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議民主,不論在學術界或是實務界,都是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詞。從八○年代理論的發展經歷過「經驗轉向」、到晚近的「系統轉向」,經過近三十年的演變,不僅理論的建構更為成熟,也發展出許多不同的實踐模式,更被視為彌補現今代議民主缺陷的政治選擇。特別在「後真相時代」,立場決定是非、情緒重於事實,民粹當道、假訊息摧毀政治信任之際;審議民主更被許多社會科學家證明為撥亂反正、解決當前全球民主退潮的一劑良方。
在臺灣,審議民主模式的操作,經由許多學者與民間協力者的努力,不僅運用在政治領域,也曾在許多不同社會場域中實踐,累積了不少珍貴的成果。然而關於審議民主在臺灣教育現場的實踐、討論與實作則相對較少。本書即是審議教學實驗歷程的經驗分享,我們的共同目標是希望透過研發教材的過程,探索結合思辨與行動的各種審議教學模式。本書具有如下幾個特色:
首先,它是議題導向的。為了因應新課綱的精神,我們選擇了社會上長期爭議的議題作為審議的主題。此構想目的在於,爭議議題本是民主社會的常態,提供學生理解在民主社會中如何處理爭議議題的機會,學習如何與立場相異者進行討論以及處理這些議題,有助於同學培養許多民主公民所需的技能。
其次,它是跨領域的。我們期待藉由「議題」來串接「課程」,並試圖打破領域或學科界線,藉以打開未來課程規劃的空間。
最後,為了不讓這些教學的理念流於紙上談兵,本書所有內容都是每位作者在課堂操作過後的經驗分享。在書裡,讀者可以看到老師們所做過的嘗試、所遇到的困難,同時看到他們在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
在臺灣,審議民主模式的操作,經由許多學者與民間協力者的努力,不僅運用在政治領域,也曾在許多不同社會場域中實踐,累積了不少珍貴的成果。然而關於審議民主在臺灣教育現場的實踐、討論與實作則相對較少。本書即是審議教學實驗歷程的經驗分享,我們的共同目標是希望透過研發教材的過程,探索結合思辨與行動的各種審議教學模式。本書具有如下幾個特色:
首先,它是議題導向的。為了因應新課綱的精神,我們選擇了社會上長期爭議的議題作為審議的主題。此構想目的在於,爭議議題本是民主社會的常態,提供學生理解在民主社會中如何處理爭議議題的機會,學習如何與立場相異者進行討論以及處理這些議題,有助於同學培養許多民主公民所需的技能。
其次,它是跨領域的。我們期待藉由「議題」來串接「課程」,並試圖打破領域或學科界線,藉以打開未來課程規劃的空間。
最後,為了不讓這些教學的理念流於紙上談兵,本書所有內容都是每位作者在課堂操作過後的經驗分享。在書裡,讀者可以看到老師們所做過的嘗試、所遇到的困難,同時看到他們在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