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生活――畢飛宇、張莉對話錄 | 拾書所

小說生活――畢飛宇、張莉對話錄

$ 270 元 原價 360
  〈青衣〉裡的筱豔秋,畢飛宇把她視為〈懷念妹妹小青〉裡長大的妹妹,京戲裡的水袖,在他腦子裡不時飄動,有時是稻草,有時是抺布;《玉米》他一點把握也沒有,沒人能理解那個寫〈青衣〉的傢伙,竟然反潮流「回到鄉下」;寫《平原》時他每天健身舉啞鈴,內外充滿力量,他終於找到和長篇很「般配」關係。《推拿》是因為健身受傷接觸盲人推拿,受到「何時脫離歷史腳手架」的刺激才寫出來的。

  評論家張莉、小說家畢飛宇,透過這場極具邏輯的對談,梳理出畢飛宇的創作歷程、寫作理念。他們從成長談起,關於父親的邏輯教育、詩詞啟蒙,到閱讀知青文學、先鋒文學、哲學名著、中外名著對他產生的影響;畢飛宇也真誠分享了許多有趣、精闢見解,諸如成功拆解海明威小說脈絡的激動、從城牆磚頭靈光閃過找到中國歷史怪現象、批判與懷疑是小說家的氣質、時間與空間的關係、人物書寫觀念先行同等重要、汪曾祺與杜斯妥也夫斯基不可學習模仿……這些經驗與理念,爆出了驚喜的火花,也讓人了解,他如何成為無法被定位、也拒絕被定位的成功小說家。

  畢飛宇的成功,絕非憑空而來,他的養分來自大量閱讀、學院系統訓練,他長期關注社會與人,秉持著作家的社會責任,透過小說向社會表達他的批判與質疑。張莉的精心提問,畢飛宇幽默生動的答問,率真地展露他驕傲、刻苦、執著的一面,打破一般訪談式文章的生硬拘謹,不僅內容扎實飽滿,讀來格外酣暢痛快,且收穫豐盛。

本書特色

  ★從畢飛宇的學習、閱讀經驗談起,以及他對寫作的態度及理念,可稱為「畢飛宇的小說家養成之路」。

Brand Slider