝突也多。相較於空間上的擠,心理上的擠就更難適應。每次去提款機提款或郵局窗口辦事,知道身後不遠處站著一個人,我都有種不自在的感覺(即使那個人根本沒在看我,只是專心滑手機)。我不習慣別人問我家住哪,小孩多大,我和老公怎麼認識的。去醫院看病,一個人還沒看完另一個病人就被叫進去

〈吵與靜Głośno, Cicho〉

推開咖啡廳的玻璃門,發現門上寫著提醒顧客放低音量,不要打擾到別人的字樣,我會心一笑:「啊,果然是台北。」台北不是個很安靜的地方。十字路口充斥著摩托車聲、車聲,走過騎樓,許多商店也以超大音量播放音樂和廣告,吸引顧客。餐廳有炒菜聲、杯盤聲,住宅區也經常會傳來修房子、卡拉OK、家人或鄰居吵架、罵小孩的聲音。但在這嘈雜的城市,有些地方又必須保持安靜。教室要安靜,咖啡店要安靜,圖書館要安靜(包括兒童閱覽室),書店要安靜,捷運要安靜

〈家,族 Rodzina, Współnota〉

把學校校長稱為「大家長」、學生稱為「小寶貝、小朋友」,官員稱作「父母官」,師生關係稱為「一日為師,終生為父」,這樣是把所有的關係都同化(簡化)為家庭關係這個大家庭的成員會花很多時間在為彼此著想,我為你好你為我好但是沒有討論溝通所以大家不一定好,竭盡所能在「家和萬事興」,但是出了事就要盡力隱瞞、一切自己內部解決,畢竟「家醜不外揚」。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