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真的!朱宗慶的藝術文化必修課 | 拾書所

玩真的!朱宗慶的藝術文化必修課

$ 380 元 原價 380
用音樂敲打出不一樣的人生,所有「打擊」都換來更動聽的節奏與旋律。

追夢過程雖然不是一帆風順,但生命的轉角處處有貴人、有轉機,只要懷抱初衷,再大的困難都能跨越。

「朱宗慶」這個名字,可說是台灣打擊樂的代名詞。
他讓冷門的打擊樂在台灣「敲」出一片天,更將台灣的打擊樂團推向世界級舞臺殿堂。
但朱宗慶對音樂與藝術文化的貢獻,遠大於此。
從三進三出兩廳院,完成改制行政法人的大業;到北藝大七年校長任期,達成連續九年的卓越教學;到高雄世運開閉幕式,行銷高雄文化、打造國際盛宴;到國表藝「三館一團」皆有亮麗表現……每個重要的藝文活動背後,都看得到朱宗慶殷勤忙碌、奔波奉獻的身影。

一路走來,不是沒有遭遇過挫折挑戰、不是沒有遭逢過危機困難,但朱宗慶說:「我是學打擊樂的,禁得起打擊!」
只要知道目標何在,就不會迷路;
跌倒了,也能重新站起來。

即便早已經歷過各種大風大浪,仍舊凡事感恩、積極以對,隨時隨地都拚盡全力──
「玩真的」,就是朱宗慶的人生哲學!

【溫馨附錄「有感而發,35個生命中的觸動」彩色圖文】

摘文
第一章 最初的起點──我喜歡音樂,也喜歡分享

我沒有立志要當音樂家

很多人都會問我:你是怎麼走上音樂這條路的?是不是從小就立志要當音樂家?其實,我並非出身所謂的「音樂世家」,更沒有從小立志要成為音樂家,說到底,只是因為親身感受到音樂的美好,又因為喜歡分享的個性,讓我迫不及待的想要分享給大家。這份初心,最後引領我走得又寬又遠……

我成長的年代,是一個「惡補」當道的年代,在考試中間的喘息空檔中,我總喜歡用唱歌和吹口琴來紓解壓力。小時候的鄉下沒有什麼才藝班,但是和音樂的接觸卻來自四面八方,廟口的野臺戲、初中的管樂團、叔公的胡琴、祖父的南管,還有哥哥的爵士鼓,都成了我的養分。

耳濡目染下,我也跟著享受音樂帶來的樂趣,初中畢業時,我便以國立藝專(現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為志願,獨自從臺中大雅到臺北上音樂課。考上之後,原本我主修的是管樂,但因為管弦樂團打擊樂手缺人,常常上場代「打」,也才有機會和當時年輕的國內作曲家溫隆信、賴德和、李泰祥、許博允、陳揚等人一起探索現代音樂,並和國外打擊樂家交流。最後,在當時音樂科主任史惟亮的鼓勵下,讓我決定以打擊樂為職志,這是個重要的轉折點。

畢業當完兵後,我順利成為臺灣省立交響樂團(現國立臺灣交響樂團)的打擊樂首席,在樂界也有不少的活動,然而才過了一年半,我卻又收拾行囊前往維也納留學。當時的朋友們都覺得我腦子壞了,勸我別走回頭路,因為多拿個文憑回來,職務也不見得會有什麼改變,但我卻認為,安逸會造成停滯,說什麼也要走這一遭。

二十五歲的年紀,千里迢迢好不容易來到維也納拜師學藝,沒想到老師卻不願收我,因為我在他的眼裡已經「太老了」!我不死心,每天早早出現在課堂聽課,終於逮到機會讓老師聽了我二十分鐘的演奏,這才打動老師,收我為徒。為了不辜負父母和哥哥的支持,我比別人加倍付出努力和時間,兩年半之內便拿到了演奏家文憑,成為華人世界獲得打擊樂演奏家文憑的第一人。(未完)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