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討厭的女兒:媽媽似乎只討厭我這個孩子 為什麼?寫給那些只敢把疑問與痛楚放在心裡的女兒 期待找到能夠 | 拾書所

被討厭的女兒:媽媽似乎只討厭我這個孩子 為什麼?寫給那些只敢把疑問與痛楚放在心裡的女兒 期待找到能夠

$ 252 元 原價 320
每一個逞強的女兒,

到頭來,都得面對那個傷痕累累的自己。



◎被討厭的理由1:因為妳是媽媽的夥伴,也是媽媽的對手



對母親來說,女兒,特別是第一個女兒,總是特別的。

特別期待,也特別依賴。不但只是女兒,也是自己的同志。對媽媽來說,這個女兒或許可以成為她理想中的那個樣子(或許是幹練的,或許是溫柔的),也是自己商量的對象。這個孩子,將會是最能夠理解自己的人。



但另一方面,背負這樣期待的女兒,最後往往也會成為媽媽的對手。

不想被媽媽的期待束縛,也不想當媽媽的分身。希望能與其他的孩子一樣,不用被期許當個「小媽媽」;不希望得一直承受媽媽的負面情緒與要求。



自己的期待與付出最後卻被報以抗拒──於是原來被視作為「夥伴」的女兒,有時、或因此便被視為對手。



◎被討厭的理由2:因為放不下母親的身分,因為放棄了母親的身分



有些母親非常重視自己「母親的身分」,自然認為管理女兒的生活是理所應為之事。說是管理,或許更像是經手一切大小事項,舉凡掌握女兒的交友關係到干涉升學、就業、結婚等,母親都認為「我是為了你(女兒)好才幫你的」。用這句話來限制女兒的行動,甚至是操控女兒的心。



但也有一些母親,「比起身為母親,更想以一個女人的身分活下去」。她們缺乏母愛,有些甚至很乾脆地放棄職責,根本不理會子女做什麼事或者說什麼話,只關心自己內心的感受。



而當期待自由,或期待被關愛的子女反抗或要求母愛,無從操控或認為負擔增加的母親,便會產生「討厭」的感情。甚至,因此破壞女兒的人生。



◎被討厭的理由3:即使是母親,也會害怕孤單,緊抓著女兒不放



有些母親,在為人妻、為人母後,便放棄從前的朋友與人際關係。她們把重心都放在家庭上,期待家庭成員能夠回應自己的付出。在這當中,母親們最期待的回應對象往往不是丈夫或兒子,而是女兒──特別是第一個女兒。

是依賴的對象,也是商量的對象。此外,更是能夠敞開心房說心裡話的人,更是自己與外界的連結。害怕孤單的母親,往往因此緊抓著女兒不放。期待女兒能夠配合自己所有的期待,付出對自己的忠誠。



但也有一些母親,雖然內心孤單但善於交際、經常受邀外出,給人長袖善舞感覺,但回到家卻總是對女兒說那些朋友們的壞話。表面上和朋友相處那麼親熱,實際上卻緊閉心房,甚至是在背後輕蔑他們。或是雖然結交眾多朋友,也積極參與親戚間的送往迎來,但那純粹是因為這麼做於己有利的關係。這樣的母親,信任的只有自己的分身,自己教養大的女兒。只有對女兒才能敞開心房,說出真心話。



因此,當女兒無法回應或是拒絕被依賴時,便可能被視作為「背叛者」。「背叛者」被討厭,不是理所當然的事嗎?



◎每一個逞強的女兒,到頭來,都得面對那個傷痕累累的自己



勉強自己去配合母親的期待也好,下定決心擺脫母親的擺布也好。這些被期待、被依賴的女兒,都必須面對自己放棄的夢想,或違背母親的期許。



雖然放棄了夢想,但媽媽開心就好

媽媽付出這麼多,我不能辜負她

我有我想做的事,不能被媽媽控制

我不想被媽媽綁住一輩子



逞強著配合母親的夢想,逞強著試圖擺脫母親的控制。到頭來,卻依然得面對放棄的失落,或是對母親的罪惡感。還有那個逞強著做了決定,卻傷痕累累的自己。



◎「母女問題」的專業心理諮商師的專業解方



日本著名專業心理諮商師橫山真香說,要擺脫這樣的困境,其實並不需要做出什麼轟轟烈烈的反抗。只要做一些小小的改變或嘗試,就能夠讓自己在擺脫困境的同時,不被罪惡感綁住。比如說──



感到罪惡感時先思考:如果自己是媽媽,會對女兒做這樣的要求嗎?

總是順從母親的女兒,則不妨從小事說「No」開始

把母親的形象縮小──不再是自己從心底仰望的對象

有效避免衝突,但也不會累積自己負擔的說話方式



此外,橫山真香也在書中提出分析:自己的母親是在哪一方面有什麼樣的困擾,因而養成這樣的性格呢?透過了解,女兒便有機會能夠體悟母親的內心,也更能夠掌握自己陷入的是什麼樣的困境。橫山真香並針對困境提供建議,讓有類似困擾的人可以循序漸進,逐步擺脫困境,做回真正的自己。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