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舞的熊 | 拾書所

跳舞的熊

$ 300 元 原價 380
☆☆一部關於被解放的熊,以及轉型之國人們的生命故事☆☆



自由使人疼痛,而且一直如此



「融合了大膽的新聞報導以及更為大膽的預言故事,作者沙博爾夫斯基既幽默又努力不懈地告訴我們:我們必須渴望、而非只是單純的期待自由。」

!!提摩希‧史奈德(Timothy Snyder,耶魯大學歷史系講座教授,現代東歐史專家)



沈清楷(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 

胡淑雯(作家) 

黃丞儀(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黃美秀(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副教授)

!!聯手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



。。。。。

對熊來說,自由造成的衝擊如此強烈,不能讓牠們從籠子裡出來後,就直接進入森林。得給牠們幾天的時間適應。

自由是新的挑戰。

新的聲音。

新的氣味。

新的食物。

自由是一場巨大的冒險。

!!《跳舞的熊‧自由》



* * *

「跳舞的熊」是吉普賽人延續數百年的傳統。馴熊師在小熊幾個月大時,就把熊從媽媽身邊帶走、釘上鼻環,並訓練小熊跳舞與各種把戲。接著,熊與馴熊師就成為生命共同體,吃、喝、生活、工作,,無時無刻都一起度過。



在保加利亞加入歐盟後,境內的吉普賽馴熊師和跳舞的熊不再合法。而這正是本書的起點:作者沙博爾夫斯基講述了歐盟最後的跳舞熊被解放的過程,以及牠們被安置到保護園區的種種情況。他認知到如一九八九年開始民主化的波蘭,也在經歷一場持續不斷的自由實驗;他以招車或租車的方式,在古巴、科索沃、烏克蘭、愛沙尼亞、塞爾維亞等「自由實驗室」縱橫,看見這些前共產世界國家的人們,在轉型之後,哪些部分獲得了解放,又在什麼地方感到迷惘與適應不良。

沙博爾夫斯基是天生說故事的能手,他以熊的境況譬喻了人們的境況:自由不是一種不經學習就能運用自如的狀態,往往充滿了艱辛與挫折,而人們已經想好,要為自由付出什麼樣的代價了嗎?



本書特色

#擴張了報導文學的討論可能

以歐盟境內最後的跳舞的熊,比擬從前共黨國家過度到自由民主體制之下的人們:自由看似是普世價值,但沒有人(熊)在未經學習之下,就知道如何行使這項自然權利。作者先以跳舞熊的傳統、解放熊的過程,以及熊在保育園區的真實狀況,發展出多個不同的章名,接著再以同樣的章名,書寫跨越多個區域、不同人們的生命故事。人的故事與熊的故事相互對照,巧妙交織、鋪排出從共產解體後到加入歐盟的前東歐國家樣態,以及人民多元的視角,時間軸線相對較長(書中的年分由2006年-2013年),而這居然可以在一本十萬多字的書裡自成宇宙,可見作者的筆力,以及整體架構與調度的功力。



#在衝突與矛盾中看見臺灣

每一個有轉型正義問題的社會都會有自己的關鍵字,這個關鍵字不只是正義的追求,更是人性價值的根本建立,透過《跳舞的熊》作者對東歐等前共產國家的梳理,以及與熊的故事對照,這些篇章不只是篇章,而是一個人性的提問。因此東歐諸國雖然對於臺灣來說是相對陌生的領域,但在這些提問中,反而從其傳統、文學以及近代與現代的歷史軌跡,看到與臺灣之間有如鏡相般的對照:新世界與舊世界的矛盾、族群與族群之間的矛盾,以及在轉型正義上面所遇到的諸多困難,而這些經驗正可以提供現在的臺灣思索,歷史對我們數代人的捆綁,以及鬆綁之後又該做何追求,最終我們應該要有我們自己的關鍵字。



媒體推薦

融合了大膽的新聞報導以及更為大膽的預言故事,作者沙博爾夫斯基既幽默又努力不懈地告訴我們:我們必須渴望、而非只是單純地期待自由。

──提摩希.史奈德(Timothy Snyder,耶魯大學歷史系講座教授,現代東歐史專家)



在《跳舞的熊》中,(作者)沙博爾夫斯基不僅挑戰了線性敘述的慣例,也挑戰了從不自由到自由間政治發展的簡單線性邏輯。但他對強行施加的敘述不只是用另一套敘述代替它,取而代之是,他引發了一場關於自由可能意味著什麼、深遠且懸而未決的對話。

!!彼得.波莫蘭契夫(Peter Pomerantsev,《俄羅斯,實境秀》作者,專業書評家)



沙博爾夫斯基寫作風格簡單生動,,他的寓言幽默而具諷刺意味,通常很荒謬,有時甚至是黑暗,但對作為主體的人類和動物總是充滿了理解與同情,,本書特別厲害的地方部分,在於對為什麼有這麼多人懷念蘇聯共產主義消失後逝去的生活方式,有其細緻入微的理解。

!!奧蘭多.菲格斯(Orlando Figes,倫敦大學教授,紐時書評)



和許多克服萬難、最後卻仍獲得成功的光明勵志轉型正義故事比起來,《跳舞的熊》裡面滿滿都是不快樂、不勵志、甚至很魯蛇的「轉型不易」故事。它們也許無法像燈塔一樣指引我們方向,但可以讓我們看到:我們不孤單,不是只有我們過得很慘。如果我們尚且無法解決某些問題,不是因為我們很糟,而是這件事本來就很難。

!!林蔚昀(作家、本書譯者)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